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派”“反對派”大論戰:美國經濟到底怎麼了 | 新京智庫

“衰退派”“反對派”大論戰:美國經濟到底怎麼了 | 新京智庫

7月27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在華盛頓出席新聞釋出會,宣佈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2.25%至2.5%之間。圖/新華社

2022年過半,全球經濟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美國經濟是否已經陷入衰退”。7月28日,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釋出了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的首次預估值,-0.9%。

這表明,美國經濟增速已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按照市場的通常定義,美國經濟已經進入“技術性衰退”。不過,美國國內也有不同聲音。

那麼,美國經濟衰退到底取決於哪些因素、到了何種地步,將對全球經濟產生何種影響?

衰退派

摩根大通銀行執行長傑米·戴蒙可歸入衰退派。在5月底的一次分析師會議上,戴蒙預測,俄烏衝突、通脹上升和美聯儲加息可能導致經濟“颶風”。過去20年,戴蒙可能是美國最為成功的銀行家,年薪3450萬美元,而淨資產已高達11億美元。從其個人財富和為僱主的盈利能力看,他對經濟形勢的預判有相當大的準確性,否則也不可能成為市場贏家。

事實上,近一段時期以來,戴蒙的預測持續不斷被美國媒體引用報道,以佐證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

至7月中旬,戴蒙對美國經濟形勢的預測走向了兩難境地。

一方面,美國經濟增長勢頭儘管弱化,但仍是正增長,而且就業市場、消費支出等增長勢頭還算不錯。另一方面,更多的指標卻顯示出經濟形勢面臨極高的風險。通脹率居高不下,6月份的通脹率達到9.1%,為1981年以來最高水平。消費者信心下降,密歇根大學的調查資料顯示,出於對高房價的恐懼,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跌至70年來的歷史低點。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拜登總統的支援率已降至37%,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總統的經濟政策導致經濟惡化。

其他一些指標也表明,美國經濟的前景不妙。例如,被視作全球經濟風向標之一的銅價,已經觸及1年半以來的低點,因銅被廣泛用於建築材料,在經濟擴張時期,對銅的需求是旺盛的,銅價下跌,自然表明需求萎縮了。標準普爾釋出的指數也顯示,6月份美國私營部門產出急劇放緩。原因也很直觀,消費者面對通脹壓力,減少了非必需品的支出,由此導致這類產品的訂單大規模下降。

選民對經濟惡化的感知也得到了一些研究機構的認可。

例如,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開發的經濟增長跟蹤器顯示,2022年美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萎縮1%。美國商務部公佈的預估資料是-0.9%。儘管美國商務部會在8月25日公佈該資料的第二次修正值,但市場的反應是經濟衰退不可避免。絕大多數人接受的“技術性衰退”的標準是連續兩個季度經濟增速下滑。一些人也發現,美國經濟過去出現過10次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最終宣佈的經濟衰退也是10次。有專家甚至發現,二戰結束以來,每當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經濟收縮,衰退就隨之而來。

在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的爭辯中,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也加入到衰退派之中。其中,頗負盛名的是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他認為,美聯儲低估了消費價格飆升的風險。如果沒有一場重大的經濟衰退,恐怕解決不了通脹問題。按照美國經濟的一般規律,加息會提高美國消費者和商業貸款的利息,增加資金使用成本,從而迫使企業和消費者削減支出,以達到給經濟降溫的目標。

6月中旬,美聯儲已經加息75個基點,這是自1994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加息。將通脹率下調至2%是美聯儲多年來所堅持的核心目標,尤其是在當前通脹壓力下,美聯儲已經明確宣佈“軟著落”目標,即經濟疲軟,但又不至於陷入衰退。很多經濟學家早就猜測,美聯儲還會繼續加息。果不其然,當地時間7月27日,美聯儲宣佈今年以來的第四次加息,達到7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已推高至2.5%。

“衰退派”“反對派”大論戰:美國經濟到底怎麼了 | 新京智庫

美聯儲再次加息75個基點,9月或再度大幅加息。圖/新華社

反對派

在美國是否已經陷入經濟衰退的論辯中,也有不少人贊成美國政府的意見,認為不能輕言衰退。其中,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學教授傑弗裡·弗蘭克爾。在6月上旬的一則評論中,弗蘭克爾指出,通貨膨脹不是衰退,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比人們想象的要低。弗蘭克爾並不採納市場所熟悉的經濟衰退定義,即經濟增長率連續兩個季度下降,而是採用其曾經工作過的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商業週期測定委員會的做法,即經濟活動的顯著下降。

在美國,判定經濟是否陷入衰退,主要是由NBER商業週期測定委員會的8位專家來決定。這些專家主要由宏觀經濟學和商業週期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組成。按照NBER的衡量標準,除了經濟增長率之外,界定經濟活動顯著下降的指標還有這麼幾項:非農就業、實際收入、批發零售貿易、家庭調查衡量的工業生產。但在實際研判中,究竟哪些指標權重更大,並不對外公佈。

1992-2019年間,弗蘭克爾是該委員會的8名專家之一,因而其觀點頗有影響力。例如,弗蘭克爾堅持認為,NBER商業週期測定委員會在界定美國經濟是否進入衰退時,並不是像市場以為的那樣僅僅參考經濟增長率這個指標,而是對經濟活動進行全盤考察。此外,弗蘭克爾還重新解釋了通脹與消費的關係。他認為,通脹是價格水平的持續上升趨勢,在通脹率上升時,家庭和企業反而會花更多的錢,因為今天的價格總是要比明天的價格來得低。

儘管如此,弗蘭克爾也承認,高通脹會導致經濟衰退。在經濟不衰退的情況下,要實現降低通脹這一目標是很棘手的。這一看法事實上和薩默斯是一樣的。1個多月前,弗蘭克爾的判斷是,未來兩年發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要大於當下。需要注意的是,在弗蘭克爾做出評論時,通脹率為8.3%,而6月的通脹率比5月份又增加了0.8個百分點。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弗蘭克爾在7月中旬重新評估經濟衰退可能性的話,大機率,他會贊同經濟衰退正在逼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NBER得出經濟已經衰退的結論通常滯後8個月以上。例如,NBER商業週期測定委員會直到2001年11月底才宣佈當年3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直到2003年7月中旬才宣佈2001年的經濟衰退已於當年11月結束。對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NBER也是直到當年11月才判定美國經濟自2007年11月陷入衰退,但已經過去了1年。也就是說,即便2022年6月份美國經濟事實上已處於衰退狀態,如果要等到NBER宣佈才作出“官方”判定,也很可能要1年以後。顯然,對市場來說,這個時間過長,會錯過很多機會。

反常的就業增長現象

在美國經濟是否衰退這一重大問題上,之所以出現兩種不同的意見的一個原因是,美國的就業還在增長。這使得評估美國是否陷入衰退變得困難。

例如,7月28日,美國勞工部公佈的資料表明,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比前一週減少了5000人。多數人認為這是勞動力市場好轉的標誌。因此,關鍵問題在於認識美國當前的就業增長是怎麼回事。

已有批評者指出,NBER在評估經濟是否衰退或者復甦時,並未注意區分收入結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的一個結構性問題是,富裕群體收入上升,不太富裕的人的收入停滯不前,甚至萎縮。美國勞工部的資料表明,收入超過6萬美元的勞動力已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就業水平,但是低薪工人的就業水平仍比疫情前下降了約40%。在疫情衝擊下,低薪工人未來幾年的收入還會減少,這將直接影響到美國的消費水平,並加劇不平等。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羅伯特·戈登也是NBER商業週期測定委員會的8名專家之一,他近期發表的有關美國經濟生產率增長動態的成果似乎證實了這一趨勢。按照戈登的測算,2010-2019年的美國經濟實際增長率是二戰後最低的,年均只有1.1%,而1950-1972年達到年均3.2%,1996-2004年的網際網路勃發時期達到過年均3.3%。

雖然遭遇新冠疫情衝擊,但2020年第四季度美國實現了4.1%的經濟增長率。對此,戈登解釋,其主要原因在於很多人居家辦公了,進一步刺激了自動化、人工智慧以及居家辦公所需的裝置和軟體的大規模投資。不過,能夠在家辦公的服務業人才和拿著低薪的體力勞動者是掛不上鉤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問題並沒有解決。戈登的研究也表明,非接觸類服務的生產率增長達到3.3%,而接觸類服務的生產率僅為-2.6%。

因此,戈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所謂就業趨勢不錯的現象,這對研判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非常重要。在戈登看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2008-2009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3.2%,其原因是企業“過度裁員”壓縮了成本。這些人雖然“失業”,但其中一部分其實可以居家辦公,實際上還是就業了。近期所謂的就業增長,其實也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初期被裁人員的迴歸,很多人居家辦公了。但是,這種就業很難被歸之於經濟順週期時的就業增長。6月末,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承認,在抑制通脹時,並不能保證不損害就業。

按照戈登的預測,未來十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年均只有1.2%。也就是說,即便當下美國經濟沒有陷入衰退,也已經走在衰退的路上了。

“衰退派”“反對派”大論戰:美國經濟到底怎麼了 | 新京智庫

7月13日,顧客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超市選購商品。圖/新華社

加息疊加經濟衰退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美國經濟衰退平均持續時間約為8個月,在經濟衰退時期,通常表現為經濟增速下降,需求萎縮,股市進入熊市,失業率上升。對美國來說,經濟衰退是週期性的經濟現象,也是其國家發展程序中的一個典型現象。

21世紀以來,美國不僅經歷多次經濟衰退,而且還經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這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發生在經濟發達地區的首次系統性金融危機,也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陷入滯漲以來面臨的最大一次經濟挑戰。從分類和頻率上說,經濟蕭條要比經濟衰退來得少,後者更為普遍,而前者是海嘯式的經濟衝擊。在最近20多年的經濟衰退中,對美國人刺激最大的便是21世紀初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

美國經濟體量不僅位居第一,佔全球經濟比重超過20%,而且,美國的金融市場規模和影響力也是全球第一,美元是國際貨幣,美聯儲貨幣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巨大。美聯儲加息意味著資金使用的成本上升,對美國國內群體而言,將面臨著更高的借貸成本。美國是一個信貸社會,消費超前,儲蓄率低。美國經濟分析局的資料也表明,包括汽車、百貨在內的零售貿易減少是私人庫存投資減少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第二季度經濟增速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消費能力的下降,對全球經濟的負面衝擊也將被放大。

2022年美國經濟正在發生的新一輪衰退,美聯儲的角色尤其引人注目,因其大機率將透過強制性地給經濟降溫,制服通脹這頭猛虎,而這大機率又將進一步引發經濟衰退。因此,除了經濟衰退通常表現出來的需求減少,因而導致美國國際貿易萎縮,惡化全球經濟之外,隨著美聯儲加息程序加快,全球金融市場也面臨巨大考驗。

近一段時期以來,國際形勢動盪不安,能源與糧食危機造成一些發展中國家社會和政治不穩定,如果美聯儲加息造成資本進一步從新興市場流失,那麼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問題可能加速惡化,由此引發政治社會秩序的動盪,造成惡性迴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再次調低了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2022年預計全年僅增長3.2%,遠低於2021年的6.1%。而且,隨著美國陷入經濟衰退,以及下半年美西方制裁俄羅斯的持續,2023年的全球經濟將更為糟糕,增長有可能下跌至2.6%。這一增速僅比通常認定的全球經濟衰退的2.5%高出一點點。

特約撰稿人 鍾飛騰(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 李瀟瀟

校對 吳興發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547 字。

轉載請註明: “衰退派”“反對派”大論戰:美國經濟到底怎麼了 | 新京智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