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貼心人”陳君:基層扶貧5年,曾暈倒在扶貧路上
2020年“感動昌江”十大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候選人4——身邊的“貼心人”陳君:基層扶貧5年,曾暈倒在扶貧路上
9月的一天,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陳君如往常一樣,行走在扶貧路上。今年是陳君參加扶貧工作的第5個年頭。從2016年10月開始,他接手鎮裡的扶貧工作,進村入戶、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已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幾個月前,陳君因連續工作,勞累過度,暈倒在扶貧崗位上,身邊有人勸他“扛不住就不要硬撐了”。但陳君卻笑著說,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有感情了,捨不得貧困戶,也捨不得每天用腳步丈量的這片熱土。
陳君
找準“病根”,讓貧困戶成為致富帶頭人
七叉鎮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群眾生產生活相對落後。鎮總人口為3750戶16747人,貧困人口1648戶7268人。當地居民主要種植傳統農業,收入來源依靠種植甘蔗和橡膠。從接手扶貧工作的第一天起,陳君就找準“病根”,把轉變群眾思想,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作為目標,鼓勵他們外出創業或自主發展產業,為家庭增收。
在眾多脫貧戶中,七叉鎮重合村脫貧戶符桂英給陳君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2017年,陳君第一次到符桂英家中走訪,她的兩個孩子均患有大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貧家庭。起初,符桂英夫妻並不瞭解扶貧,對扶貧幹部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就像剛開始,他們不明白,政府為什麼要幫他們建房子,要幫他們發展產業一樣。”陳君說,符桂英夫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割膠、種甘蔗,生活平淡而安逸,“七叉鎮許多群眾祖祖輩輩就是這樣過來的,或許,他們覺得自己也能這樣過一輩子。”
“我們必須要想辦法改變他們不思進取,安於貧困現狀的想法。”在陳君和幫扶責任人對扶貧政策的耐心講解下,以及周邊不斷湧現的脫貧致富的鮮活事例,符桂英夫妻慢慢放下成見,緊跟幫扶責任人步伐,開始邁上屬於他們自己的脫貧之路。
之後,符桂英一家搞起了“庭院經濟”,挖池塘養魚,種植水果,自主發展脫貧產業。2019年,符桂英丈夫去世,但她並不對生活失去信心,繼續發展產業。同年,符桂英家庭人年均收入達到脫貧標準,加上政府的大力幫扶,順利脫貧。2020年,符桂英獲得昌江“創業致富之星”稱號,並加入七叉鎮扶貧宣講團,成為一名宣講人。
“沒有陳部長和幫扶責任人的鼓勵,我們的思念觀念就不會轉變,更別談自主發展產業,過上好日子了。”符桂英說,如今,孩子的醫療費得到了解決,一家人也住進了新房,她打心裡感謝政府的扶貧好政策,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扶貧路上突發疾病暈倒,他仍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陳君擔任七叉鎮疫情防控副指揮長,帶領大家開始疫情防控阻擊戰。期間,陳君曾用一天時間走完七叉鎮9個村委會和霸王嶺社群,統計各村村民在家及外出人數。
扶貧中的陳君。
摸清資料後,陳君立即組織鎮工作人員聯合各機關單位、各村委會(社群)在村口、主要通道設立卡點。疫情期間,各村聯防聯控隊伍累計排查返鄉人員1330人,第一時間掌握轄區內武漢旅居經停人員、湖北籍人員、省外返鄉人員、五類人員等重點人員情況,為七叉鎮開展精準防控奠定基礎。
“疫情防控與扶貧要兩手抓,做好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期間,群眾無法外出務工,不少家庭沒了收入來源,為避免出現返貧、致貧現象。七叉鎮政府經過研討後,決定開設公益性崗位,這個重任落到了陳君的肩上。
“有了收入,才不會返貧。”陳君說,七叉鎮開設的211個臨時公益性崗位,吸納了眾多脫貧戶與困難群眾家庭,不僅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強壁壘,也保障了大夥的基本收入。此外,七叉鎮還積極開展消費扶貧,解決群眾農產品滯銷的問題。
5月24日,陳君頂著烈日到七叉鎮尼下、乙洞等村走訪,入戶引導脫貧戶外出務工。因連續工作,勞累過度,引發冠心病發作,陳君暈倒在扶貧工作崗位上。慶幸的是,經緊急送醫搶救,陳君逐漸恢復意識。
“脫貧戶外出務工動員情況如何?”這是陳君醒後跟前來探望的同事說的第一句話。出院後,陳君又立即返回崗位,參加迎接2020年度脫貧攻堅大比武工作,繼續奮戰在扶貧一線。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目前,七叉鎮所有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談起多年基層扶貧的感受,陳君說,不辱使命,不負韶華,他會站好最後一班崗,只要能幫助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自己苦點、累點、忙點,都是值得的。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李紹遠 姚傳偉
責任編輯:葉晨曲【來源:南海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