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綁銷售加價提車亂象頻出,消費者真的只能任人宰割麼?

經過二十餘年的蓬勃發展,中國汽車市場正在漸漸走向成熟;隨之而來的,除了消費水平這一數字上的跨越,還有潛移默化間汽車消費觀的改變。對於消費者而言,在做出購車決策時考量的不僅是各品牌的產品效能和價格,還有在用車全週期中的感性體驗。因此,在各個汽車主機廠產品和技術日趨同質化的當下,服務質量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車主對於品牌的滿意度與忠誠度。

捆綁銷售加價提車亂象頻出,消費者真的只能任人宰割麼?

然而,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售前與售後糾紛,卻也反映出終端銷售商的服務質量似乎並沒有跟上銷量增長的腳步,也遠遠沒有滿足車主的期待。"想買車容易,想買裸車很難"的調侃,就一語道出了當下汽車銷售中飽受詬病的捆綁加價銷售現狀。由於監管的缺位和市場的炒作之風,加價銷售現象正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勢,在實際銷售中演化出了加裝精品、搭售保險、捆綁金融服務等各種強迫消費手段,部分品牌的銷售員銷售一輛新車甚至有上百項KPI需要完成,其中衍生業務的考核佔比高達60%多。羊毛出在羊身上,名目繁多的額外費用讓不少缺乏購車經驗的消費者不明就裡地花費了冤枉錢,"有能力全款提車卻被忽悠分期付款"的現象既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體驗,也使其遭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損失。

捆綁銷售加價提車亂象頻出,消費者真的只能任人宰割麼?

對於汽車行業而言,這樣亂收費的潛規則同樣有百害而無一利。任何一家經銷商的個體行為,背後都與其所代表的品牌和汽車行業形象息息相關;強制消費掙來的"快錢",本質上是一種只計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發展的竭澤而漁,倘若任由終端銷售商擾亂市場秩序,那麼不但堅持合規的經銷商將難有立足之地,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好感、對於汽車行業的信任也終將蕩然無存。

捆綁銷售加價提車亂象頻出,消費者真的只能任人宰割麼?

良性競爭機制亟待建立,不合理的收費服務規則理應破除;這是消費者的心聲,也是全行業的期待。好在,一些負責任的品牌已經開始了對亂象的整治。早在2019年,賓士就聯合授權經銷商推出了《服務公約》,明令禁止這種強制收取消費者金融服務費或加購裝飾包的套餐式服務"潛規則",並且承諾絕對不會影響交車的時間和價格,從而將自由選擇、透明消費的理念落到實處,在根源上杜絕了捆綁銷售的情況。

捆綁銷售加價提車亂象頻出,消費者真的只能任人宰割麼?

對於經銷商而言,這類措施的出臺無疑會損失很大一部分利潤來源。然而長痛不如短痛,建立在資訊不平等前提上的昧良心錢終究不是一個品牌、一個門店發展的長遠之計。當銷售人員不再被加價捆綁銷售的KPI所束縛,才能真正站到消費者的立場上做好服務的本職工作;只有不斷提升服務水準、最大化消費者需求的良性競爭,才能找到一個讓汽車經銷商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盈利模式。

捆綁銷售加價提車亂象頻出,消費者真的只能任人宰割麼?

而在2020年,賓士又在《服務公約》的基礎上跟進發布了《待客之道》,用"心繫客戶,超越期待"的準則為豪華服務探索出一個更具主觀能動性的方向。值得欣慰的是,在行業領導者的帶領之下,其他豪華品牌乃至普通品牌也逐漸開始了對銷售服務透明化、合規化的程序。在榜樣的作用之下,有理由相信汽車零售行業能夠颳起良性競爭的新風,用強有力的執行為廣大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將整個汽車行業的服務水準提升到新的高度。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40 字。

轉載請註明: 捆綁銷售加價提車亂象頻出,消費者真的只能任人宰割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