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和閨蜜一起帶孩子去一個海濱城市玩。
回來候機時,閨蜜家五歲的小姑娘在機場上演了一場撕心裂肺的哭戲。
那天到機場比較早,閨蜜帶著她女兒和我兒子去機場內的商店隨意逛逛。
在一家店鋪前,小姑娘被一個粉嫩粉嫩的凱蒂貓兒童旅行箱吸引住了,怎麼也不肯走,非要媽媽給買下來。
閨蜜一開始還跟孩子講道理:
家裡有好幾個兒童旅行箱了,這裡買東西太貴了,回去後在網上買個同款的。
小姑娘說什麼也不肯聽,就是纏著媽媽要買那款旅行箱。
被閨蜜再三拒絕後,小姑娘哇哇地哭上了。
一開始還只是用小手擋著眼睛,邊哭邊偷偷看著媽媽,並沒有幾滴眼淚。
看到閨蜜不為所動,很快轉為嚎啕大哭,在人流如織的機場,她的哭聲很快吸引了很多人的圍觀和側目。
閨蜜幾次嘗試將女兒帶離現場都未果,小姑娘死死抱住旅行箱不撒手,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哭聲。
一向舉止優雅的閨蜜也撐不住了,臉漲得通紅,她說當時真想拉著孩子立馬消失掉。
後來,廣播登機了,小姑娘還在忘我地大哭不肯離開,閨蜜只能繳械投降,乖乖刷卡為她買下了那隻旅行箱。
小姑娘用她的哭鬧做武器威脅媽媽,她勝利了。
雖然哭鬧是孩子的本性,但是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孩子:
把哭鬧當做對付父母的武器,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用哭來威脅爸爸媽媽。
很多父母在這種時候,不是像我閨蜜一樣為了息事寧人妥協答應孩子的要求,就是採取“武力”鎮壓孩子。
孩子哭鬧,錯誤的應對方法,不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還會讓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
當孩子用哭鬧來威脅父母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無論是出於哪種原因,如果孩子每次哭鬧,父母都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習慣用哭來威脅爸媽,以達到他的目的。
正是父母在面對孩子哭鬧威脅時,一次又一次的妥協退讓,才讓孩子以為她的哭鬧是法寶,只要哭鬧,就能實現她想要的任何目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他只要哭鬧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就不會去思考,去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
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在職場和婚姻上都會吃很大虧。
眾所周知的楊麗娟的父母,由著孩子任性追星,結果非但孩子無法獨立,雖成年卻難以過上正常的生活,楊麗娟的父親還為此自殺。
孩子哭鬧崩潰時,其實是最敏感的。
他們一邊嘗試挑戰父母的底線,希望用哭鬧讓父母妥協,一方面又很期待父母的關注。
如果這種時候任由孩子哭,父母先走開,會讓孩子感到害怕,有被拋棄的感覺。
還會覺得自己的壞情緒是不被爸爸媽媽接受的,更哭得更激烈,更沒有辦法安靜下來。
總是一個人哭到平靜甚至睡著的孩子,會很沒有安全感,難以信任父母。
關注卻不輕易妥協,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關注孩子,陪伴孩子,並堅定地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心理專家李玫瑾講過一個應對孩子“哭鬧要挾”的基本原則,很值得每一個愛孩子的家長學習和借鑑。
她說,孩子哭鬧,要做到“四不要”:
不要打他,孩子還小,你打他不公平
不要罵他,罵他給孩子留下不文明的印象
不要說教,孩子正鬧呢,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呢,你就看著他鬧,等他情緒平復
你只需要對他說:
“你想哭的話,就哭一會吧,你哭完了咱們再談。”然後陪在他身邊。
當孩子知道,哭鬧威脅、哭鬧、故意氣你這些方法都沒有用的時候,就不會反覆來試探你的底線。
而當父母能夠理性冷靜的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給與孩子足夠的關注和共情的時候,問題也往往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