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點”變亮點,創意為城市角落“增色”讓背街小巷“向陽而生”

記 者 張凱凱

通訊員 霍衛國

如果沒有深入“毛細血管”的清理整治,城市裡的背街小巷不會是今天這副模樣。至少,高新區朝暉路上的人行道擺脫不了車輛的“賴停”,鄞州區的彩虹裡坊不會像現在這般處處成景,江北區新馬路的馬路菜市場也不會如此迅速地被清退。

背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裡子”。如果放任不管,它們會成為車輛違停、油煙擾民、佔綠毀綠、跨門經營等城市管理亂象的孳生地;如果治理得當,它們將會“向陽而生”,既為市民提供生活上的種種便利,又能承載起厚重的城市文化與韻味。

“社群出資十多萬元,配合城管等部門進行彩虹裡坊的‘微改造’,打造了全市首條‘民情直通路’,希望不僅能提升環境‘顏值’,還能真正為群眾生活、上學、通行、辦事提供最大便利。”鄞州區潛龍社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所謂“微改造”,就從小處著手,用“小創意”來點亮背街小巷的角角落落。

破舊的人行道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進行改造,這樣一來雨天路面就不會積水;道路旁劃上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並在人行道旁安裝護欄,這樣停車亂象就能得到緩解;利用有限空間增設無障礙通行設施與便民服務點,讓由此進入社群服務中心的市民感受到服務的“溫度”……“微改造”之前,大多數背街小巷的通病在這裡都能找到:道路坑窪不平、基礎設施老舊、交通擁堵亂停車,而如今,這裡已成為市民眼中的“打卡點”,成為文明與便利的“代言人”。

“一錘接著一錘敲,一項接著一項改。今年6月上旬開始,我市中心城區背街小巷整改全面提速。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等部門頻頻發力,聚焦衛生死角、停車難等頑症痼疾,拉高標杆、輪番‘轟炸’。”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人說。

眼下,隨著中心城區背街小巷督查、整治工作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隱藏於城市治理“陰影”中的背街小巷煥發出了“第二春”。鄞州區後廟路關注慢行交通和城市生活,翻修鋪裝、改造花壇、打造景觀節點、管控餐飲業態、引入智慧停車,堪稱標杆樣本;江北區新馬路西段北側拆遷工地圍擋設定規範美觀,馬路菜市場全部取締,道路整體整潔有序;海曙區肖家巷形成機動車管控高壓態勢,違停亂象明顯改善。

來源:寧波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75 字。

轉載請註明: “痛點”變亮點,創意為城市角落“增色”讓背街小巷“向陽而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