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商務區寫字樓成“空城”,被逼著轉型
寫字樓空蕩蕩、商店門窗封木條、餐廳停業……美國最大城市紐約多個知名商務區因新冠疫情淪為“空城”,企業正設法吸引上班族在疫情平緩後回寫字樓上班。
“如果他們不回來,我們就完了。”餐飲企業“好客控股”副總裁肯尼思·麥克盧爾說。疫情暴發前,這家企業開在曼哈頓中城的小餐館總是人聲鼎沸,金融家們在這裡共進午餐時敲定交易,或者忙碌一天後來這裡喝上一杯雞尾酒。
2020年11月1日,在美國紐約第五大道,一名女子從一家安裝了防護板的商店旁走過。(新華社)
由於疫情防控舉措,“好客控股”已經關閉位於曼哈頓的6家餐館和酒吧,其中兩家永久歇業。麥克盧爾說,去年3月紐約暴發第一波疫情後,“以前一週能見到三五回的顧客幾乎就這麼消失了”。
法新社27日報道,紐約迄今超過2.6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
證券企業卡斯爾系統公司收集的資料顯示,在紐約寫字樓工作的人員超過100萬人,截至本月中旬,僅14%回辦公室上班。這一狀況導致曼哈頓中城和華爾街無數三明治店和小商鋪陷入危機。
隨著疫苗接種的開展,企業和商業團體正設法吸引居家辦公大半年的職員回寫字樓上班。
2020年9月28日,在美國紐約,一名門衛在寫字樓外值班。(新華社)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本月早些時候公佈的調查發現,79%的員工認為遠端辦公可行,但寫字樓不會馬上退出歷史舞臺。87%的職員說,在辦公室工作對他們而言有重要作用,有利於團隊成員協作並建立關係。
協助紐約商務區發展事務的紐約市中心聯盟主席傑茜卡·拉平在辦公室接受採訪時說:“在這裡見到我的同事以及出門上班,改變我一整個禮拜的心情。”
然而,只有少數人打算每週5個工作日都到辦公室上班且“朝九晚五”。普華永道調查報告作者之一丹尼斯·卡格拉說,絕大多數上班族更願意居家辦公兩三天、到辦公室工作兩三天。
1月8日,行人從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前走過。(新華社)
經濟分析師說,職員居家就可完成打電話、發郵件等日常工作,辦公室不應繼續作為員工處理這類事務的地方,企業應當讓它轉型成更有吸引力的場所,適合答疑溝通、培養關係並鼓勵創意。這或許意味著,面積更大且靈活的會議室將取代格子間,增設健身房、咖啡館、洗衣店等設施,讓員工覺得跑一趟辦公室值得。
多家大型企業一方面允許員工彈性辦公,另一方面對紐約商務區投下大賭注,儘管後者因疫情面臨不確定性。社交媒體臉書去年8月簽訂租約,在曼哈頓中城租用面積近6.8萬平方米的空間。谷歌公司說將繼續擴充在曼哈頓西城切爾西街區的辦公園區。
(新華社)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