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婁昆】
美國當地時間9月4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科索沃總理霍蒂在特朗普主持下於白宮達成了經濟正常化協議。表面包裝成雙方恢復對話的協議中,卻被特朗普公然夾雜耶路撒冷等敏感地區的“政治私貨”,加上特朗普辦公室內的談話照片曝光,這種外交層級的拙劣手段引起了塞國人民的廣泛不滿,一把小椅子徹底激起了塞人民的憤怒。
武契奇的“屈辱小椅子”
距離協議簽署已經過去了一週,塞國民眾對此次事件的意見分歧也逐步顯現出來。雖然武契奇總統一再強調自己此次所行是為了塞爾維亞人民的利益,是為了國家而戰,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算不得一次成功的舉措。
2020年6月21日,武契奇總統再次贏得大選,但是隨後在7月份,塞國內就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並且與警方產生了衝突,為此我特地問了很多當地的朋友,大概總結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是防疫工作出爾反爾,在向中國求助後,配置醫療設施、建立方艙醫院,開始實行宵禁,並要求民眾戴口罩,塞國人民配合實行的同時,政府卻又允許舉行體育賽事及文藝演出,導致人群密切接觸造成疫情的二次爆發,此後又開始要求宵禁引起了民眾的極大不滿;
第二是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失業率大幅度上升,但是政府在這方面出臺的舉措沒有任何實質的改善,如期舉辦的賽事、演出等對民眾的生活沒有實質的改善,反而導致疫情二次爆發,經濟復甦的遙遙無期使得部分民眾的生活無以為繼,憤而遊行。
此次協議簽署後,塞爾維亞國民最為關心的就是它是否能夠改善本國的經濟局面。從官方協議的條款上看,雖然寫了部分經濟刺激條款,如允許美方參與公路、鐵路等工程的建設,但是這些內容卻沒有實質性的落地,筆者得到的現場反饋也都是一些不可考的小道訊息,不得不說美國在工程建設方面一直存在著誠意不足的問題。
據筆者在當地接觸的本地員工反饋,除了貝爾格萊德、諾維薩德等較大城市的員工能擁有不錯的收入,大部分地區人民每個月的收入水平基本只能維持在每月300至500美金,且失業率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中資企業在當地開出的薪資水平都是頗有競爭力的,尤其是科技企業,對貝爾格萊德大學等知名學府的本科畢業生可以開出每月1100至1500美元的薪酬,且薪酬會逐年遞增。
但是中方的企業規模畢竟有限,加上近兩年中美在科技、經濟上的博弈,使得為中企工作的不確定性再次增加。
協議簽署後的一週內,主管塞國電信建設與改造的相關政府人員已經開始有所動作,對已經投入使用的電信網路裝置進行安全評估,並對部分在建專案的系統技術方案進行重新審查,名義上是不論品牌、出身進行統一的調查,並要求技術人員提供備選方案,以便在查出“不可信裝置”後進行及時的替換。雖然目前尚未收到一線明確需要替換中方裝置的業主需求,但是我們心裡都明白,在協議簽署生效期內,類似這樣的質疑以及由此衍生的反覆工作,將逐步成為常態化。
週三接到了當地一個朋友的電話,告訴我已經有不少當地員工產生了從中方企業辭職的想法,理由是擔心過長的中企工作履歷,非但不能使自己的簡歷看起來更加光鮮,還有可能因資訊保安等問題導致未來無法在其他同行業企業內繼續工作。
比起外交上的遠期顧慮,這種實打實在年輕人心中埋下的恐懼則更為令人擔憂。美國營造出的“中國威脅論”以及廣為散播的資訊保安威脅的謠言,已經在塞爾維亞當地,甚至是歐盟各國產生了實質的影響。筆者最初關於美國一系列制裁手段的顧慮,一方面來自於晶片等領域的科技難以短期內彌補;另一方面就來自於對中企散播的謠言會極大影響各國畢業生在就業時的選擇。企業能否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創造經濟效益是其立身之本,一旦對企業的信任產生動搖,這種印象將很難在短時間之內進行扭轉。
朋友轉達顧慮後,表示出了無奈,同時也堅定了自己的立場,在當前疫情籠罩的局勢下,有一份工作還是難能可貴的,過於長遠的暫且不要考慮,能夠維持穩定的生計才是第一位的,且中企在社保等費用上的足額繳納,也能看得出企業的雄厚實力。朋友隨即表示這也是大部分當地員工內心矛盾的一部分,一方面迫於生計要繼續工作,另一方面擔憂自己在中方被制裁後存在失業風險。
說到底,還是希望能夠更穩定地賺更多的錢。
中企承建高速公路通車,武契奇在通車儀式上向中國工人致謝。圖片來源:武契奇總統社交媒體
從筆者踏入塞爾維亞投身當地工程建設的第一天起,就能深深地感受到,雖然當地人民認可塞爾維亞與中國的友誼,也承認中國企業為當地人民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但還是有相當數量的民眾非常希望國家能夠加入歐盟,以期自己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比較令筆者意外的是,塞爾維亞國民對協議中涉及的科索沃問題,其反應比預期的要低得多。我詢問的幾個當地員工和朋友給我的統一反饋都是,比起總統堅持的拒絕承認科索沃獨立,大家更關心在耶路撒冷建立使館是不是以後他們就再也沒有希望加入歐盟了。
對於國土問題,幾位同事及朋友的說辭較為一致:塞爾維亞自一戰開始就再沒脫離國土流失的陰霾,蘇聯解體、塞黑的分崩離析,國土的糾紛已經讓部分人產生了麻木的感覺,因此提起科索沃,這些人更傾向認為這是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國民關係不大。
但是對於入歐這件事,每個人都認為與自己密切相關,他們都堅定地認為,在加入歐盟後,自己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加上歐盟與美國的政治關係,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自己的失業風險。在他們的口中,似乎只要塞爾維亞加入歐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舊貌換新顏,人生就會變得充滿希望。
希望是好的,但是現實終歸是殘酷的。在跟他們的對話中,筆者可以感受到一種深深的焦慮:塞爾維亞本國的經濟多年毫無起色,大部分希望能透過入歐的方式解決,但是此次協議的簽署無疑使得這一程序被再度推遲;少部分已經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加入中企的員工,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陷入了自認為進退兩難的境地。
武契奇總統在協議簽署後,公開表示中、俄、塞依舊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此行訪美的真正目的仍然存在諸多疑點,至少目前看來沒能為塞爾維亞國民帶來實質的收益,反而讓塞爾維亞國民、尤其是正值事業上升期的青年產生了更多顧慮。剩下的只能交給時間,希望一切如武契奇總統所說,椅子小不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解決塞爾維亞的問題,否則他在白宮遭到不公待遇的照片,可真要載入塞爾維亞的史冊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