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一年漲10倍,物價爆表,歐洲被俄羅斯折騰慘了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反歐盟,反北約”,昔日東歐的反俄先鋒,跟俄羅斯站到了一起。
咋回事兒?
前兩天,捷克人民上街抗議了,身在西方陣營,卻打出了反對“以西方為導向”的政策取向,組織者說,上街的大約有10萬人,當地的警察說,沒那麼多,最多7萬。
對於人口只有132萬人口的布拉格來講,7萬也是5%的人口了,除了反歐盟、反北約,他們還反對烏克蘭難民,這基本上可以說,與俄羅斯站在同一戰線了。
如果從恩怨糾葛來講,兩國可以說是非常不對付,當年的“布拉格之春”被澆滅,蘇聯的鐵蹄還踐踏過捷克的國土,所以捷克對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羅斯,一直是氣不打一處來。
與俄羅斯相比,捷克只能算是東歐小國,但是俄烏衝突爆發之後,捷克迅速給烏克蘭以聲援和支援,在此之前的2021年,捷克還因為一個軍火庫爆炸案,驅逐了俄羅斯的外交官。
為啥這麼快又喊上了親俄的口號了呢?
吃苦吃夠了。
反俄反了個寂寞,反而是自己被刀了,能源價格節節攀升,物價蹭蹭漲,眼看要入冬了怎麼取暖還不知道,捷克人坐不住了,要求政府解決問題,當然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俄羅斯時不時斷氣,整個歐洲都遭不住,更別提捷克了。
如果捷克能和俄羅斯直接籤天然氣合同,還能避開歐盟內的二道販子,省下一大筆錢。
對捷克的抗議,德國人怎麼評價的呢?德媒說,“下一個就是德國”。
還真是。在德國科隆,人們也上街了,抗議政府給烏克蘭提供武器,當然核心的訴求是,重啟“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
德國人這麼慌,也是形勢所迫。
前一陣子,G7對俄羅斯石油實行價格上限,國際油價都已經90美元了,美國說,俄油的限價在44美元/桶,說是估算了俄油的成本價,但這價格擺明了是要“趁火打劫”。
當然,俄羅斯也不是吃素的,再次對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進行檢修,本來這一次的是3天,但是3天之後又3天,歐洲還說不出啥來,俄羅斯的斷氣理由太正當了:
檢查出問題的是德國企業西門子,負責維修的也是西門子,維修的零件被制裁禁運,一時半會兒修不好也是情理之中,北溪1號能否供氣,取決於西門子,“責任不在俄羅斯”。
北溪1號在2021年有592億m³的輸氣量,但是今年斷斷續續檢修,一檢修就斷氣,整個歐洲都比較難受,而預計每年有550億m³的輸氣量的北溪2號,合資公司都快被拖死了,歐洲也是咬死了不批准。
當初為了防止俄羅斯斷氣,歐盟各國都在加緊儲氣,但是用氣大國德國現在也還沒達標,供暖都成問題。
倒是法國已經超過90%,法國夠義氣,準備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當然了,價格要貴35%,夠狠。
而德國寄希望於西法邊境建管道,以便歐盟吸收更多的來自北非的天然氣,然而這個建議被法國否決了,“北溪二號”大概是德國人能看到的最後希望了。
法國也不消停,2018年因為油價上漲而導致街頭暴亂的“黃背心”們,當時因為漲價2.9歐分直接上了街,這次漲價的幅度可大多了,這些人在今年初已經抗議過一次,現在,估計離上街也不遠了。
當初俄烏衝突開始,歐洲的選邊站是非常明顯的,而衝突持續了半年後,新的選邊站就要開始了:
是選政治還是選民生?
這個選擇似乎已經不那麼難了。他們突然發現,俄烏戰爭打了半年,美國人發了大財,自己成了最大的代價。
歐洲的這一波也不冤,拿能源制裁俄羅斯,基本就是“拿自己祭天”的行為,畢竟在能源方面,俄羅斯把歐洲拿捏地死死的。
雖然歐盟GDP全球第三,但俄羅斯掌握了歐洲能源的命脈,2021年,37%的天然氣、25%的石油和20%的煤,都來自俄羅斯。
而且,歐盟暫時還別無選擇。
比如天然氣,主要透過管道運輸,分別來自俄羅斯、挪威、阿爾及利亞和亞塞拜然,而其他產區只能透過LNG的形式走海運,成本就高多了。
美國產量大但消耗也大,LNG主要出口亞太,歐洲只能佔小頭;中東的主產區在伊朗,身上還揹著制裁,而沙特和卡達,也更願意往亞太賣;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距離太遠,更是指望不上。
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數千億立方,這個缺口不是一時就能找到新的彌補。
石油就更誇張了,1042.1萬桶/天的消耗量,36.6萬桶/天的本土產能,連零頭都不夠,而缺口中四分之一的進口來自俄羅斯。
石油和天然氣少了之後,向來不待見煤的歐洲也開始加緊煤的進口了,歐洲倒是有德國和波蘭兩大煤炭主產區,但是這兩國的煤炭供不應求,所以只能靠進口,48%的進口量來自俄羅斯,而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哥倫比亞三國的進口量,也只佔到42%。
然而,歐盟在8月份的對俄羅斯的“禁煤令”生效,雖然總量相對石油天然氣來講,總量偏小,但是歐洲搶煤,必然帶動全球煤價上漲,煤電價格影響全球,尤其是煤電作為主力的亞太地區,中日韓首當其衝。
但凡歐洲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能源危機就不會發生。
歐洲還能強硬多久?
凜冬將至,歐洲人已經開始為過冬做準備了,來自中國的取暖裝置在歐洲很受歡迎,無論是電暖氣還是電熱毯,都已經開始安排上了。
但情形依然非常不樂觀:
1. 儲氣工程確實能讓歐洲熬過一陣子,但是如果俄羅斯持續“斷氣”,歐洲人恐怕就得斷氣;
2. 能源短缺,能源企業不救就要死了,紓困基金搞了不少,有沒有效最終還是取決於能源;
3. 再看電力,對於“油氣煤”的依賴逐漸增強,其他電力要麼增長不明顯,要麼在下滑,歐洲核電大國法國,電力已經從淨出口變成淨進口,電力短缺,正在蔓延。
歐洲的電價期貨走勢就非常刺激了,8月底,德國明年交付電價歷史上首次突破1000歐元/兆瓦時,而法國明年交付電價一度漲至1130歐元/兆瓦時,一度電約合人民幣7.7元了。
歐盟也承認,過去的一年裡,歐洲的電力價格漲了10倍,現在,在英國投資電力的李嘉誠家族,應該在為當初的交易泡湯而偷著樂了。
當然,民電短期內影響還是有限的,因為歐洲很多國家是合約制,合約期內不漲價,但是合約到期之後就不一定了,再加上之後即將到來的新的用電高峰,賬單金額只會越來越大。
電價上漲,直接讓通脹壓力巨大,歐盟年內通脹率不斷走高,8月份的更是達到了歷史紀錄水平,較年初上漲了近80%,吃的、用的、人工都在漲,賬單翻倍輕輕鬆鬆。
這幾天,英國首相也換人了,此前被看好的印度裔財長落選,而初選時支援率並不高的特拉斯當選,為啥?僅“號召減稅,降低民眾的生活成本”這一條,就足夠選民們無腦投票了。
畢竟,英國的通脹率目標是2%,而實際通脹率已經到10.1%了,切膚之痛,減稅會不會影響以後,就以後再說,熬過眼下,才是最重要的。
民眾上街的情形會在哪個國家發生呢?壓力確實不小,能源不足,擔心常在:
夏天的極端炎熱已經發生,今年冬天的極端寒冷會再次降臨嗎?
而為了擴大能源來源,歐洲已經準備同伊朗談判了,可能會用鬆動制裁的方式,來換取能源了。
看,突破政治因素,也不是不可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