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9日,經過歐盟27個成員國環境部長長達16小時的激烈談判,歐盟關於氣候變化的立法提案正式被敲定,其中有一條:歐盟將在2035年全面禁止銷售燃油車。
而就在前不久,德國、義大利等汽車製造大國還公然表示反對禁售計劃,但在大環境下的驅使下,他們的反對似乎也起不到作用。這下想必他們也慌了,作為現有全球汽車格局下的既得利者,如果沒有禁燃令,歐洲傳統車企大機率可以一直坐收漁翁之利,畢竟百年的內燃機技術沉澱,讓它們具備了高度壟斷的能力。
因此,2035年歐盟禁燃令一旦透過立法,這就意味著電氣化時代真的到來了,情況將會發生多種變化。一方面,歐洲車企在過去百年時間裡搭建的燃油車技術壁壘,在電氣化時代將蕩然無存;另一方面,切換至新能源賽道後,這些歐洲車企再也不是行業領頭羊的身份,而是徹徹底底的追趕者。所以你試想一下,這種巨大的落差,歐洲車企真的能淡然接受嗎?
但實際上,歐洲車企落得這般境地,完全是他們“自作孽”。早在25年前,在這些西方國家的主導下,聯合國就在日本通過了著名的《京都議定書》,該協議將地球變暖問題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要求全世界一起節能減排。
協定中要求各國升級排放法規,參與節能減排,而他們所謂的節能減排,就是利用他們自身優異的發動機技術,從而限制其他國家的汽車工業發展,讓自己無期限處在壟斷地位。只是到了現在,中國車企率先不幹了,而是決定另起爐灶,直接切換至新能源賽道,外加中國政府推出了“雙積分”措施,更是徹底堵住了外國車企割燃油車韭菜的道路。
因此鯰魚效應顯現後,這些西方汽車製造業強國就開始慌了。對此小編只能說:自作孽,不可活,終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而仔細想想,雙標這種事情,西方也確實也沒少幹啊,就拿這次的俄烏衝突,貌似也是同樣的道理?
暫且不說他們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對該國居民的生活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就拿汽車行業來說,這些西方車企不斷宣稱要退出俄羅斯市場,看似聲勢浩大,但實際似乎並沒有對當地民眾造成什麼影響,畢竟現在的車企有這麼多,消費者擁有很多選擇的權利。而據調查顯示,目前已經約有一半的俄羅斯車主表示願意在換新車時購買中國品牌的車型了。
寫在最後
從歐盟逐步確定2035禁燃令,再到俄羅斯消費者更為認可中國品牌汽車,其實我們大抵可以認識到這麼一個事實,在新能源賽道上,中國汽車工業的確是確立了世界領先的地位。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品牌出走海外,華系車勢必會與德系車、日系車、美系車在它們全球範圍內進行競爭,而不單單是中國市場,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