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快評 | 心繫民生冷暖,一筆一畫寫好民生改善大文章
每年上海兩會,民生問題都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老百姓最關心的“急難愁盼”,代表委員們都用心用情牽掛於心。
民生問題,無關大小,都指向同一個邏輯——這是一座人民城市,一切屬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唯有心繫民生冷暖,才能一筆一畫寫好民生這篇大文章。
政府工作報告用最實在的數字,體現過去一年上海的民生溫度:新增社群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1家、助餐場所201個、養老床位5084張,新增普惠性托育點65個,新增早餐示範點226家,完成90.1萬平方米舊房成片改造,建設籌措6.7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民心工程、民生實事超額完成,上海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溫暖民心。
但面向當下和未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民生場景裡依然有一些過去尚未妥善解決的老問題,還會有不斷出現的新挑戰。面對痛點、堵點,有時候老路子走不通,我們不妨換個思路、換種模式,尋找改善民生的新路徑。
今年上海兩會現場,就有很多代表委員提到用數字技術解決民生問題。僅僅圍繞為老服務,“金點子”就不斷,有代表提議,可藉助“一網通辦”探索高齡和失能失智老人的監護登記制度。有代表建議,可在“15分鐘社群生活圈”嘗試透過數字化推進認知友好社群建設。還有代表提到,要適當增加“數字供給”,幫助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用數字化賦能養老產業。
去年釋出的《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提出,以經濟、生活、治理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如果把民生問題放在數字化趨勢的大背景下來統籌思考,往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數字技術破解民生難題,最可見的優勢在於敏捷、高效。此前,上海全面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從醫療付費、小孩出生,到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申領、廉租房申請,都無需老百姓多跑路。今年,上海還將新增9個“高效辦成一件事”,讓“五個人人”理念體現在民生的每一個細節裡。
以數字技術破解民生難題,還有一大明顯優勢——系統整合。城市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解決民生問題,既要精準,也要普適。從這個角度上說,越是民生改善的實事、社會治理的難事,越要改變“頭痛醫頭,腳痛治腳”的傳統思維,而善用可伸縮自如、可感知互動的數字技術和應用,就是一條可行的解題思路,不僅可系統解決民生難題,也有助於實現“大城善治”,進而變解決問題為防患於未然。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2022年的計劃,特別提到“聚力辦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老房加梯、養老托幼、新增就業……奮鬥目標已清晰,“人民至上”初心不變。以百姓心為心,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上海要善用“高大上”的數字技術,解決“接地氣”的民生難題,凝聚人心,勇毅前行,讓人與城市相互成就。
作者:徐晶卉
編輯:蘇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