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線上、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今年1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禁塑令”開始落地實施,3個月過去了,新規執行得如何?日前,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對此組織了專題調研,透過上千次實地體察和線上線下逾萬名消費者調查等途徑,消保委聯盟發現,“禁限塑”在長三角消費領域推行順利,但也面臨著消費者的教育與習慣培養、簡單替代無法覆蓋紛繁複雜的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以及可降解產品市場競爭無序,商家和消費者選擇困難這三大 “堵點”。
長三角地區9成受訪者支援“禁限塑”
2020年12月-2021年2月,長三角消保委聯盟開展了長三角禁限塑新規消費側專題調研。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消保委組織近千次實地消費體察、開展線上線下逾萬名消費者問卷調查、會同上海社科院組成課題組深度訪談專家、專業機構和塑膠袋生產企業、零售餐飲企業,從多個維度以全產業鏈視角彙總情況,分析研究痛點堵點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實地體察與消費調查表明,禁限塑新規在長三角消費領域推進順利。
本次調查顯示,長三角受訪者表示非常支援或比較支援 “禁限塑”的比例高達90.1%。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消保委實地消費體察了1640家企業,禁限塑新規在商場的落實率達到了78.6 %,超市為 77.5 %,大型飯店為90.1% 。消費者調查也顯示,認為本地“禁限塑”落實情況非常好的長三角受訪者超過了六成。同時,消費側發力拉動可降解塑膠袋供給快速增長。透過深度訪談塑膠袋生產企業發現,企業90%以上的產能已經開始調整,部分轉型為生產紙質袋,部分轉型為可降解塑膠袋。
新規施行面臨三大“堵點”
但透過調研,長三角消保委聯盟發現“禁限塑”新規在施行中仍然面臨諸多“堵點”。
調查顯示,長三角受訪者中對“禁限塑”具體問題,“搞不清、看不懂”的情況還是較為普遍。本次消費者調查對於禁限塑新規基礎知識做了簡單測試,能夠完全答對的受訪者不到2.5%。同時,很多上班族都是在下班途中買菜,目前只有3成受訪者會隨身攜帶購物袋,因此一方面靠“禁用”倒逼,另一方面還需要各方協同積極引導,培養消費者隨身攜帶購物袋的習慣養成。
數量巨大的餐飲外賣成為塑膠垃圾的增長源。調查資料顯示,長三角受訪者中有3.6%表示幾乎每頓都外賣,22.4%表示幾乎每天一頓外賣,59.5%表示一週若干頓外賣。隨著“Z時代”成為消費主力,外賣量增長還會持續。如果僅從替代角度提限塑要求,而不對外賣模式做重構,由外賣塑膠餐盒帶來的環境威脅大機率會與日俱增。
紙吸管無法替代塑膠吸管,成為行業痛點。有行業統計表明,在我國一次性吸管每年會產生三萬噸塑膠垃圾。對塑膠吸管的禁用勢在必行。但替代品紙質吸管因為體驗度差而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調查表明,56.0%的長三角受訪者不願意使用紙吸管。因此有專家建議飲品店要改變產品包裝,改為帶吸口的杯蓋,或者改變飲品配方,讓消費者不用吸管仍然能獲得很好的口感。
此外,課題組透過訪談專家、專業機構和塑膠袋生產企業發現,可降解產品市場存在無序競爭的情況。儘管降解程度高的產品理論上應該被優選使用,但在市場競爭中不同降解程度的產品同為“可降解塑膠袋”,成本和價格成為最主要的競爭因素。可降解產品市場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禁限塑”順利推行離不開產品創新
針對調研分析的結果,長三角消保委聯盟提出了三點建議,以推動更好地落實“禁限塑”。
切實提升消費者對於禁限塑新規的理解度和執行力。 進一步加大對禁限塑新規的宣傳力度,要讓消費者掌握禁限塑必備的知識。根據禁限塑新規每個階段的要求,讓消費者明明白白知道禁限塑會帶來日常生活的哪些新變化,自己該如何配合。並由社會協同引導和鼓勵消費者養成“自帶購物袋”、“不使用塑膠一次性餐具”等消費習慣。
積極為消費側助力禁限塑新規落實創造有利條件。清理歸併各類“可降解”標識,方便消費者與小商戶選擇購買可降解塑膠製品。加強衛生監督檢查,消除消費者對於小餐飲重複使用餐具的衛生擔憂,同時建議設定可接觸食品塑膠袋專用標識,方便消費者辨識。多措並舉推動相關行業提質升級,創新更好的環保產品滿足不同場景的消費需求。
統籌佈局促進消費側與供給側在禁限塑新規實施中形成合力。建議透過稅收等手段讓不可降解塑膠使用量較大的消費行業承擔環境成本,促使其轉變發展模式。完善標準和價格形成機制,使供給市場儘快形成以可降解程度為核心的有序競爭。建議政府投入資源研究更為科學高效的可降解塑膠的檢測判定方法,打通供給堵點。
(胡茵 記者 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