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指的是心像玻璃一樣脆弱易碎,也就是心理脆弱、經不起打擊。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現在孩子的心理真是脆弱”,相信多數父母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幼兒心理脆弱其實和成長環境脫不開關係,父母往往是背後的“推手”,如果您的孩子有如下幾種表現,很可能是“玻璃心”。
案例妞妞是個5歲的小女孩,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是喜歡哭,緊接著便是悶悶不樂好久;犯錯時,外人只是簡單地說了幾句,她就開始抽鼻子、抹眼淚,滿臉的委屈讓人憐惜;妞妞媽看到孩子這個樣子,都是小心翼翼地說話,生怕說錯話傷到娃,即使妞妞犯錯了,也不會當面直接指責。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脆弱、敏感、喜歡多想的孩子,常常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難過好久,從細枝末葉中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鄙夷和蔑視,這就是“玻璃心”孩子的典型表現之一,她們往往都具備如下特徵。
玻璃心的孩子有哪些表現1、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評,別人稍加指責,就覺得自尊心嚴重受傷,無法承受;
2、抗壓能力差,遇到點兒小風小浪就如臨大敵;
3、情緒控制能力差,脾氣不穩定,上一秒笑哈哈,下一秒就陷入抑鬱中;
4、總是需要獲得別人的認可,希望周圍人都能照顧自己的感受,遵從自己的意願;
5、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態度,傾向於以消極的方式來解讀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6、遭遇傷害後不知所措,感覺無處躲藏。
其實,孩子玻璃心的成因跟父母的教育和家庭氛圍息息相關,作為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在平常的教育中是否存在如下問題。
玻璃心的成因1、過分溺愛孩子
從小被溺愛長大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因為吃的苦較少,沒有經過什麼大風大浪,遇事容易畏畏縮縮,經不起打擊,凡事只知道依賴父母,自己解決不了時就會很崩潰。
2、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父母的期望過高,會無形間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長期處在高壓狀態下,一旦失敗,很難承受結果,會不斷質疑自身的能力和付出,繼而變得敏感、多疑、焦慮。
3、父母經常吵架
父母吵架鬧矛盾易使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喪失,變得敏感,為了避免受到責罰或者受牽連,他們會不斷揣摩家長的心思,對於外界的評價過於在意,別人在竊竊私語時,總感覺在說自己的不幸。
由此可見,父母才是孩子玻璃心的“始作俑者”,那麼面對心理脆弱的孩子,父母該如何使娃內心變得強大呢?
如何讓孩子的內心變強大?1、注意自身的說話方式
一般而言,孩子4歲後開始有同理心,他們可以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懂得察言觀色、揣測別人的想法,他們內心渴望自己被愛、被接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對娃說過分的話,不然很容易傷到孩子。
2、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從小建立的,父母的陪伴和疼愛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最佳來源,父母恩愛、家庭氛圍和諧能使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3、適度鼓勵和激勵孩子
父母的鼓勵和表揚可使孩子獲得勇氣和信心,但不可過度,不然捧得越高,孩子心理落差越大。而且不要只是單純地誇孩子聰明、真棒,而是具體到某一件事,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做的很好。
當孩子遭遇失敗時,以鼓勵代替批評,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並指出存在的不足,給予中肯的建議,避免下次再犯,這樣既不會澆滅孩子的熱情,傷害其自尊、自信,又能使他們不斷進步。
4、及時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
父母一定要學會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學會傾聽娃內心的聲音,只有我們認同、理解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提升其自信心和抗壓能力。
總而言之,孩子的玻璃心幾乎都源於父母的教育,關鍵在於家長不懂得與孩子溝通交流,生活中諸多看似不經意、脫口而出的話最傷孩子,很容易挫敗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你是否說過“男子漢還哭鼻子丟不丟人?”“不就是…,至於嗎”“你要這樣想,我也沒辦法”“這麼點小事兒,有啥可哭的?”面對孩子的失敗體驗,家長們需要耐心做好引導,隨意的回答只會讓孩子偷偷消化負面情緒,久而久之,變得越來越敏感多疑。
《媽媽,請這樣跟我說話》一書可以教會你如何正確與孩子交流,透過引導式對話+精美的漫畫揭示孩子任性、敏感、叛逆等行為表象背後的心理真相,讓您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和尊重的同時,獨立思考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來樹立自信心,用強大的內心去面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