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眾想在新賽道有所突破,那麼中國市場的挑戰,比歐洲市場還要棘手。在這裡,特斯拉已經佔得先機。
剛剛在3月15日“Power Day”上,公佈一系列關於電動汽車戰略和目標的第二天,大眾汽車集團媒體年會上,該集團再一次放出狠話: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這也被人們解讀成:最遲到2025年超越特斯拉,正式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No.1。
近幾年,在越來越多汽車廠商舉辦的釋出會中,經常能看到特斯拉以“假想敵“的身份,出現在各大螢幕上。作為傳統燃油車領域巨頭,大眾汽車集團此番揚言要在五年內成為電動汽車領導者,超越已經在另一條賽道上遙遙領先的特斯拉,到底有多少把握,其信心又從何而來?
01 大眾的窘境
自誕生以來,大眾似乎從來都是一個敢於告別過去、重頭再來的公司。
就拿近20年來說,從產品線上,陸續宣佈輝騰、甲殼蟲、帕薩特等經典車型停止更新、告別歷史舞臺;從技術上,告別PQ系列平臺,全面切換MQB、MLB、MEB等全新平臺;從品牌上,一夜之間替換所有“瘦身“後的品牌logo;在一條全新賽道上,以ID.之名與全球純電動車銷冠特斯拉直接“硬剛”。
不過,這或許也是大眾汽車面對每況愈下的市場地位,不得已的舉措。年初全球各大車企公佈的2020年銷量中,大眾汽車同比下滑15.2%。時隔五年,將全球銷量冠軍寶座,拱手讓給了日本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
有分析認為,儘管受疫情影響,各家車企在2020年都出現了銷量下滑,但由於豐田相較於大眾來說,更依賴的亞洲市場所受影響要小於歐美市場,因此能夠以略低的下滑幅度,實現超越。
聚焦到世界最重要的中國市場,大眾在2020年更是罕見出現9.1%的大幅下滑,“南北大眾”表現猶如雲泥之別,讓大眾汽車集團在大眾安徽尚未構成戰鬥力前,設法做好變革的鋪墊。
儘管在全球市場,大眾電動汽車銷量上漲了三倍,但回到中國市場,前期僅僅憑藉寶來純電、朗逸純電和高爾夫純電三款產品帶來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然,一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還有一些存在感。
反觀特斯拉,僅憑藉2020年交付的國產版Model 3,就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實現了13.7萬輛的交付成績,在同級市場中佔據超過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02 巨頭的覺醒
2020年,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兩家合資公司,首先投放了ID.4這款20萬元價格區間、空間卻接近途嶽的純電動SUV。據稱後期,大眾還會推出尺寸逼近途昂的ID.6。很顯然,大眾希望透過同價位下的產品空間優勢,在國產版Model 3和Model Y的口中,分一杯羹。
產品背後,表面上看大眾像是在“摸著特斯拉過河“。
“Battery Day”其實是特斯拉每年都會舉行的特別活動,特別是最新一屆。雖然日期一再跳票,但活動中釋出的一系列電池技術,展現出未來不僅效能越來越強,而且還會隨著成本下降變得越來越便宜。這對於在純電動車市場上還沒緩過神兒來的傳統汽車巨頭們,無疑是當頭一棒。
可大眾汽車的首屆“Power Day”,就像二戰的“閃擊戰”,很顯然是有備而來——“有朝一日,免費充電”。電池成本降低50%,2030年與合作伙伴建立6座超級電池工廠,車載軟體自主研發率,將從現在的10%提升到60%……
要實現這一目標,則正是大眾與特斯拉不同的地方。與特斯拉在Battery Day提出各種新技術的思路不同,大眾著重於介紹在中國、美洲和歐洲新能源市場的合作伙伴,藉助它們實現規模效應,對電池增產和降本。
這不僅包括電池電芯的生產、充電網路的建設,還包括了電池的後期回收。而這也正是不同於特斯拉單打獨鬥的方式,大眾正在聯手更多力量,重塑自己在電動汽車領域裡的戰略藍圖。
03 大眾的攻勢
在大眾眼裡,中國市場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超過150個大城市的絕對藍海。更重要的是,按照中國相關產業規劃,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到2025年將達到500萬輛左右。
大眾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建立超過17000個充電樁,實現超過150萬輛純電動車型的銷量目標。這幾乎是屆時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30%。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眾集團將與中國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把基於大眾MEB電動汽車平臺的汽車年產能擴大到60萬輛。截至2025年,大眾集團旗下各品牌將在當地生產15款基於MEB平臺的汽車,預計這些汽車將佔當年汽車總銷量的35%。
未來還要加上大眾在中國控股的兩家電動車為主的合資公司——大眾安徽和奧迪一汽。
在歐洲和北美市場,大眾也沒閒著,2021年北美建設3500個快充樁;歐洲方面,建立1.8萬個快充樁,歐洲的數量增至目前5倍,佔2025年歐洲市場需求的三分之一。此外,大眾還要成為歐洲第二大軟體巨頭,旗下Car.SoftwareOrganisation目標人數為1萬人,僅次於思愛普(SAP)。
去年9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到訪德國參觀大眾汽車工廠時,曾經留下了一張與大眾CEO迪斯的一張合影,彼時大眾匆忙推出ID.3,還因為各種軟體問題,讓合影中歪著頭的馬斯克顯得十分得意。
半年後的今天,大眾終於拿出了在新賽道上全速追趕的策略和籌碼。
然而,未來究竟鹿死誰手?2025年大眾的野心能否實現,讓人拭目以待。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