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拯救掉鏈子的“飯圈”?| 新京報專欄

該怎麼拯救掉鏈子的“飯圈”?| 新京報專欄

共青團釋出的一個報告顯示未成年人應援粉絲比例。圖/新京報貝殼財經影片截圖

“飯圈”整個鏈子都掉在了地上。

“飯圈”積弊,非一日之功。當年,粉絲這種新生物種在網路空間生長、發育,被人們寄予了不少浪漫的想象,誤以為:粉絲與偶像之間的這種單向情愫浪漫、美好,純屬精神上的單戀,至少人畜無害。但是,“飯圈”圈著圈著,就變形了,淪為怪圈,乃至病變成毒瘤。

“飯圈”病變的原因甚多,其首因當數貪婪的資本。在資本的貪婪本性驅動之下,“飯圈”淪為資本逐利的歡場,而粉絲們多成為資本鐮刀下的韭菜。有統計資料顯示,截至4月22日,桃叭App《創造營2021》決賽圈選手的總集資額高達1.5億,平均每位選手613萬元。

一些平臺和明星經紀公司,巧立名目,編排了很多收割粉絲的劇目,除了常規的藝人生日會、新專輯發售期等需要應援費用的場合外,有的後援會還創造出了“專輯滿月酒”、“集資PK”等花裡胡哨的橋段,其目的都是在打粉絲錢袋的主意。很多粉絲,被圈在“飯圈”中,不自覺地淪為資本的提款機。

網信部門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於落下,網信辦啟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持續兩個多月,重點打擊5類“飯圈”亂象。諸如鼓動飯圈粉絲攀比炫富;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投票打榜等行為均在嚴打範圍。多款追星App被責令下架。

8月27日,網信辦再發通知,治理包括“取消明星藝人榜單”、“最佳化調整排行規則”、“嚴管明星經紀公司”等10項亂象。管理部門連環治理組合拳下來,烏煙瘴氣的“飯圈”得到了有力淨化,很多“塑膠明星”,在流量退潮之後,暴露了裸泳的原形。

整治“飯圈”,需要整治的是環“飯圈”業態。“飯圈”業態惡化了,關聯者甚眾。食物鏈的終端是粉絲群體,而食物鏈的上游端,則有平臺、經紀公司、明星本人等,這些食客最終是要靠粉絲養活的。

問題是這些上游食客,貪心太甚、吃相難看,收割粉絲不擇手段,甚至涸澤而漁。而可憐的粉絲,糊里糊塗中了圍獵者的圈套,智商掉線,最終淪為他人刀板上的魚肉。

該怎麼拯救掉鏈子的“飯圈”?| 新京報專欄

微博響應網信辦《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採取相應措施。圖/微博截圖

整治“飯圈”,不是某一主體的事兒,而要從整個業態層面進行系統整治,既不能打補丁式治理,也不能運動式治理,還須從長計議,整鏈條治理。

這就要求產業鏈上的各個主體都要負起責任。首先平臺要負起平臺治理職責。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飯圈”粉絲在社交平臺上籤到、打投、控評甚至互撕,搞得烏煙瘴氣,嚴重破壞了公共輿論生態。對此,平臺要向前一步,主動履責,打擊、限制這些“飯圈”之中的瘋狂、不理性的行為。

最近,微博平臺在下線了明星勢力榜後,還取消了明星超話排名,隨後又宣佈,堅決打擊在政務、媒體官微下刷量控評尋釁滋事的賬號。超級平臺的這些努力,對於“飯圈”治汙有顯著效果。

除了平臺責任,明星經紀公司、影視劇製作方、後援會、娛樂自媒體等所有打流量主意、惦記粉絲錢包的利益相關方,都應該“立正稍息”,正心誠意,走陽關正道。

說到底,整治“飯圈”,讓整個業態迴歸良性迴圈甚為關鍵。此前“飯圈”烏煙瘴氣,淪為負迴圈,劣幣圍獵良幣,毒化了網路空間。如今,網信部門的清朗行動有力遏制了“飯圈”加速病變的勢頭。

該怎麼拯救掉鏈子的“飯圈”?| 新京報專欄

各明星工作室釋出理智追星倡議書。圖/微博截圖

但是,僅靠外部手術還不行,尚需要內部免疫力和自控力的守門。各關聯主體責任和自律,無疑是“防腐免疫”的安全閥門。只有內防嚴實,才能防患於未然。

粉絲群體的自我教育和“個人衛生”管理,是“飯圈”業態良性發育的關鍵。粉絲這個物種淪為“烏合之眾”,根本原因是在群體意志和交叉感染面前,個人免疫力太弱,群體心理拉低了個人智商。自我失守,就淪為別人的俘虜。

“飯圈”破圈,粉絲只有走出對偶像的盲從和依附,告別癲狂、迴歸理性,方可把汙泥濁水擋在門外。

有什麼樣的粉絲,就有什麼樣的“飯圈”。而“教育”海量粉絲,顯然要比治理帶毒流量難度更大。

特約撰稿人 | 李垈(學者)

編輯 | 徐秋穎

實習生 | 韋英姿

校對 | 王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22 字。

轉載請註明: 該怎麼拯救掉鏈子的“飯圈”?| 新京報專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