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本月17日訊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歐洲法院推翻了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資料傳輸協議——《歐美隱私盾牌》,裁定該協議無效。《歐美隱私盾牌》制定了歐美網路公司對使用者個人資料互相傳輸的運作框架,該協議是2016年的時候達成的,之所以要推翻,主要是因為歐盟擔心資料受到美國監控。
歐洲法院表示,在美國伺服器上儲存歐盟居民的資訊使歐洲人可能受到監控,而歐洲人卻沒有可起訴權來挑戰這種監控。說白了,就是歐洲人拿美國的監控沒有辦法,索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學習美國一言不合就退群的做法,直接撕毀協議,這是最簡單粗暴的做法,但是想要徹底切割,也沒那麼容易。
裁定結果出來之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臉色鐵青,他回應稱,美方對該裁決深感失望,"希望能夠將負面影響限制在這一價值7.1萬億美元(約合50萬億人民幣)的跨大西洋經濟關係中。"羅斯的這個回應有很濃的威脅味道,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萎靡的背景下,暗示歐盟,美國會採取歐美貿易框架內的任何手段進行報復。
實際上,歐盟既然敢這麼幹,就是考慮清楚後果了,清楚裁決生效後對美國的利益影響非常大。由於歐洲的網際網路市場基本都被美國企業佔領了,儲存使用者資料是一個大問題,為了降低成本,美國網際網路公司基本都將歐洲使用者的資料儲存在了美國本土,如今《歐美隱私盾牌》被推翻了,美企要想繼續做生意,就不得不把儲存歐洲使用者的資料庫,遷到歐洲本土。
這個遷移可不是搬家那麼簡單,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以及臉書等網際網路巨頭,都不得不做出決定,是以高昂的代價將資料中心搬到歐洲,還是切斷與歐洲的業務。換而言之,對於一些美國企業來說,與其把資料中心搬到歐洲,還不如不做歐洲的生意了,足以證明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歐盟之所以這麼幹,一方面就如法院裁決說的那樣,擔心資料的安全,長久以來,美國都在監聽世界,隨著越來越多的醜聞曝出,歐洲終於是回過味了,認識到了美國才是真正的監聽大國,所以直接推翻了協議。
另一方面,歐盟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在歐美關係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下,歐盟自己必須要在網際網路領域取得突破,否則必然得掉隊,現在歐洲的網際網路領域,幾乎全是美國的天下,這對歐洲沒有任何好處。
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目前,德國是歐盟的輪值主席國,美國剛剛制裁了俄羅斯和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專案,德國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歐美關係,美國最核心的盟友,已經對美國沒有人失去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