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美國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只是以前的領導人不願意為前任接盤、吞下失敗的苦果而已。
“9·11”事件至今的20年,也是美國在阿富汗反恐的20年。然而,恐怖主義是無形的。寄望於依靠國家軍事力量的直接打擊恐怖主義,就好比依賴抗生素對抗病毒,使用得越多,身體的抗病毒能力越是下降。
喀布林機場的恐怖襲擊和爆炸,給阿富汗戰爭,打上了一個問號,並再一次將美國帶回了出發點。
越反越恐?
反觀反恐這20年,其實也是人類社會全球化、資訊化程序發展迅速的20年。很多事物,都是這個新形態下發生了變化。雖然很多人感覺到“反恐反恐,越反越恐”,但事實上,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和資訊化的產物:時間和空間距離被消除以後,人們感知到的恐怖事件更多了,對恐怖的感覺也更加強烈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這個世界更加危險了。相反,在過去20年中,人類社會整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和平、安寧與發展。
美國為在阿富汗的20年戰爭付出了痛苦的代價。圖源:路透
一是,在世界範圍內,這是人類社會一個比較長的安寧期和發展期。大國之間沒有直接的軍事衝突,沒有再發生“9·11”式的重大恐怖事件,並在反恐怖等問題上形成了長期共識。“9·11”事件爆發以後,各國迅速達成共識,階段性組成全球反恐統一戰線。這在主權時代,是難以想象的。並且,這一趨勢還影響到全球治理的其他領域。對恐怖主義威脅的共識,推動了各國為消除國際恐怖主義的生長環境,在氣候變化等議題上合作步伐的加快。
由中國援建的阿富汗共和國醫院於2014年開業。圖源:khaama
二是,即便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國,在反恐戰爭時期,狀況也不一定比以前更差。在阿富汗,反恐的這20年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這個國家自1973年以來少有的安全與發展時期。當地人口從2001年的2100萬,增長到2021年的近4000萬,教育和醫療條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箇中教訓
當然,事物都有兩面,20年的反恐戰爭也給人類留下兩個教訓。
一是,反恐目標不能擴大化。美國在阿富汗的錯誤,不是美軍力量不足,而是前期太順利,引誘著美國政客忘記了初心,將反恐目標轉換成阿富汗國家重建目標。阿富汗是阿富汗人的,不是美國人的,也不是其他國家的。美國開出的藥方,不管如何美妙,未必是阿富汗人所歡迎的。所以,美國在阿富汗的任務,根本就不應該是在這裡創造一個統一的集中的民主國家。反恐戰略目標的擴大化,也導致美國在阿富汗投入的擴大化,最終不僅沒有實現目標,反而空耗了美國的國力,並引起阿富汗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反感。
二是,反恐手段不能極端化,不能脫離法治的軌道。有說法稱,“恐怖主義是弱者的武器”。而所謂“弱者”之所以能夠透過恐怖主義的手段生存下來,是因為實施者擁有恐怖活動的時間、空間和方式選擇上的自由度,可以不受到國際法和國內法的約束。反觀反恐的一方,可以羨慕恐怖分子的自由,但千萬不能學習恐怖分子、獲得那種無法無天的自由;他們要接受相關法律和規範的約束,否則自己就會成為新的恐怖分子。當然,遵守規範是有代價的,會提升成本、增加傷亡、降低效率。而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中,最受人詬病的部分,便是為了保護美軍自身的安全,不惜犧牲當地民眾的合法權益。
美軍撤離前的空襲行動,造成阿富汗當地平民傷亡。圖源:ap
美軍在史無前例的網路大探照燈之下,既不擁有行為自由,又不願意付出太多的人員傷亡代價,於是只能自縛雙手去追求那個被無限放大的重建目標,失敗也就難以避免。
其實,美國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只是以前的領導人不願意為前任接盤、吞下失敗的苦果而已。而這也就給各國留下另外一個教訓:對外政策和行為,一定要與時俱進,當斷則斷。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張家棟(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編輯 深海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