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局|深陷政經危機的黎巴嫩,馬克龍拯救得了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整整一個月前,一場“威力堪比小型核爆”的大爆炸,將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夷為平地,半座城市的建築物受損,造成超過180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世界銀行估計,直接和連帶損失分別達46億美元和35億美元。聯合國機構發出警告,黎巴嫩一半以上的人口在今年年底前可能面臨食品危機。
大爆炸發生之時,正值黎巴嫩陷入1990年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經濟危機之際,新冠疫情已讓該國雪上加霜,突如其來的慘劇無益於在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更令黎巴嫩人氣憤的是,大爆炸還將黎巴嫩政治和政府低效與無能暴露無遺。
8月31日,前總理迪亞卜領導的政府集體辭職20天后,黎巴嫩總統奧恩任命了新總理阿迪卜。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再次到訪黎巴嫩,奧恩親赴機場迎接,這一幕曾在8月6日——貝魯特大爆炸兩天後上演過。而且,從時間點上也不難看出,馬克龍訪問與阿迪卜上臺之間勢必存在某種聯絡。
事實上的確如此。阿迪卜之所以能迅速得到議會多數支援,除了是當前政治和經濟危機的險惡形勢使然,來自法國的壓力起到了關鍵作用。馬克龍直言:黎巴嫩迅速組建政府並切實推進政治改革,是獲得法國、歐盟乃至國際社會經濟和金融援助的前提。
在黎巴嫩問題上,法國的影響力毋庸置疑。馬克龍此次到訪適逢黎巴嫩劃歸法國委任統治百年,而在8月初那次貝魯特之行中,馬克龍儼然就是“救世主”,他視察大爆炸後的貝魯特港口區,批評黎巴嫩政府腐敗無能,在街頭與悲憤的市民握手擁抱,甚至還有約6萬人簽署請願書,希望法國再次接管黎巴嫩。
在馬克龍施壓下,黎巴嫩有了新總理阿迪卜,各政治派別承諾15天內組建新政府——以往組建新政府往往需要數月時間;新政府預期將在8周內推動改革。作為回報,馬克龍和聯合國在8月10日主辦了一場國際社會援助黎巴嫩會議,籌到超過2.5億歐元資金,其中法國捐了3000萬歐元。
馬克龍宣佈將在10月主辦第二次國際社會援助黎巴嫩會議。但重點是,他此次出發前往貝魯特之前,先給黎巴嫩政壇來了個“下馬威”,敦促各政治派別接受改革,在未來半年至一年內推動變革、拿出議會選舉時間表,創造新的政治秩序。
馬克龍警告說,接下來3個月至關重要,如果看不到改變,黎巴嫩不僅拿不到那2.5億歐元援助,法國還將阻止國際救助計劃,並制裁黎巴嫩統治階層。為了檢驗黎巴嫩新政府對改革的執行力,馬克龍證實12月還將訪問黎巴嫩。
現在,似乎一切就看新總理阿迪卜的了。48歲的他是遜尼派,擁有黎巴嫩和法國雙重國籍,曾在黎巴嫩和法國的大學任教。他與前任一樣都是技術官僚,過去7年來一直擔任黎巴嫩駐德國大使。
宗教派系上符合黎巴嫩憲法對國家權力的分配製衡規則,即總理出自遜尼派,議會議長出自什葉派,總統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他既符合法國利用其影響新政府的目標,也更容易在危機時刻被黎巴嫩各政治派系接受,這是阿迪卜得以迅速上位的重要原因。
但眼下的內外形勢對阿迪卜有利也有弊。利在於,政治和經濟危機被大爆炸事件推到了臨界點,這種緊迫感可以遮蔽一些阻力,再加上有法國支援和民眾求變的大勢,短時期內阿迪卜應該能較為順利地推動一些變革;
弊在於,阿迪卜的技術官僚身份既然能迅速被各派接受,就也能迅速被各派拋棄,當大爆炸的衝擊波逐漸遠去,貝魯特重建取得一定成果、民眾生活重回正軌後,阿迪卜的前途就會變得未卜,難免會重蹈前任迪亞卜的覆轍——被另一突發事件或鬥爭所犧牲。而且,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動改革,也是一個未知數。
黎巴嫩的經濟危機由來已久,大爆炸發生前就已因拖欠鉅額外債、失業率高企而陷入困境,本幣嚴重貶值導致通脹率飆升。為了防控新冠疫情而實施的社交疏離和經濟活動停擺等舉措,令經濟形勢更加嚴峻。
政治積弊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黎巴嫩國家不大,但宗教派別紛繁複雜,導致在國家政治架構和權力分配上不得不採取教派分權模式,即便如此該國仍時常陷入政治纏鬥,甚至屢現暗殺這種極端活動。
黎巴嫩確實到了不變革不行的時候,近年來在外交上雄心勃勃的馬克龍,試圖藉此機會重塑一個黎巴嫩,至於效果如何,恐怕他自己心裡也沒有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