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是原罪嗎?!

  當美國試圖用一場公關秀重描“民主”畫皮時,它向柬埔寨掄下的制裁大棒露出了美式“民主”的霸權獠牙。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8日表示對柬埔寨實施武器禁運和新的出口限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宣告中表示,此舉旨在“敦促柬埔寨政府在解決腐敗和侵犯人權問題上取得有意義的進展,並努力降低中國軍隊在柬埔寨的影響力”。

  連月來,美國數次對柬埔寨使出長臂管轄的套路,就在11月,美國也以“涉嫌在中國承建的海軍基地專案中存在腐敗問題”為由,宣佈制裁兩名柬埔寨高階軍事官員。

  

“親中”是原罪嗎?!

  對此,《南華早報》援引密歇根大學韋瑟外交中心主任西奧西阿利的評論表示,華盛頓“可能已經決定棍棒比胡蘿蔔更有前途”。

  今年下半年,拜登政府開始加大重返東南亞的步伐,多名白宮高階官員先後造訪東盟國家。6月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表示“嚴重關切”中國在柬建立“軍事設施”, 8月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聲稱“無意”逼迫東南亞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此次卻以“親中之罪”對柬埔寨掄起大棒,赤裸裸地宣告所謂美式“民主”的虛偽,更暴露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焦慮和冷戰思維。

  軍事上,美國一方面大肆渲染中國在東南亞搞軍事“威脅”,而另一方面,其以“航行自由”為名的軍事活動卻在南海愈演愈烈。9月美英澳聯盟核潛艇協議的推出,讓東南亞國家深陷“核衝突”的恐懼。

  12月6日,美國眾議院透過《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太平洋威懾倡議”預算額度達到71億美元,比此前五角大樓圍繞該倡議提出的50.8億美元預算需求多出將近21億美元。

  

“親中”是原罪嗎?!

  經濟上,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以及貿易代表戴琪近來大肆鼓吹“印太經濟框架”,試圖重塑晶片等高新技術產品供應鏈,加強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聯絡,讓該地區繼續成為美國主導的供應鏈結構的附庸。

  究竟是誰在製造威脅與對抗?透過上述種種,人們一目瞭然。不過,試圖以冷戰方式重返東南亞,美國真能夠如願嗎?

  正如西奧西阿利所言,美國對柬埔寨的制裁只會將其進一步推向“中國的角落”。鑑於柬埔寨目前正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因此這還“可能抑制東盟應對整個地區挑戰的能力,如經濟復甦和新冠疫情大流行,對東南亞產生不利的長期影響”。

  

“親中”是原罪嗎?!

  對於美國這一系列制裁,柬埔寨首相洪森這樣回應:這些具有政治動機的制裁,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對於柬埔寨與中國的友好關係,洪森從不避諱。在今年5月的一場國際會議中,他直言“如果不依賴中國,我還能依賴誰?”

  

“親中”是原罪嗎?!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羅伯特·薩特日前撰文表示,“在東南亞,美國正在走向失敗。”在薩特看來,東南亞國家很清楚,美國只是將階段性的注意力放在該地區,並無意真正致力於東南亞的發展,而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的內部問題表明,“這個國家無法在海外發揮領導作用”。

  下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展開“遲來”的東南亞訪問。不管他願不願意承認,最終他都會明白,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親中”並非什麼原罪,而是面向未來、共建繁榮家園的必然選擇。(作者:南喬)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42 字。

轉載請註明: “親中”是原罪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