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雪:在印度,讓愛做主好難

近年隨著莫迪上臺,印度教極端思想氾濫,他們的口號是“印度是印度教徒的國家”,不僅強調整肅教律,維護教派純潔,而且還要把這種“純潔”擴大到整個疆土。“子宮聖戰”和“愛情聖戰”就是他們對國內穆斯林群體的汙名化舉措。所謂“子宮聖戰”是指責穆斯林透過更高的生育率來最終佔領這片土地;後者則指的是穆斯林男子追求來自印度教家庭的姑娘,然後利用婚姻強迫女性改宗。

關於“愛情聖戰”的話題近期在印度討論激烈。一種說法是“為了保護無辜的印度教女孩免受狡猾的其他信仰年輕人的欺騙,將要制定一項類似法律”,與之相對的則是類似法律“是當局反穆斯林政策的延續”。去年11月,印度人口最多的一個邦北方邦通過了《禁止非法改宗條例》,北阿欽德邦、中央邦近期也透過類似法律。全國29個邦,印人黨執政的就有16個邦,除上述3個邦,剩下的13個也大都有意向出臺類似法案。

這些法案對於有勇氣選擇跨宗教婚姻的青年男女意味著什麼呢?當他們終於克服家族的阻礙之後,現在還需面對政府的審查:你確定你是真的要放棄印度教而選擇伊斯蘭教跟這個小夥(姑娘)結婚嗎?你是被迫的嗎?不,我認為你是被迫的!到那時,這對可憐的男女不僅結不成婚,強迫方還將被最高判定十年監禁,不得保釋。這項法令奇怪之處在於,印度跨宗教的婚姻本就非常少,有必要煞費苦心、小題大做出臺法案?而且在印度只有婚姻一方是穆斯林才會出現改宗問題。法令的針對性亦很明顯。在印度,讓愛做主好難!

印度報端常見榮譽謀殺的新聞,那是家族施予越界男女最嚴重的懲罰。高種姓寧願謀殺血脈骨肉也無法眼見得他們令家族蒙羞。然而,一方面,大眾教育程度提高,自由平等法治的精神開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城市化、全球化加快了人口流動,個體成員長期空間上游離於血親、族群在外,他們對原有社群的依賴度下降。種姓制度的影響本該就此減弱,但奇怪的是,在印度的就業市場和婚戀市場上,種姓依然是人們關注的首要條件,只是偏好截然不同:在考學和就業的時候,人們更在意突出自己的低種姓,因為平權政策,印度政府為低種姓保留了更多大學名額和公職名額;而在婚戀市場上,高種姓依然完全排斥低種姓。

種姓觀念在婚戀市場仍很強勢的部分原因在於,對高種姓的偏好事實上涵蓋了世俗婚姻所看重的大部分條件。在印度,選擇相同的種姓沒有額外增加更多成本,反而還有可能降低資訊搜尋和試錯成本。如此看來,種姓決定的婚姻與世俗意義上門當戶對的婚姻事實效果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門不當戶不對至多影響未來婚姻質量,而在印度種姓不同、宗教不同的戀愛可事關家族榮譽。

根據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跨種姓的婚姻只佔家庭數的5.82%。而跨宗教的婚姻更是少之又少。在印度人口中,印度教徒佔79.8%,穆斯林14.23%,基督教徒2.3%。不同信仰的適婚青年平日居住在不同社群,計算他們能夠相遇的機率,再想象相愛的他們能克服家族反對、最終走入婚姻的可能性,跨宗教的婚姻鳳毛麟角也就不足為奇。婚姻自由作為公民自由的一項內容,當然受到法律的保護。又因為跨種姓、跨宗教婚姻又少又難,社會上若有更多這樣的婚姻,將有助於消除偏見、促進不同社群的融合,政府更應該採取措施予以保護。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長期以來,印人黨一直在宣揚稱:穆斯林男子透過誘騙印度教婦女建立浪漫關係,然後強迫她們皈依伊斯蘭教以結婚:這是“愛情聖戰”的陰謀論來源。由於印度國內穆斯林受教育程度低於印度教徒,而且穆斯林婦女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工作參與率低,因而生育率長期高於印度教徒,這是事實。但隨著印度經濟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快,穆斯林的生育率在過去6年降幅很大,這一降幅超過印度教徒。但右翼勢力只盯著生育率本身,而故意忽略變動趨勢,利用各種宣傳渠道挑起民族情緒。政府的政策甚至還推波助瀾,莫迪領導下的印人黨就著力於用法律來推動所謂的“印度教信仰”。

印度真能成為鐵板一塊的印度教國度?即使沒有了宗教多元,光印度教內部就有3000多種姓,再想想榮譽謀殺的慘烈。歷史經驗已經證明,以“純潔”之名攻擊社會多元與融合,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最終造成社會更分裂、也更動盪。(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90 字。

轉載請註明: 劉小雪:在印度,讓愛做主好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