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社/美聯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歷史性訪華,舉世震驚,中美迅速和解,攜手對付蘇聯,冷戰格局徹底改寫,這也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週”。
接下來一週,又是一個撼動世界格局的一週。
至少四件大事:
12月6日,普京出訪印度,這是他六個月來第一次出國;
12月7日,普京和拜登影片會晤,焦點是烏克蘭危機;
12月8日,德國新總理朔爾茨上臺,16年的默克爾時代結束;
12月9日,美國舉行所謂民主峰會,顯然將進一步撕裂世界。
一些事件,關係到戰爭與和平,也不乏陰謀與欺騙,國際政治,就是這樣精彩啊,有時節奏快得讓你眼花繚亂。
先說第一件事,普京訪印。
在普京出訪之前,兩套S-400反導系統,已裝機運往印度。按照印度方面的說法,印度還將購買更多蘇-30和米格-29戰機,以及400輛額外的T-90坦克,此外,還有導彈、直升機的合作。
為什麼現在去印度?
至少是一石三鳥。
1,大筆的合同。對俄羅斯來說,動輒幾十億美元的收入,像印度這樣的大客戶,也真不多。
2,穩固俄印關係。軍事關係,顯然最敏感,更體現信任度。最好的武器,賣給印度,也顯現出俄印關係的特殊性。
3,藐視美國。美國不是說,誰買俄羅斯軍火制裁誰嗎?你看,我就賣印度了,你制裁印度啊。
具體到中俄印之間的博弈,顯然也是很微妙的,但不是這篇文章的主旨,我就不多說了。
但對美國來說,這顯然出了一道難題。
1,美國各種拉攏印度,甚至要組建美印日澳四國集團,但俄印仍各種眉來眼去,曖昧動作不斷,你讓旁邊看著的美國,情何以堪?
2,美國已發下誓言:誰買俄S-400就制裁誰。土耳其買了,美國製裁土耳其,但印度買了不制裁印度,土耳其會怎麼想,其他盟國會怎麼想,美國的誓言還是誓言嗎?
3,如果真制裁印度,那可能正中俄羅斯下懷,本來就波折不斷的美印關係,勢必又會生變,拉攏印度對付中國,還能不能實現?
所以,對於普京訪印,最焦慮的是美國。
美國不會高興,圍剿俄羅斯又出現了漏洞,自己的誓言也被打臉,但制裁印度又會疏遠印度,最後,很無奈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憤怒地看著俄印各種曖昧。
第二件事,拜登和普京影片會晤。
資料圖 新華社發
上次面對面是在日內瓦,焦點是烏克蘭危機;六個月過去了,影片再談,還是烏克蘭危機。
按照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俄羅斯正計劃最早於2022年發動對烏克蘭的軍事進攻,派出兵力將達17.5萬名士兵。
該報道還引述衛星圖片等“情報檔案”稱,俄軍隊正在俄烏邊境的4個地點集結,50個戰場戰術群已經部署到位,一同部署的還有“新到達”的坦克和火炮。
當然,俄羅斯的說法是,“俄羅斯未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在本國領土上部署俄軍隊是我們的主權權利。這與任何人無關。”
戰爭陰雲密佈,一旦爆發,烏克蘭毫無疑問將是國家悲劇,一直站在烏克蘭背後的歐美,也不可避免會捲入進去。
西方很焦慮,各種向俄羅斯喊話、施壓。甚至拜登本人都宣稱::“我正在制定一系列最全面和最重大的計劃,增加普京採取令人擔憂的行動的難度。”
但普京會吃那一套?
顯然,這次影片會晤,這是一次激烈的談判。談得好,危機化解;談不好,兵戎相見。
第三件事,德國16年來第一次換總理。
當今世界最傑出的女政治家默克爾,就此告別政壇。如果不出意外,接任的應該就是社民黨的朔爾茨了。
德國是歐盟的老大哥,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默克爾的沉穩、冷靜、睿智,也讓全世界也領略了女政治家的風采。
默克爾之後,德國向何處去?
不僅中國人關注,俄羅斯人更在意,歐洲人也有疑慮,美國人則不乏焦慮。
資料圖 朔爾茨 新華社發
第四件事,所謂民主峰會。
這是當前國際輿論鬥爭的一個焦點。
我看到,中國外交部昨天釋出了《美國民主情況》報告,透過大量數字、事實,痛批美國民主各種亂象和危害。
比如,四個民主實踐亂象。
1,國會暴亂。
時間:2021年1月6日下午。
結果:國會被佔領,5人死亡。
說起來,這還是自1814年白宮遭英軍縱火焚燒以來華盛頓最嚴重的暴力事件,200餘年來國會大廈首次被佔領。
想起一箇中東外交官的嘲諷: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情,美國一定會入侵美國,並從美國暴政下解放美國。
2,種族歧視。
不多說了,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全國性的騷亂。各種火光沖天,各種美麗風景線。
3、疫情失控。
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卻成為世界上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太諷刺了,民主在哪裡?
4,貧富分化。
不用懷疑,美國是貧富分化最嚴重的西方國家。
報告就引述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曼努爾·薩茲的統計說,美國前10%富人人均年收入,是後90%人口的9倍多;前1%富人人均年收入,是後90%人口的40倍;而前0.1%富人人均年收入,是後90%人口的196倍之多。
資料觸目驚心。
這份報告,細節很豐富,我就不一一贅敘了。中國的報告,用美國人披露出來的事實,像集束炸彈一樣揭露美國最不堪的一面,這就是國際輿論鬥爭。
看不下去的除了中國,還有俄羅斯。
很有個性的俄外交部女發言人扎哈羅娃,最近就痛批:“(民主峰會)這個構想本身就危險,不僅因為它是偽善的,而且因為不尊重民主、自由和人權且在日常生活中不見民主、自由和人權半點蹤影的國家,無法談論並拿這些教導別人。”
美國的目的是什麼?
扎哈羅娃一針見血:美國“在偽善的思想下”,企圖再次分裂國際社會,將世界分成“自己的”和“異己的”,建立“又一個親西方聯盟”。
最後,怎麼看?
這幾天一直出差,有點疲累,也不想長篇大論,幾句話結束這篇文章。
第一句: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是永遠的利益。
美國各種拉攏印度,印度依然與俄羅斯眉來眼去。美國各種敲打俄羅斯,俄羅斯發飆了,美國還不得不趕緊會晤。北約看似都是盟友,但英國和法國之間,美國和德國之間,更別提土耳其和希臘之間,各種勾心鬥角。
所以,我們肯定不能有幻想,西方畢竟是西方,胳膊肘不會往外拐。但我們更要冷靜,在利益面前,再好的盟友都會翻臉,更別提個人主義至上的西方。
第二句:你可以在一段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欺騙所有的人,但是永遠無法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
難道不是嗎?
民主肯定是一個好東西。但看看美國打著民主幌子幹得那些事,尤其是在阿富汗、伊拉克幹下的一件件傷天害理的事情。幾萬幾十萬人死亡,美國卻拍拍屁股走人,哪管背後洪水滔天,這是民主嗎?
第三句: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不想多說了,國際上一個又一個事例都說明,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贏家,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小心今後拉清單。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甚至可以聽到格局在吱吱作響的聲音。不管怎樣,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原標題:接下來的這一週,將是撼動世界格局的一週!)
來源:牛彈琴公眾號
流程編輯:TF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