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結束之後,有一批越軍軍官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逃離越南來到中國。我軍以他們為調研物件,透過召開座談會和進行個別訪談的形式,掌握了大量越軍內部情況,為對越軍事鬥爭積累了大批第一手寶貴資料。根據原越軍356師876團連長鄭某某、廣寧省廣河縣獨立營參謀阮某某、347師123團排長李某某、327師155團連長黎某某等人提供的情況,越軍內部發生了如下重大變化:
一、幹部年輕,缺乏經驗,連隊戰鬥骨幹少。
連隊官兵質量與戰前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幹部質量的主要變化有:(1)、趨向年輕化。戰前連級幹部的年齡普遍較大。例如,123團3連前任政治員約50歲,而現任政治員30歲;前任連長33歲,現任連長24歲;其他現職幹部的平均年齡也比過去的小。(2)、經驗少、威信低。過去連隊幹部大都參加過抗法、抗美戰爭,作戰經驗較為豐富,管理水平和領導能力比較全面,在士兵中的威信也較高。現在由於幹部的年齡較輕,帶兵的時間短,很多問題不能獨立處理。
某部3連現任連長鄧某某,入伍才幾年,由於經驗不足,平時士兵訓練,本來只需他個人就可處理的問題,都要召集班長、排長一起研究,才敢作出決定。一些老的班、排長都笑話他。(3)、正規軍校培養的幹部少。3連前任4名連幹部中,只有1人未上過軍官學校;而現任的6名連、排幹部中,沒有一人去過軍校學習,連長和政治員只是送到師和團裡集訓了幾個月就上任了。
士兵質量的主要變化是:(1)、戰鬥骨幹減少,有作戰經驗計程車兵不多。過去,3連計程車兵大多參加過抗美戰爭,善於山地作戰,實戰經驗較為豐富。由於該連在1979年與我軍交戰時,官兵傷亡高達70?加上戰後因為親屬和中國有關係而被清理和戰時逃跑,該連現有的戰鬥骨幹不到10?(2)、士兵文化水平略有提高。1978年,3連士兵文化程度五年級以下的佔70?1980年底,士兵文化程度六至七年級以上的佔90?(3)、少數民族士兵比例減少。戰前,3連計程車兵多數來自高平、諒山地區,京族士兵較少。戰後,來自儂族、岱依族等少數民族計程車兵由過去的70?少到現在的10?而來自河北省、北太省的京族士兵則增至60?右。
二、“英雄”部隊變成了逃兵部隊。
123團原是304B師的一個團,是越軍的老部隊,1976年改隸諒山省軍事指揮部管轄,幹部都很老,如3連前任政治員曾參加過抗法戰爭,部隊也有一定的戰鬥力,特別是少數民族士兵作戰比較勇敢。但戰後戰鬥力明顯不如過去。主要表現在:(1)、士兵逃跑回家的現象較之過去嚴重。戰前,許多青年滿腔熱情地報名參軍,加之當時部隊的物質供應還比較充裕,地方對軍人家庭也給予各種照顧,士兵比較安心在部隊服役。
現在,由於部隊供應差,生活苦,又頻繁執行各種戰鬥任務,地方還取消了對軍人家屬的糧食照顧,士兵中要求回家的已達70?至1980年底,3連的逃兵人數已達50多人次。123團在抗法、抗美戰爭時期,士兵是很能打仗的。但是現在不行了,打起仗來逃跑的多。大家都在議論,在胡志明時期的英雄部隊,到黎筍時期卻變成逃兵部隊了。
(2)、士兵紀律較差,賭博現象增多。過去,士兵違犯紀律、出外賭博、偷老百姓東西的現象很少,有計程車兵超假後還能主動承認錯誤。現在,不少人經常不請假外出,不遵守作息制度,還與附近的老百姓一起賭博。3連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參與了賭博活動。許多人在賭場上輸了,就到外面偷東西,或者把連裡的彈藥和裝備拿出去賣。由於損害了駐地群眾利益,群眾要村長去團裡告狀,士兵便威脅他說:“仗打起來,你那房子要2發60炮彈就夠用了吧?”嚇得村長再也不敢去告狀了。
(3)、幹部打報告申請轉業復員的多。過去,軍官要求回家的極少,執行命令較堅決。現在,由於幹部家屬住在農村,兩地分居生活有困難,個人工資難以養家餬口,幹部打報告申請轉業回家的人也多了起來,甚至出現幹部躺倒不幹的現象。雖然連隊開展了 “反消極運動”,但許多幹部的積極性仍調動不起來。
三、幹部不敢管,士兵不服管,官兵矛盾多。
連隊官兵之間存在很多矛盾,關係“不如過去融洽了”。主要表現在:(1)、士兵不尊重幹部,甚至威脅幹部。過去,官兵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衣著同樣,幹部沒有官架子,士兵也尊重幹部,無論是對班長、排長,還是連長,“顯得很有禮貌”。官兵之間偶爾也有爭吵,但連裡也能妥善解決,不留疙瘩。現在,幹部吃也不與士兵在一起,士兵也很少找幹部玩。有些士兵與幹部見面時只是用“喂”來打招呼,而不稱職務。有的還威脅幹部,進行報復,如3排有個士兵因受批評就把連長的手槍偷走,以後又還回來,嚇得連長緊張了好幾天。
(2)士兵頂撞幹部,不服從管理。過去,士兵違反紀律受到批評一般都能表示接受。現在,士兵不服從管理的現象比較普遍,頂撞領導甚至咒罵領導的事時有發生。連隊一個星期內不出現吵架現象就算很不錯了。對於幹部的批評警告,士兵的回答往往是:“你開除我的軍籍吧,我正想走呢!”(3)幹部處理問題有後顧之憂。過去,幹部處理問題很果斷、堅決,不擔心士兵報復。現在,士兵犯了錯,有的幹部也不敢批評,處理問題瞻前顧後,都怕管得嚴了,戰時被戰士打黑槍。
四、懷疑上邊的政策,對現實嚴重不滿。
123團李排長說,過去,官兵對上邊的路線、政策是堅信不移的,上邊傳達的指示和檔案都能夠照著去做;官兵在一起談論的多是家鄉的情況,很少有人非議上邊的方針,也極少有人流露出對現實不滿的情緒;現在官兵對上面宣傳的一些東西,持有懷疑態度。李排長說,1979年團裡曾動員大家作好抗擊中國軍隊進攻的準備,並對官兵說:“打響後30分鐘,蘇軍將出兵幫助越南。”許多官兵對此深信不疑。戰後,連隊進行戰鬥總結時,許多人提出疑問,仗打響後,蘇軍為何不出兵支援越南?還有人問,上面老是說我們軍隊如何強大,但我們飯都吃不飽,“還強大什麼?”一些人為發洩不滿,學習討論時就說:“學不學都一樣,還不是一碗雜糧兩碗飯,吃不飽還是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