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現場,第一太平戴維斯在“直擊華西區——第一太平戴維斯產業合作與城市發展主題峰會”上釋出《畫“圈”破局-共話成渝雙城經濟圈》。
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進博會這個開放大平臺的一次機遇——不僅能深度接觸到全球一流的企業、科技技術,也可以國際舞臺提高知曉度,在新合作中謀求更大的開放。
報告:
成渝雙城經濟圈與長三角城市群對標較為合適
紅星新聞注意到,這份報告提出觀點,“綜合考慮空間範圍、龍頭城市間的佈局、政體一致性、經濟實力及一體化發展水平多項因素後,我們認為將成渝雙城經濟圈與長三角城市群對標較為合適”。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西區專案及開發顧問部負責人、高階董事羅元均進一步解釋,成都雙城經濟圈以全國經濟發展的第四增長極為目標,明確與其它重要城市群之間的差距,是明確第四增長極的重要環節。
根據報告,在產業結構上,兩地主要產業都是以電子資訊和汽車製造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2018年成都、重慶電子資訊和汽車製造兩大行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 47% 和 41%,均為兩個城市的支柱產業。
“成渝兩地產業的相似性決定了短期內將存在一定競爭關係,正視競爭的必然性是尋求資源最最佳化配置的關鍵。”報告指出,在全域性一體化發展的思路下,逐步引導核心產業錯位發展,產業鏈條上協同發展。
比如,區域內中心城市關注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產業新動能,搶抓未來先機是加快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若是以建設經濟圈的視角衡量,以是否符合生產生活需要的實際出發,在全國上下掀起新舊動能產業轉換浪潮之際,承接東部地區傳統產業落地,依託成都重慶兩座龍頭城市的技術支援,於傳統產業中尋求經濟增長新動能。此舉亦是留住川渝一帶小城鎮及農村人口,將外出務工人員吸納進當地企業,避免小城市及農村區域空心化的重要策略。
在人口流動方面中,報告顯示,成都與重慶、重慶與廣安、重慶與達州、重慶與南充、重慶與瀘州是川渝地區商務客流量最高的五條線路。可見,四川省與重慶市人口往來最頻繁的區域均地處成渝之間,成都和重慶對成渝地區其他城市展現出極強的輻射能力。
經濟圈建設:
從“點”到“面”再到“帶”,最後到 “圈”
報告提出,人是社會的核心,作為城市的建設者和使用者,聚人、留人是強大城市的首要任務。傳統面向全社會層面招引人才的方式之外,可進一步將重點聚焦在提升區域內高校形象繼而吸引各地學子進入川渝地區就讀,同時提升本地高校學子在當地的就業率。以精準的方式吸引高素質人群進入並留在川渝地區就業,提高人口素質的同時,更能持續改善區域人口年齡結構。
此外,報告指出,要實現“經濟圈”的願景,在經濟總量上需要努力提升。基於上面的分析不難發現,突破的重點在於成都和重慶(主城都市區)這兩座龍頭城市能否有效帶動周邊城市在經濟規模增長上實現突破。怎麼辦?羅元均指出,就城市階段性發展而言,具備地緣優勢的成渝兩地鄰近區域的城市更有可能成為第一階段的重點發展區域。然而隨著經濟的增長,周邊城市的陸續壯大,繼續往周邊擴散,尤其注重對成渝兩地間的區域發展的推動,形成雙城經濟帶將是第二階段的重要任務。
“到了第三階段,強化經濟帶對整個經濟圈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最佳化經濟圈範圍內更多城市的產業佈局,提升經濟實力將是實現雙城經濟圈的最後環節。”羅元均表示,從成渝兩個城市到由兩個城市輻射的周邊區域,再到成渝兩地中間地帶形成的經濟帶,最後實現雙城經濟圈的願景,需完成從“點”到“面”再到“帶”最後到 “圈”的過程。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編輯 柴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