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火爆的銷售,一邊是熊熊的烈焰;還沒把“自燃”這個詞抹掉的比亞迪,卻可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讓一眾大客戶感到擔憂。
一直宣稱自己新能源汽車“不起火”的比亞迪,2022上半年憑藉超64萬輛的銷量,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冠軍,可謂風光無限好。如果是放在過去的燃油車時代,對於絕大多數廠商,這樣的成績往往是個好訊息,但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身上,伴隨而來的卻是這半年來,接連不斷的產品自燃。
雖然比例看似不高,但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就是百分之百的問題,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那麼產品頻頻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將會對比亞迪帶來哪些影響?我們從四個維度分析。
銷量走高,信賴下降
首先必須值得肯定的是,自從3月官宣停產燃油整車後,比亞迪已經連續4個月實現了新能源車單月產銷突破10萬輛,而且在最近幾個月還保持著每月環比上升的趨勢,以至於在上半年累計銷量上擊敗特斯拉,冠絕全球新能源車市場。另一方面,隨著夏季來臨,頻繁被曝出的比亞迪產品自燃,也讓人對其產品品質產生疑惑。畢竟類似的情況在當初燃油車時代,比亞迪也出現過,以至於在某一年的3·15,宣佈新車品質將全面升級。當然了,之前的產品不在其列。換句話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比亞迪的燃油車時代過去了,但曾經的問題,似乎又在新能源時代重演了。
據統計,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已達到208輛,而新能源汽車千人保有量僅有5.4輛。在當前的市場與行業環境下,比亞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產銷高速發展並不會讓人感到意外,預算有限、手握“綠牌”的普通消費者,不一定都會關注到新聞裡比亞迪的自燃事件,該買的還會買。可對於那些已經購車,或者親眼目睹產品自燃的人來說,他們的信賴與口碑,會給比亞迪的新能源時代留下不容忽視的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比亞迪已經發起對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缺陷召回,召回了近1萬輛去年至今生產的比亞迪唐。
“領導者”承諾虛有其名?
正像開篇所說,比亞迪以“新能源汽車領導者”自居,從目前的銷量成績來看,的確也撐得起這種定位,除了產品本身出現的品質口碑問題,從品牌的表現方面,“領導者”的形象或許將止步於此。7月初,比亞迪唐DMi“偷換電池”的訊息被曝光,緣由是有車主向媒體透漏,自己購買的產品不在4月比亞迪宣佈的召回名單裡,卻在6月接到了來自經銷商的電話,通知他們需要為車輛更換電池。
在行業內,產品召回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操作,但比亞迪此舉很容易讓人對其品牌形象產生疑惑,人們或許可以一時容忍“領導者”短期為了銷量目標,產品品質上的“失誤”,但類似這種操作,無異於在快速拉低自己的品牌形象。
更重要的是,2021年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對外一直宣稱該電池的安全性和不起火,但是從多個真實影片可以看到,其新能源汽車根本無法被滅火器撲滅。其中就包括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車型。所以,這是否涉及到虛假宣傳、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相信會隨著越來越多自燃問題的發生,逐漸浮出水面。至少在很多消費者看來,買比亞迪,也是因為“安全”,可現在,比亞迪刀片電池真的能“安天下”嗎?
自燃頻發恐影響電池供應
正在籌備將電池業務獨立拆分的比亞迪,其實原本十分有機會實現“供應鏈+整車業務”的左右開弓,然而自己的整車產品頻頻發生自燃,就會立刻深陷左右為難的困境。
6月,在一次媒體採訪中,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廉玉波表示,即將為特斯拉提供電池。網路上兩家品牌的粉絲還沒來得及“化敵為友”,特斯拉就在向媒體的回應中表示“沒有聽過這個訊息”。
一個月後有傳聞稱,龍頭電池公司將對特斯拉漲價20%,而這家公司,極有可能就是比亞迪目前在動力電池領域最大的對手——寧德時代。
所以,在整車銷售市場上不能輸、在動力電池供應領域急於拿訂單的比亞迪,必須儘快向人們證明自己,刀片電池依然可靠。否則,一旦產品自燃持續,對比亞迪打擊將是沉重的。畢竟,紙包不住火。
資本市場讓火再燒一會兒
只是從時間線上,這樣的表現與上述提到的,高管透漏向特斯拉供應電池的節奏“恰好”吻合。
而在此之前的4月,比亞迪剛剛宣佈將以不超過300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彼時比亞迪A股股價還處於不足250元/股的水平。不久前,比亞迪甚至將回購價格調整到400多元。
曾經在一場刀片電池的釋出會上,比亞迪宣稱要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字典裡徹底抹掉,現在來看,字典這個詞的解釋當中,恐怕要把比亞迪用來造句了。
資本市場可能也感覺到了些許的苗頭,即便利好不斷,但比亞迪近期股價一直處在震盪狀態,後續表現可能要跟產品是否繼續出現自燃問題掛鉤。
Views of Autoskline
在資本市場會遇到哪些挑戰,寧德時代之前的教訓,相信自居“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比亞迪,會比很多人都更清楚。但是,接連發生的產品自燃,再伴隨一系列的謎之操作,讓比亞迪不得不吞下使用者信賴下降、品牌形象受損、供應商業務受阻、資本市場嫌棄的四顆苦果。前不久,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佈了一組國內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的相關資料,對於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進步。但是一個季度多達640輛新能源汽車發生起火燃燒,平均每天超7輛車的數字還是讓人擔心產品的質量。
隨著未來更多官方的監督、資料的披露,越來越多的資訊也將浮出水面,在打消人們疑慮的同時,也有助於倒逼企業回到初心、提升品質。
這不僅將在真正意義上打造讓人放心的產品,讓品牌形象經得起考驗、打通供應鏈與整車業務之間的聯動價值,同時也能讓資本市場迴歸到相對理性的環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