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近千萬人逝世,我國“節地生態安葬”未來會是什麼樣?
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王計生。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訊(記者 馬瑾倩)10月29日,2020年中國殯葬協會公墓工作交流會閉幕,會上公佈中殯協首次面向全國徵集的生態安葬設計的優秀創新案例。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王計生在會上透露,目前我國每年逝世人口近千萬,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殯葬將成為社會加重關注的問題。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份出臺節地生態安葬具體實施意見,未來“節地生態安葬”將會是什麼樣?
首次全國徵集生態葬創新設計
為支援和響應節地生態安葬推進,創新探索公墓新形式,去年,中國殯葬協會首次發起創新生態安葬系列徵集活動。活動分別面向全國公墓單位和社會單位及個人,聚焦生態葬設計、例項、材料、墓園四個維度總共徵集到作品211份。根據徵集評審規定和網路票選結果,今天現場公佈“生態葬”創新設計十佳案例、“生態葬”創新例項十佳案例,以及“生態墓園”例項優秀案例和“建墓環保材料”創新例項優秀案例。
記者在本次交流會現場看到,這些獲獎設計將景觀、生態、安葬、追思等各項需求實現了較好融合。中國殯葬協會公墓工作委員會主任趙小虎表示,此次獲獎專案中,文化主題更受青睞,異形的、視覺衝擊強的設計勝出比例更高,新材料運用和排列組合更多這也說明未來設計呈現更加多元化趨勢。
節地生態安葬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過去一段時間內,有人簡單地將生態葬從狹義角度理解為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土地可迴圈使用。”趙小虎解釋,節地生態葬處於發展過程,現階段,集約化的葬式可以稱為廣義的生態葬,具體來說,集約型生態安葬是指在現有殯葬用地面積不增加的情況下,在同等條件下,與單純節地生態葬相比,土地利用效率更高的安葬方式,如草坪葬、花壇葬、樹葬、家庭葬、壁葬等。
中國殯葬協會公墓工作委員會主任趙小虎。受訪者供圖
多地出臺舉措推進節地生態安葬
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後,全國24個省份出臺了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具體實施意見。“有的地區已充分認識到節地生態重要性,積極開展節地生態的葬式創新。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節地生態已經成為整個行業和廣大市民的共識。”上海理工大學教授魯虹表示。
具體採取舉措來看,效果顯著。有地區將“源頭”火化率和“末端”公益性公墓的建設相結合,統籌推進節地生態安葬。例如,2017年江西省的火化率僅為35%,遠低於全國50%的平均水平。但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省遺體火化率達93.46%。同時,該省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設的力度以及責任明確統籌。
有地區以整治“散埋亂葬”為抓手,提高“進墓率”。例如,福州市出臺《福州市墳墓整治及殯葬設施建設獎補方案》。對墳墓整治進行獎補,年度完成遷移1000座以上舊墓的,市級財政獎補120萬元;年度完成遷移601—1000座舊墓的,獎補80萬元;年度完成遷移400—600座舊墓的,獎補40萬元。
也有地區在墓穴佔地面積“合規性”清理階段,工作重點主推小型墓。小型墓對經營有何影響?初步測算,一畝土地做標準小型墓(0.8平方以下)可以做600個,假設售價每個4萬。若每畝土地做傳統墓只能做300個,假設銷售價格6萬,開發小型墓每畝產值提高三分之一以上,當地合規性清理積極性提高。
此外,各地生態葬補貼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上海市民政局更新政策,將海葬服務提供單位補貼從2000元提高到4600元。2019年北京市出臺的節地生態安葬補貼管理辦法明確,海葬和自然葬定點服務單位每份補貼均4000元。補貼範圍在不斷擴大。由城鄉“低保”物件、農村“五保”物件、城鎮“三無”人員等逐漸擴充,當下,不少城市和地區均出臺了面向全體市民的節地生態安葬補貼政策。有的部分省市補貼物件覆蓋喪屬和公墓。
但魯虹表示,目前我國生態安葬總體來講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很不平衡,普遍重視生態安葬獎補,但生態葬公益資源拿到手,公眾接受度跟不上,生態葬入墓率並不高,存在“放空”現象。
觀點:未來公墓將成土地可重複使用的生態園
未來節地生態安葬將會成為什麼樣子?魯虹表示,隨著逝世人口的不斷增加,在現有殯葬用地面積不增加的情況下,在同等條件下,與單純分散節地生態葬相比,從分散型節地向集約化方向轉變。空間上實現多層利用,例如立體葬式,或探索時空維度下的“組合葬”,實現土地迴圈利用。
觀念上,公眾的安葬消費方式將轉向集生態、審美和文化為一體的安葬方式。“人類的安葬行為,不是簡單的遺體(骨灰)的處置行為,而是一個文化行為。人們之所以要花大價錢或是創造新方式儲存逝者的骨灰,在於它是‘有故事’‘有感情’的。”要讓未來公墓成為集合生態、文化、教育、旅遊、休閒等功能的紀念園地。
高科技也將在多樣化安葬中將得到更多應用。“不久的將來,生態公墓將會成為美麗且土地可重複使用的生態園、具有教育功能的人文紀念園、具有科技支撐、理解生命意義、提高幸福指數的公眾休閒園地。”魯虹說。
多知道一點:中國每年逝世近千萬人,火化率超50%
“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比例也是逝世人口最多的,每年逝世的人口將近1000萬。”中國殯葬協會副會長王計生在論壇上說,這個數字預計在未來二十年還將翻一番。
民政部統計公報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殯儀館1677個,民政部門管理的公墓1431個。殯葬服務機構職工7.9萬人,其中殯儀館職工4.5萬人。火化爐6400臺,火化遺體522.7萬具,火化率52.4%,比上年增加1.9個百分點。
王計生表示,用中國年均近1000萬人的死亡量和近500萬火化量為基數進行計算,可以看出目前殯葬行業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供需矛盾突出,這是造成亂埋亂葬,治喪活動混亂,行業暴利現象的根源。”
“近年來,黨中央對於百姓所反映的殯葬暴利、豪華大墓等問題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必須從規劃、土地、行業管理等多個方面綜合施策,合理整治,要對殯葬制度進行全面評估,推動殯葬管理機制的改革。”王計生說。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編輯 陳思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