最近,上海發生的幾起新冠本土病例牽動了千家萬戶的心。因為疫情,一些家庭暫時分離;因為疫情,許多人不分晝夜、殫精竭慮。昨天清晨8時到今天早上8時的24小時裡,記者來到浦東新區惠南鎮寶業居委蹲點採訪。
在這個居委所在的寶業萬華城,有多名居民在浦東醫院工作,如今該院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閉環管理,暫時無法回家,有的留下孩子獨自在家無人照料。
如何在紮緊疫情防控網、確保社群居民安全的同時,默默守護“獨居孩子”?一個臨時組建的“牽手群”裡,來了一群人……
圖說:蔬菜外賣公司的工作人員搭設外賣放置架。陳夢澤 攝
“準戰事”狀態
前天凌晨2時才睡下,昨天早上6時不到,沈燕就醒了。今年43歲的沈燕是寶業居民區書記,昨天清晨7時30分,她來到居委。記者詢問這幾天情況時,她表示,“昨天星期一我們剛剛轉運走了一戶居民,是密接者的家人。”
她口中的“昨天”指的是22日,怎麼成了“週一”?原來,自從11月9日,浦東祝橋營前村出現了確診病例後,寶業居委也進入“準戰事”狀態,不分週末平時,隨時待命,常常是黑白顛倒,忙得忘記了今“朝”是何“朝”。
因為距離浦東機場不遠,距浦東醫院僅4公里左右,大家絲毫不敢懈怠。11月20日,浦東醫院一名護理人員確診新冠病毒陽性,隨即整個醫院進入閉環管理。經過排查,寶業居委有好幾戶居民在醫院上班。按照相關規定,和病例的密接者,家人也要隔離;其他非密接者,核酸檢測正常後可以到醫院上班,但不能回家居住。
小區常態化的防疫氣氛又緊張了起來。雖然家裡離居委會開車只有幾分鐘,但沈燕還是經常待到凌晨才回家,值班的時候則通宵在居委,困得不行就在椅子上坐著打個盹。
昨天上午,沈燕先到社群各個出入口排查一番,看看安保人手是否配齊,人員進入門口的檢查是否到位等。記者看到,家門口服務站的功能室已經關閉,2000多戶的小區裡,很少看到居民。“這幾天,廣場舞大媽都不跳舞了。我們還準備了一套預案,在居委所屬的每個小區都選定了核酸檢測點;如果有必要,可以恢復小區的封閉狀態,快遞一律送到門口,志願者隨時準備著。”
圖說:11月23日9點30分,志願者在小區南出入口為駕駛員測量體溫。陳夢澤 攝
特殊“牽手群”
在排查的同時,沈燕還牽掛著一名特殊的居民——獨自在家的14歲女孩小林(化名)。她的父母都在浦東醫院工作,上週五晚上開始,父母接到通知,不能回家,小林只好一個人呆在家裡。
記者在沈燕手機上看到,一個“牽手群”裡有12人,他們包括孩子的爸爸、居委幹部、學校校長、班主任、社群民警、鎮城運中心等相關人員,該群是前天上午組建的。
無巧不成書。記者無意間聽沈燕提起小林爸爸的名字時發現,他是曾被採訪報道過的一名隔離點負責人。為了抗擊疫情,已經回到醫院的他再次為了“大家”顧不上“小家”,現在一家三口被疫情打散,分住在3個地方。他和妻子雖然在一個醫院上班,但因為分處不同科室,被分配到不同的隔離酒店居住;孩子一個人在家居住。
“在得知無法回家的時候,我們很焦心。我們都是外地人,沒有老人幫忙,孩子一個人在家怎麼辦?”小林爸爸告訴記者,平時上班忙,他本來想週五下班後去菜場買點好吃的,晚上下廚給女兒改善一下伙食。沒想到下午就收到暫時留院的通知。他趕緊請同學家長幫忙接孩子放學,在同學家裡呆到晚上8時,正式接到自己無法回家的訊息,只好再請朋友幫忙把孩子送回家。
可是,孩子一個人在家,吃飯怎麼解決、安全不安全、上學怎麼辦?一連串的問題讓夫妻倆愁眉不展。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他們詢問了物業。“沒想到,還沒等到物業回覆,居民區書記沈燕就主動打電話給我了。”雖然素昧平生,但沈燕一連串的回答讓爸爸馬上安心了,“你放心,孩子要上學我來送,要住在我家也可以,我的女兒讀大學去了。洗衣吃飯我全包了!”
圖說:11月23日11點20分,沈燕為“小林”送來午飯。陳夢澤 攝
娃“一夜長大”
中午11時,記者看到,一輛為老服務中心餐車停在了居委會門口。沈燕趕緊戴上一次性手套,跑到樓下,領取了小林的餐盒,親自為她送上門去。這天中午,為孩子準備的是2葷1素1湯:一塊大排、紅燒魚、青椒土豆絲,配玉竹排骨湯。
沈燕把餐食掛在房門口,發了條微信給小林爸爸:“中飯已經送到了,讓孩子趁熱吃吧。”記者瞭解到,小林暫時無法去學校上學,學校為她安排了網課,並由老師專門關心對接。小林是初三學生,根據她的情況和需求,平時居委幹部不輕易打擾她,避免影響孩子上網課、複習功課。
“剛聽說我們不能回家的時候,孩子哭了好幾場,情緒很不穩定,現在心情好多了。”小林爸爸告訴記者,平時都是被呵護著的女兒還主動關心起了父母的情況,“爸爸媽媽,你們在那裡安全嗎?會接觸從外面來的人嗎?”聽得他暖從心來。
“我和小林說,可以幫她洗衣服。沒想到孩子說,沈阿姨,你們也很辛苦,還是我自己來吧。”沈燕說。
“一夜長大”的不僅是小林,沈燕說,前幾個月疫情期間,讀大學的女兒復課前,她乾脆讓女兒在社群裡當志願者。看著在寒風中站崗的她瑟瑟發抖,沈燕說,其實很心疼,但還是狠下心沒有勸女兒回家。“那之後,感覺女兒懂事了很多。昨天,女兒高興地告訴我,自己已經透過預備黨員的審批流程了!”責任、擔當,從此寫入了這些“00”後的人生辭典。
圖說:11月23日16點,物業工作人員崔師傅對樓道進行消毒。陳夢澤 攝
嚴把社群關
和沈燕一樣,這幾天,同進物業寶業萬華城專案經理姚紅,也繃緊了心中的弦。儘管寶業萬華城內並沒有發現確診病例,但該小區距離浦東醫院很近,她不得不提高警惕,連夜加強小區的疫情防控措施,一刻也不敢放鬆。
“今天上午有多少訪客?他們的資訊都詳細登記了嗎?”匆匆忙忙吃好午飯後,姚紅來不及休息片刻,便走出辦公室,到小區門衛室裡檢查當天出入人員的登記情況。她認真翻閱每一頁記錄表,核對上面的資訊填寫是否清晰、準確,並向站崗的保安再三叮囑道:“現在是非常時期,大家的職責就是站好自己的崗位。測量體溫、登記資訊看起來容易,但一點也不能馬虎。不能因為遇到老熟人、礙於情面,就省去流程。我想,只要大家的態度好一點,耐心解釋清楚,業主們都會理解配合的……”
在小區門口,一個新搭起的綠色帳篷十分醒目。姚紅解釋道,這是為了轉運人員和體溫異常者專門設定的簡易留觀室。“我看到上海出現新增本地病例的新聞時,就趕緊讓人把帳篷搭起來了。當天晚上,先在物業微信工作群裡開展內部排查;確保小區所有物業從業者沒有去過機場和醫院後,第一時間把大家召集起來商量應急方案。”
“您好,請出示健康碼。謝謝配合!”正值飯點,小區門口進出的外賣配送員漸漸多了起來。記者注意到,所有外來訪客進入小區時,都需要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並填寫資訊登記表。表格上羅列的問題十分詳細,包括具體訪問事由,過去14天是否去過高風險地區,什麼時候來滬,在滬居住地是哪裡……
“只有扎牢小區大門這道‘籬笆’,才能把風險隱患降到最低。”為了實現無接觸式投遞,姚紅還考慮在小區門口設立一個外賣、快遞臨時放置架。她在電話裡溝通協調好相關事宜,當天下午4時多,叮咚買菜的工作人員便上門安裝好貨物架。
從人員資訊的排摸,到輪崗時間的分配,再到小區門禁的設定,寶業萬華城的居委和物業工作人員行動都十分迅速。面對本地病例的訊息,大家並沒有亂陣腳,反而更加鎮定自若。沈燕感慨道,“這和先前積累的疫情防控經驗是分不開的。打過一場‘硬仗’,我們有信心防得住、防得牢!”
圖說:11月23日20點,居委工作人員才吃上晚飯。陳夢澤 攝
安心呆在家
“阿姨,公共空間的每一個角落都要消殺乾淨哦!等會兒我寫個溫馨提示,您清掃過後,記得打印出來擺在醒目的位置上,居民們看到了,也能更安心。”傍晚時分,天色漸暗,愈發寒冷,沈燕在小區裡轉了一圈,她的長髮被冷風吹得相當凌亂。一路上,她要操心的事太多。遇到熟悉的居民,她便停下來寒暄幾句,叮囑他們要減少外出,避免聚集。
“楊阿姨,怎麼囤了這麼多菜呀?是最近買菜不方便嗎?有什麼困難,隨時聯絡居委和物業!”路過居民楊淼家,堆放在門口的幾大包綠色蔬菜吸引了沈燕的注意。上前一打聽,原來都是隔壁鄰居送給楊阿姨的。“這幾天看了新聞,大家都有些擔憂,決定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年輕人可以用手機在網上買菜,我們年紀大了不會操作,就一次性多囤點菜放家裡。我家旁邊的鄰居在鄉下還有田地,種了不少蔬菜,每天都會送一些放到我家門口,門都不敲一下,默默關心。現在,我家裡有兩個冰櫃,菜都塞得滿滿的,不愁吃、不愁穿,我和老伴就安安心心待在家裡,不出去給別人添麻煩。”
退休後,楊淼和丈夫搬到寶業萬華城居住,與小區裡幾個年紀相仿的鄰居相處融洽。大家經常一起跳廣場舞,吃完晚飯後就聚在一起喝茶、聊天。這幾天,上海出現新增病例後,朋友們自覺地取消了聚會。“電話裡聊聊天,也蠻好。”楊淼坦言,一開始網上有不少謠言被轉發,搞得人心惶惶,她和老伴也睡不好覺。但看到小區里居委書記、物業經理、保潔阿姨忙得團團轉,每一個人都在盡心盡責地守護這座城市,守護居民們的安全,她覺得暖心又安心。
傍晚6時,到了下班晚高峰,進出的車輛也漸漸多了起來。記者注意到,除了正門,小區的兩扇側門也對外開放了,允許車輛通行,每個門口都有保安值守。沈燕告訴記者,之前疫情防控關鍵階段,為了加強進出人員管理,寶業萬華城就實行側門早晚高峰限時開放。現在上海出現新增病例後,小區要加強疫情防控,側門限時開放的管理舉措也開始重新啟用。
圖說:11月24日零點,寶業萬華城保安正在按照疫情放空預案封鎖小區東門
小區不眠夜
昨天,是王大鵬借調到寶業萬華城門衛室站崗的第一天。他原本負責的轄區在奉賢,接到物業公司通知後,便來到寶業萬華城小區門口站崗。姚紅告訴記者,原本寶業萬華城的保安人員只有20餘位,日常每個門衛室內配有一名保安值守。根據最新下發的惠南鎮住宅小區疫情防控緊急工作提示要求,寶業萬華城小區現在每個門衛崗需要安排3人以上值守。人手不夠,她便從其他小區借調了幾名保安過來支援。
今天凌晨2時,許多人進入了夢鄉,寶業居委會辦公樓的燈卻依然亮著。年輕的居委幹部吳夢怡和丁思怡留下來值夜班,繼續清點、整理業主資訊的排摸情況。手機裡訊息不斷,泡好的泡麵被擱置在一旁,漸漸沒了熱氣。她們起身扭了扭酸澀的身體,去茶水間泡好一壺熱茶,便繼續投入到工作中。窗外,雨淅淅瀝瀝地下著,保安隊隊長曹強娃剛從小區裡巡邏完,又回到門衛室裡換晚班。他頭頂上有一盞暖黃色的燈,光線雖不明亮,卻在這個寒夜,讓人感到非常溫暖。
雖然昨晚不是沈燕值班,深夜裡,她的手機依然訊息不斷。記者看到,她的手機裡有十幾個和疫情相關的群,顯示還有293條未讀簡訊。
除了小林一家,還有哪些類似情況的家庭,碰到了什麼困難,社群能夠提供什麼幫助?沈燕晚上到了家,還沒端上飯碗就一直為此聯絡、協調,忙到凌晨。
圖說:11月24日早上2點,沈燕正在寶業萬華城值班。陳夢澤 攝
愛心在傳遞
經過各方連夜排摸,記者看到,僅歷經一個晚上的時間,今天上午,一份最新版的“疫情防控雙職工家庭的特殊需求排摸統計表”出爐,上面詳細記錄著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他們當中基本都是來自浦東醫院的雙職工家庭。
今天一早,寶業居委為4個關愛家庭做了“一戶一方案”。其中一戶人家的孩子家長提出,網課和實際學校作業不一樣。沈燕馬上為他們聯絡學校,希望協助孩子對接好功課。
這時,小林爸爸打來電話,希望幫孩子去學校取回需要用的書籍,沈燕馬上準備出門為孩子取書。另外一戶家庭昨天深夜提出需求,希望幫忙送些冬天的衣物去醫院,同時取回孩子需要的藥品,沈燕也已安排下午送去。
浦東新區相關部門要求,加大對浦東醫院封閉管理執行期間醫護等各類人員的家屬關愛,目前第一批排摸的關愛範圍涉及到50多名未成年孩子,其中惠南鎮有41戶,還為此成立了專門的關愛服務保障組。在統計表上,每個家庭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無人做飯。有的無法購物。有的家裡只有一名老人、又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還有的老人為孩子讀書的事犯愁……
陽光總在風雨後,在“牽手群”的愛心接力下,一個個困難漸漸迎刃而解。今天上午,小林爸爸收到了女兒的微信,“爸爸,我把垃圾放到門口了,每天都有阿姨來收。你們走時來不及洗的衣服我洗掉了,還學會了炒雞蛋。沈阿姨給我送來了牛奶、蛋卷、玉米做早餐,很香。”他的鼻子一下子酸了,“國家有需要,醫務人員衝在前方義不容辭;感謝後方有你,讓我們安心、放心、暖心!”小林爸爸說。
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 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