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師們集體學習“發表情包”?背後的原因太暖心了……

由 高會雲 釋出於 綜合

南京英孚青少兒英語於2002年成立,18年來深耕南京。專注3-18歲孩子英語教育,英語啟蒙、英文閱讀興趣、考試學習、出國留學來英孚就夠了。我們的執行及管理遵照EF全球統一模式。50年專業英語教育經驗值得信賴,關注英語,關注孩子。

最近

一位名叫@盧詩翰的微博網友

發的一條微博

引起了小E的注意

圖片來源:微博@盧詩翰

圖片內容請看下方

圖片來源:微博@盧詩翰

此微博一發,就有眾多網友留言討論。有的人喊話說自己的老師也需要這樣的培訓,還有人表示要發給自己的媽媽看。

小E認為這條微博之所以能引起那麼多討論,是因為這個培訓非常“時髦”,而且它讓人感到暖心,這群老師在為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感情、提高師生之間的溝通效果而努力。

另外,老師們聚精會神聽課的樣子很可愛有沒有!

還有,這個PPT的內容真的是切中要害,深入人心!尤其對“微笑臉”和“再見臉”的解釋,非常到位。

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催生了許多新興事物,這當中就包括表情包、網路用語,在網際網路環境下,它們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對那些不經常上網的人來說並不友好,尤其是90後、00後的父母那一代人。

他們當中很多人並沒有掌握表情包的使用精髓,也常常因為不懂年輕人的“表情包文化”,而傳送一些容易引起“歧義”的表情包,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也許正因為如此,主辦方才會開展這場關於表情包使用的培訓。

那麼

你知道哪些表情包容易引起“歧義”嗎?

這個表情,官方給的含義是表示“微笑”,用來表達正面的情緒。

但在如今的網路聊天習慣中,它好像被廣大年輕網友玩壞了,它已經脫離了原本的含義,更多地被用來表達負面含義,例如“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我就這樣看著你”“陰陽怪氣”等。

這是一個會促使男朋友瞬間掌握求生欲的、殺傷力巨大的表情,可以表達許多情緒。

表達生氣

用來嘲諷

用來懟人

其殺傷程度堪比“呵呵”,且殺傷效果跟隨表情數量發生變化。

不看聊天內容,只看這一連串的“微笑臉”,東方君已經自動帶入情緒,感覺自己馬上就要原地爆炸……

據說此表情是長輩們的最愛,他們還沒get到這個表情的深層含義,還停留在表面含義上。所以如果你在親戚群遇見這個表情,千萬不要炸毛,他們真的是在微笑(smile)。

在殺傷效果上,這個“再見臉”可以說是與“微笑臉”不相上下。

官方給的含義是“再見”,可用在聊天結束時,類似口語中的“下次再聊”“回聊”等含義。但在如今的網路聊天語境中,它表達的實際含義可比“再見”扎心多了。

表達“友盡”

表達“累覺不愛”

當然,該表情表達的含義不限於以上兩種,還可以表達不滿、無語、煩躁、疲憊等。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表情在實際使用時都被賦予新的含義。

當然了,同樣的表情在不同的使用者眼裡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歡迎表情包愛好者在留言區分享自己的表情包使用心得。

不得不說,表情包已經攻陷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90後、00後們更是對鬥圖樂此不疲,手機裡沒點表情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當代衝浪少年。

表情包彷彿無處不在,各種微信群、QQ群的群友們一言不合就開始狂甩表情包。

曾有資料顯示,2015年全球超90%的網民每天傳送超過60億的表情包。

“表情包”一詞還曾入選2016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

Emojipedia的創始人Jeremy Burge還提出將每年的7月17日定為“世界表情包日”(World Emoji Day)。

為什麼大家如此熱愛發表情包?

大概是因為它是一種將圖片與文字完美結合的聊天神器。

表情包生動形象,能表達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緒。有很多時候,我們找不到能把內心的想法真實完整地表達出來的語言文字,而有些表情包卻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風格搞笑誇張,能活躍氣氛。相對於平淡的文字,表情包更具表現力,更能帶動氣氛。

經常上網的同學可能知道,每當外網出現一些損害祖國的言論時,國內的熱心網友就紛紛轉戰Facebook、Twitter等國外社交媒體,與不法分子掀起表情包大戰。與文字相比,表情包更直觀、傳送速度更快、表現力更強。

拉近距離,減輕生疏感。對於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來說,表情包能夠拯救冷場,尤其是與不熟悉的人聊天時,適當使用表情包可以緩解尷尬,增加聊天話題。

如果對方跟我聊天時不時甩出一個表情包,我會感覺找到了同道中人,親切之感油然而生。既然你亮出了你的表情包,那我也不客氣了,嘿嘿嘿。

表情包能代替文字說出你想說卻不敢說的話。相信很多借過錢的人都有這種經歷:想催人還錢,但是卻不知道如何開口,不知道如何才能在不經意間就把錢要回來。這個時候來一波表情包,禮貌而又不尷尬地就提醒了對方。

當然了,對方是什麼性格的人,決定著我使用什麼樣的表情包,對於那些不自覺、臉皮厚的人,使用這種溫婉的表情包等同無效,得來狠的。

那麼問題來了,天天發表情包的你,知道它的英文是什麼嗎?

目前網路上傳播的表情包種類較多,不同型別的表情包對應的英文名稱也有所不同,與“表情包”相關的英文詞彙有meme、sticker、emoticon、emoji。

meme——an idea, behavior, or style that becomes a fad and spreads by means of imitation from person to person within a culture and often carries symbolic meaning representing a particular phenomenon or theme

—— Wikipedia

一個想法,行為或風格透過模仿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文化傳播過程,通常具有代表某種特定現象或主題的象徵意義

——維基百科

也就是說,表情包屬於meme的一種,meme並不侷限於表情包。曾在微博上風靡一時的“明言明語”“真相定律”以及當下正流行的“凡爾賽文學”都屬於一種“網路迷因”。

那些常被網友用來鬥圖的配有搞笑文字的圖片,就屬於一種meme,可音譯為“迷因圖片”。

sticker——指即時通訊軟體中搭配的可成套下載的內嵌式圖片,可以理解為“表情貼圖”。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當你把微信的語言設定成英語之後,你發的許多表情就變成了“sticker”。

emoticon——指用標點符號組成的用以表達情感的表情符號。由emotion(情緒)+icon(圖示)構成。下圖這個表情就用來表示笑臉。

:-)

emoji——在郵件、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等場合用來表達思想或情感的小數字影象。源自日本的“繪文字”,可以理解為“表情符號”,也就是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黃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