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讓中美關係迴歸理性與責任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中國南海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朱鋒

哈佛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先生不幸辭世,但他的學問、思想和對改善近40年中美關係所傾注的心血卻永駐人間。傅高義教授在臨終前的幾個月,有感於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瘋狂打壓,出於義憤與焦慮,與北京大學王緝思教授頻繁討論,為兩國關係重回正軌提供“北大-哈佛”聲音,計劃牽頭兩校學者就如何改善中美關係共同撰寫一份檔案。。這是傅高義先生最後的“絕筆”,卻給陷入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來已經跌入最低點的中美關係,帶來了振聾發聵的“絕唱”。

“傅高義倡議”簡潔、凝練,對特朗普政府執政4年給兩國關係帶來的災難性影響提供了非常準確與客觀的透視。這些影響包括:沒有攜手抗疫,而是就新冠病毒的來源“甩鍋”中國;沒有透過合作來維持穩定的國際經濟關係,而是繼續了貿易戰,擾亂了供應鏈,並給世界各地的商業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沒有增加在各自國家的記者數目以促進相互理解,而是實施了新的規定限制記者數目。學術交流被大規模削減,圍繞臺灣與南海的摩擦愈演愈烈,兩國間發生災難性衝突的可能性上升,嚴重違背了兩國的基本利益。

拜登政府上臺後兩國關係應該如何處理?“傅高義倡議”提出了非常及時、中肯的建議,這就是:重啟雙方在2016-2020年期間斷絕的聯絡、避免雙方關係的進一步惡化、加強兩國在環境保護、抗疫、推動全球治理等問題上的合作、避免臺灣、南海等問題上的對抗升級。更重要的,“傅高義倡議”主張美國參與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反對美國政客和智庫將“帶路專案”解讀成中國的地緣政治擴張,認為“中美在改善全球基礎設施領域中的競爭與合作將使中國、美國乃至全球受益。”

更重要的是,“傅高義倡議”駁斥了特朗普政府將“中國威脅”定義為“全政府”、“全社會”威脅的過分做法,指出兩國政府都應歡迎從事合理合法的學術活動的學者,“使學者及相關學術活動面臨威脅將嚴重損害兩國間的健康關係”。“倡議”堅信,兩國學者可以在廣泛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通力合作,為中美合作做出貢獻。

當前,中美關係改善和發展最沉重的障礙是美國的國內政治因素。當美國官員、學者和媒體頻繁強調拜登政府對華強硬是“兩黨共識”和“跨界共識”、頻頻過度解讀“中國威脅”之際,“傅高義倡議”所發出的呼聲,在美國今天雖是少數,但卻是兩國關係中一股寶貴的清流,更是傅高義領銜的美國中國學界所發出的坦誠、而又珍貴的理性聲音。我們應當堅定中美兩國必將重回“競合關係”這一21世紀人類最重要、最複雜關係的信念!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34 字。

轉載請註明: 朱鋒:讓中美關係迴歸理性與責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