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援引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資訊網訊息,海地西部尼普斯省當地時間14日7時29分(北京時間14日20時29分)發生7.2級地震,震中距海地首都太子港約150公里,震源深度約10公里。隨後,當地又發生多次餘震。
當地時間8月14日,海地發生里氏7.2級地震。圖據EPA
據海地民防部門負責人傑裡·錢德勒稱,地震已造成至少304人遇難,逾1800人受傷,失蹤人數不計其數。海地新任總理阿里埃爾·亨利當天上午宣佈該國進入為期一個月的國家緊急狀態。
海地位於加勒比海北部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人口超過1100萬。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3級地震,超過30萬人遇難。外媒報道稱,對這個西半球最貧困的國家來說,此次地震又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上個月,海地總統在家中被暗殺,讓這個國家一直處於政治陣痛中。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位地震學家表示,此次海地地震與2010年1月摧毀首都太子港的地震發生在相同的斷層系統上,這兩場地震毫無疑問是有聯絡的。
【災後情況】
道路通訊中斷救援困難重重
訊息最初從社交媒體傳出
報道稱,自7月7日海地總統若弗內爾·莫伊茲被暗殺以來,這個擁有1100餘萬人口的國家一直處於政治危機的陣痛之中。未解決的暗殺、嚴重的貧困和部分地區有系統的幫派暴力使政府無法正常工作,導致海地對自然災害準備不足。
海地是全球最貧困國家之一。圖據Concern Worldwide US
由於前往災區存在安全隱患,導致救援困難重重,有關地震的大部分初步資訊,都是透過社交媒體發帖和電話聯絡獲得的。據報道,此次地震的震中位於海地西部尼普斯省,距首都太子港至少有四個小時的路程。尼普斯省的電話線路中斷,當地沒有任何即時訊息傳出,這讓海地官員擔心發生最壞的情況。
目前,至少有兩個城市報告了嚴重的破壞,分別是距離震中最近的大城市萊斯凱,以及加勒比線航線的主要港口城市熱雷米。
當地時間14日,海地震後情況。截圖自推特
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切斷了通往熱雷米的道路。萊斯凱市聖公會教堂負責人阿比阿德·洛薩馬在社交媒體上說:“街道上到處都是尖叫聲,人們在尋找親人或資源、醫療幫助和水。”海地當局稱,萊斯凱有許多建築倒塌或遭受嚴重破壞,當局正在搜尋倖存者。
35歲的萊斯凱居民威切·奧古斯丁在社交媒體上說,“很多房屋坍塌。”另一位居民讓·西蒙則稱,“我看到傷者以及屍體從廢墟中被拖出來。”
根據萊斯凱當地人釋出在社交媒體上的影片顯示,一棟三層樓的建築被夷為平地,有人還穿著睡衣或浴巾,在街上躲避劇烈顫抖的建築;另一段影片顯示,一群人在碎石中挖掘,試圖清除碎片,救出被困在下面的人。
當地時間14日,海地萊斯凱,一名女子因地震中親人遇難而痛哭。圖據美聯社
醫生們表示,萊斯凱的兩家主要醫院、熱雷米的主要醫院都已經人滿為患。萊斯凱綜合醫院的外科醫生詹姆斯·皮埃爾說,醫院需要最基本的物資,包括手術手套和靜脈注射針。他補充說,自己可能是目前唯一能在萊斯凱做手術的外科醫生,因為他的許多同事已於前一日返回海地首都太子港過週末。
據皮埃爾所述,一座容納醫學生、醫院實習生和兩名醫生的大樓在地震中倒塌,“困住了最能提供援助的人”。
萊斯凱市醫院人滿為患。截圖自推特
【美地震專家分析】
與2010年地震發生在同一斷層帶
釋放能量是2010年地震的兩倍
據報道,美國地震專家表示,海地當地時間14日上午發生的地震,與2010年1月摧毀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地震發生在同一斷層帶上。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兩次地震之間存在聯絡。
2010年的那場地震,最初的“罪魁禍首”被認為是“恩裡基約-芭蕉園”斷層帶,但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當年10月24日刊登的報告顯示,兩組美國地震研究人員利用不同方法均得出“恩裡基約-芭蕉園”斷層帶並非海地大地震成因的結論。
2010年“恩裡基約-芭蕉園”斷層帶衛星圖片。圖據NASA
美國普渡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埃裡克·卡萊斯領導的團隊,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雷達裝置獲取了海地地震後的地面移動資料。他們在分析資料後認為,海地萊奧甘鎮附近的“一個迄今未被描述的斷層導致了海地2010年的大地震”,而“恩裡基約-芭蕉園”斷層帶僅導致海地部分地表凸起,但沒有破裂。
“由於‘恩裡基約-芭蕉園’斷層帶並沒有充分釋放積累的應力,它對海地特別是其首都太子港仍是重要威脅,”卡萊斯等人報告說,“仍需進行大量工作確認並量化海地島內部及周圍可能出現的震源,如果在不久的將來有地震來襲,海地仍將非常脆弱。”
當地時間14日的地震後,人們經過萊斯凱一棟倒塌的建築。圖據美聯社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震學家蘇珊·霍夫對比研究了2010年海地地震。她指出,地震學家此前擔心的是斷層帶東部的一個區域,該區域靠近2010年地震的破裂地點。然而,昨天發生的地震,“我們看到了向西的部分破裂”。
據霍夫介紹,斷層在垂直和橫向上都發生了破裂。初步分析表明,斷層向西斷裂,這意味著這次地震大部分的能量從太子港轉移到了蒂布龍半島上人口更為稀少的地區。如果是這樣的話,“對於海地來說,這可能是壞訊息裡唯一的好的跡象”——未來大部分餘震很可能也會發生在海地西部人口更少的地區。
當地時間14日,萊斯凱一棟建築在地震中倒塌。圖據EPA
“我們都知道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場地震釋放的能量改變了斷層帶上其他地方的應力模式。但沒有水晶球來告訴我們下一張多米諾骨牌什麼時候會倒下來。”霍夫說道。
據報道,此次海地發生的7.2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大約是2010年海地那場特大地震的兩倍。當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3級地震,造成約30萬人死亡,30多萬人受傷,另有100萬人無家可歸。
2010年,海地發生大地震,街道變成廢墟。圖據英國《獨立報》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造成的損失和人員傷亡除了震級之外還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斷層破裂的深度和位置、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建築施工質量等。在2010年的海地特大地震中,當地的劣質建築、尤其是質量差的磚石建築,被認為是造成重大傷亡的原因。
科學家們指出,“恩裡基約-芭蕉園”斷層帶向西延伸到牙買加,那裡也有發生大地震的危險。除了2010年的海地地震,該斷層帶最有可能是18、19世紀四次大地震的震源,其中包括1751年和1770年兩次將海地首都太子港夷為平地的地震。
紅星新聞記者 蔣伊晉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