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自出道以來,張藝興一直是“拼命三郎”的形象,“努力”的標籤讓他受到喜愛的同時也引發不少爭議。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最近,張藝興在採訪中談及努力slogan被嘲諷表示“你可以嘲笑我,但是不要去嘲笑努力。”他自己不希望讓所有的孩子認為努力是錯誤的,覺得這會成為一個負能量。他覺得“成就成,不成就算了”這個心態沒有問題,但在成之前一定要奔著這個目標努力,因為努力一定會有一個努力的結果,儘管可能不是你想要的,但努力是不會騙人的。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毫不誇張地說,在努力這條路上,張藝興可以說是從未停過。“真正的努力是為了自己,不管周圍有什麼樣嘈雜的聲音,你為自己努力就是對的。”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像很多練習生一樣,17歲的張藝興就已經遠離家鄉踏上追夢之旅。“越努力越幸運,舞臺是給準備好的人的。” 這就是張藝興的人生箴言。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2008年,是張藝興征途開啟的一年。這個少年為了夢想背井離鄉獨自去到韓國。

SM娛樂練習生生涯的刻苦和殘酷,或許大家都有所耳聞。從120進100、100進60、60進24、24進12……練習生們的心理上更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想要在高手如林的練習生中脫穎而出,需要加倍的努力。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於是在那4年裡,無數個黑夜,為了自己的夢想,張藝興開始“不把自己當人”地玩命訓練。如果上課老師的要求是練習6個小時,他會練到12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還練成了5分鐘吃完飯的技能;

為了找到跳舞時的輕盈感,他偷偷把兩三公斤的沙袋和啞鈴綁在身上,邊唱邊練,完全是自損式的練習方式;

有時夜裡兩三點,全部練習都結束之後,還要再到外面的舞蹈室去學習,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舞蹈,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情都極力做到完美……無數次累趴在練習室過夜,他的努力努力再努力從那時就開始了。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可以說在當練習生的日子裡,張藝興每天除了學習就是練習,沒有別的消遣,他也不想有別的消遣,只是咬著牙努力。

很多人如果努力之後沒達到目標,會沮喪,會放棄,會覺得努力沒用,可張藝興呢,會覺得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接下來要更加、更加努力才行。就這樣實實在在拼著命練了四年,他帶著一身傷出了道,成為了舞臺上那顆閃耀的星。

慢慢地,張藝興憑藉著一腔孤勇和百倍努力,從初做練習生時“什麼都不太行”,到成為其他練習生口耳相傳的“練習生之神”和無可替代的“人間balance”“人體節拍器”“踩點狂魔”,再到如今《這就是街舞3》裡的“Krump之王”。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在舞蹈上,“拼命三郎”張藝興一直在用每個舞臺證明自己的實力,也用每一次近乎完美的表現回饋著觀眾。而他對於音樂的熱愛,恐怕只有瞭解他的人才知道,那是怎樣的一種執著與堅持。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2017年張藝興參加《天籟之戰》作為飛行嘉賓,在接到挑戰後的他第一時間跑去琴房開工,瘋狂開練“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喲~”24小時內,他完成了編曲、記詞、樂隊合成、記舞步……並且沒有團隊幫忙,全部自己獨立完成。

凌晨四點的洛杉磯是科比的名言,而凌晨五點半的練習室裡則有一位徹夜未眠的張藝興。為了給觀眾呈現最好的效果,在時間緊張還要自己編曲、編舞、改詞的情況下,他只有比其他人練習更長時間。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拍攝《一出好戲》時,他會在前一天晚上提前背好第二天要演的戲份,工作人員一喊過,就立馬回到車裡見縫插針地做音樂;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他好不容易給了自己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背起行囊去美國,但不是為了休息——他把自己關在酒店房間裡,6天做了 15 首歌;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在《歸零》裡,他秘密“出逃”13天,除了隨身行李,他只帶了一把琴,他說:“這是段歸零重啟的旅程,放下一切,除了音樂與未知。”

於是,他在新奧爾良嘗試學習爵士音樂文化,與當地的印第安搖滾樂隊交流......即使在旅途中穿行的車上,他依舊沒有忘記作曲。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錄製《我是唱作人2》時,無論是在錄節目還是休息的間隙,他總喜歡抓住每一個突發靈感進行創作;熬夜、抓緊每一個串場的5分鐘,不見光地長久閉關,花費大量時間製作beat,和製作人battle;為了創作音樂,他還乾脆把音響直接帶到節目錄制現場.......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他為每一個音符負責,然後對每一個聽到或可能聽到他音樂的人負責。在張藝興身上,我們能看出認真和努力似乎就是烙印在他骨子裡的東西。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你看,努力是張藝興成名以來一直緊緊跟隨他的一個標籤。但在張藝興的人生中,努力二字給他帶來的不僅是認可,還有嘲笑,甚至有人說他是“白努力”。

但芭姐想說,努力哪裡來的錯呢?我們無法否認張藝興的努力,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張藝興的實力。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在現在的成人世界裡,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老天爺賞飯吃”的成功,努力看起來好像並不是那麼值得誇讚的事,一個用了百分之百的努力達到90分的人,好像沒有輕輕巧巧就做到95分的人更被人羨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努力彷彿成為了貶義詞。在《奇葩說》中曾有這樣一道辯題:“你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話,還是一句壞話?

覺得是壞話的人認為,努力給人一種歧視感,比起那些“成功得毫不費力”的天才,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好像略顯笨拙。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當我們成功做成一件事:“你太聰明瞭!”“你好棒!”

當我們失敗了:“我們知道你努力了,但是......”

“努力”的後面總跟著“但是”,慢慢地,大家開始把自己的努力藏起來。

我們往往認為在某些方面天生有特長是天賦,卻把努力看作是一種人人都可以輕易得到的能力,甚至有部分人認為靠努力成功的人天資愚笨,沒什麼了不起。或許我們在上學的時候,總能聽到學渣對學霸說這種話:“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比我努力嘛,我要是想認真學習,肯定比你考的分數高多了。”

可真的是這樣嗎?努力意味著堅持、勤奮和專注,並非一句嘴上的空談。其實努力也是一種天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和執著並非人人都能做到。捫心自問, 有多少人立志學習卻被手機吸引,在辦公桌空坐一天毫無收穫?有多少人給自己立下週密計劃卻都成了一句空談?有多少人決心改變卻因為一點困難就選擇放棄?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說得好:“當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要切記,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擁有的條件。”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披荊斬棘。沒有一種人生是標準答案,每個努力、認真、上進的平凡人都值得被尊重。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儘管許多人嘴裡總是說著:

“承認吧,你就是個普通人,努力有什麼用啊?”

“再努力還不是比不過那些二代們?天才們?”

“讓我安安靜靜做個鹹魚不好嗎?”

但成年人的世界裡,努力真的沒有用嗎?其實不然。哪怕是那些手握一把好牌的人,不付出足夠的辛苦和努力也會把這把牌打爛。畢竟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被時間記得,雖不會“立竿見影”,但卻能“歷久彌香”。

木村久一曾經說過:“所謂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人或許並非生而“天才”,但努力卻可以使你成為“天才”。如果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就請你繼續努力下去,並大方的承認它。努力並不丟人,該自豪才對!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36 字。

轉載請註明: 努力什麼時候從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貶義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