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2021”全國海洋伏季休漁專項執法行動在象山啟動!
“來了來了,好多船回來了……”4月30日中午11時30分左右,石浦港畔圍滿了群眾,看一艘艘漁船滿載豐收的喜悅,從象山銅瓦門大橋結伴而歸,在嘹亮的“漁家號子”聲中,收起“一帆風順”的船帆,歸港休漁。
12時,由農業農村部、公安部和中國海警局聯合舉辦的“亮劍2021”全國海洋伏季休漁專項執法行動正式啟動,隨著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發令,海警、漁政執法船艇鳴笛起航,駛出石浦港,開展執法行動。
5月1日12時起,象山2747艘漁船將正式進入伏季休漁期。伏休期間,各部門將在普法宣傳、資訊共享、力量統籌、行動協調、案件協查、行刑銜接等執法各環節、各領域密切協作配合,努力打造陸地、港口和海上“三位一體”的鏈條式監管,嚴厲打擊違規出海作業、套牌和塗改船名號、集團性違規、暴力抗法、安裝妨礙執法設施、跨海區違規作業、使用違禁網具、漁業輔助船出海作業等行為。同時加大涉漁“三無”船舶打擊力度,加強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等涉漁刑事案件的偵辦力度,形成高壓震懾態勢,確保海洋伏季休漁制度有序實施。
海洋伏季休漁制度是我國一項非常重要的漁業資源養護制度,自1995年實施以來,已經走過26個年頭。作為漁業大縣的象山,肩負著振興修復浙江漁場的重任。早在2000年8月,黃根寶、林永法等21名象山船老大成立了我國第一個以保護海洋為宗旨的“中國漁民藍色保護志願者組織”,向全世界漁民發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自己”的倡議。
20多年來,“藍色護海”理念已深植象山漁民的血脈中。“作為一名漁民,我深切感到現在的海洋資源很脆弱,我們不能進行掠奪式的捕撈生產,要給海洋休養生息的時間。”46歲的浙象漁66087船老大陳葵捕魚29年,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有義務、有責任響應國家相關號召,希望全國漁民一同保護海洋資源、海洋生態環境。”
欲取之,必先予之。近年來,象山縣不斷深化漁業資源修復,“海洋牧場”建設蹄疾步穩。5年來共投入1200多萬元,在象山港、南韭山、漁山列島等海域,增殖放流大黃魚、黑鯛、曼氏無針烏賊等10多個漁業品種15.5億尾(粒),並在韭山列島建成規模60萬平方米的海洋碳匯試驗區。
在全方位護海的同時,象山縣還扶持傳統漁業轉型升級,鼓勵“出海遠征”。設立規模1億元的產業基金,大力發展遠洋漁業,去年遠洋漁業產量、產值分別增長62.8%、71.2%。目前,總投資6.5億元的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已開工建設。同時,積極引導漁民“洗腳上岸”,多元轉產從事休閒漁船、民宿經營、水產品深加工等行業。作為傳統漁村的石浦鎮沙塘灣村轉型發展鄉村旅遊,已建成精品民宿6家,吸納漁民就業30人,戶均年收入增收6萬元。
象山縣不斷推進平安漁港建設,先後建成漁船進出港雷達識別系統、漁船動態管理系統、漁船進出港報告系統、港岸船一體化影片監控系統等四大系統為主要內容的“智慧漁港”管理平臺,進一步提升涉海涉漁領域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智慧化、精準化水平。
該系統自2019年陸續投入使用以來,監控進出港船舶31.6萬餘艘次,累計報告進出港漁船20.2萬餘艘次,累計點驗漁船1.6萬餘艘次,提醒漁船196.5萬餘艘次。同時,充分調動基層管理力量,組建漁業管理公司20家、納管漁船2747艘,確定“定人聯船”責任人452人,聯絡全縣2756艘涉漁船舶,嚴格落實灣灘長、港長責任,全面掌握應休漁船動態,確保伏休期間漁業領域平穩有序。
(藍媒聯盟象山縣傳媒中心記者 陳佳雯/文 蔣曼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