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65歲,到兒子家裡養老,兒媳孫女待俺如客人,俺很後悔”

“俺65歲,到兒子家裡養老,兒媳孫女待俺如客人,俺很後悔”

01

在人際交往中,懂得心誠則靈,懂得因果迴圈的道理,用自己的真心換對方的真情,一定能找到知己,找到真愛,找到真感情。

就像春種秋收一樣,春天把一顆善良的種子種下,細心呵護,澆水施肥,揮灑的每一滴汗水,都會在秋天的時候,獲得收穫。

在婚後的婆媳關係裡,也是一樣的道理,婆婆不應該在兒媳需要幫助的時候,將其拒之千里,應該把兒媳看做自己的女兒,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

這樣,兒媳才會在婆婆晚年的時候,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給婆婆營造一個溫馨的晚年生活,把婆婆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看待。

如果婆婆從兒媳進門那一刻,就開始壓制兒媳,將自己的私心強加在兒媳身上,還認為,兒媳給自己養老是義務,對她不好,也無所謂。

以為不付出,就能在秋天收穫甜美的果實,但在現實中,往往會給不懷善意的人,一記響亮的回擊。

雖然在婆婆的晚年,作為子女都會贍養,但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付出,和那些敷衍了事的贍養,從本質上就會差別很大,曾經是種下的苦果還是樂果,在晚年,就會顯現無疑。

“俺65歲,到兒子家裡養老,兒媳孫女待俺如客人,俺很後悔”

02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因果迴圈的過程,你怎麼對待他人,最後在你最無助的時候,就能顯現出來。

吳臘梅(化名)就一個兒子,早年喪偶,是她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兒子拉扯大,如今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並且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她開始有了安享晚年的想法。

兒子在一家外企上班,待遇相當不錯,而兒媳只是一個普通的護士,再加上家境一般,當年結婚的時候,婆婆就當著兒媳的面,表示過不同意,還說了難聽的話:“我覺得你就配不上我兒子,我兒子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姑娘。”

那時候,兒子是不顧一切的堅持,吳臘梅才勉強的妥協,卻在彩禮上,自作主張扣了一萬元,婚禮現場一度出現不和諧的聲音,但她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事後跟親戚朋友說:“她就值這麼多錢,我這算給的多了。”

剛結婚的時候,兒子想把吳臘梅接過來一起住,順便孝敬孝敬母親,但吳臘梅並沒有同意,自己有退休金,每月兒子還會給生活費,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隔三差五出去旅遊,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這也讓兒媳長舒了一口氣,遇到如此婆婆的苛刻,真不知道在生活裡,如何面對。

“俺65歲,到兒子家裡養老,兒媳孫女待俺如客人,俺很後悔”

03

在兒媳懷孕的時候,由於身體反應很強烈,兒子跟吳臘梅商量過多次,希望母親能來照顧照顧,但吳臘梅從開始就對這個兒媳不滿意,內心難免有些嫌棄,心想:這兒媳還沒伺候我呢,倒先讓我伺候她了。

吳臘梅就一直拖著,說自己身體有些不舒服,直到孩子出生了,才從老家出發。

來了以後,吳臘梅覺得兒媳太矯情,自己覺得活得不還如保姆呢,心理上也出現不平衡,平時嘮叨不斷。

但懂得護妻的兒子,平時總是跟吳臘梅對著來,一點不都為老媽說話,還說什麼,讓把兒媳當女人看,將來晚年會幸福,氣頭上的吳臘梅哪裡聽得進去啊,也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平時看在兒子的份上,也是收斂了不少,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圍繞著孩子的矛盾,逐漸開始升級,婆媳二人見面如同陌生人,一天也說不上幾句話。

例如,吳臘梅覺得給孩子的水果要削皮,兒媳就會說水果的營養都在皮上;吳臘梅覺得飯菜多放油、多放調料有胃口,兒媳覺得清淡一些好;孫子比較調皮,每天吃不上幾口飯就跑路,吳臘梅會端著飯追孫子,兒媳見了就會說:“孩子這些壞毛病,都是當奶奶的拐出來的。”

這一系列的矛盾,讓吳臘梅心存怨氣,她心想:辛苦一輩子了,到了該享福的時候,卻在這像個老媽子一樣,還不招人待見,索性不管他們了,回家。

第二天,就找了藉口,說自己身體每天心慌,可能是在這大城市裡住的不習慣,要回老家休養一段時間。

“俺65歲,到兒子家裡養老,兒媳孫女待俺如客人,俺很後悔”

04

回到家,吳臘梅還盤算著,婆媳之間雖然有矛盾,但我也伺候過她,不至於對我怎樣,兒子是我一手養大的,晚年也差不到哪裡去。

從此,繼續過上悠閒的生活,白天想吃什麼吃什麼,打牌、嘮嗑,晚上跳廣場舞,四處遊玩,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

不久後,兒子又來電話,說:“媽,我老婆想去上班,希望您能再幫照顧幾年,等孩子上學了,您就可以徹底休息了。”

此刻的吳臘梅,面對兒子的請求,並沒有直言拒絕,而是以身體不適為由,推遲一段時間再說。

吳臘梅還常跟街坊鄰居說:“伺候兒媳,看孩子,累出病來還不是自己受著,每天這麼瀟灑的活著,沒病沒痛就是給孩子減輕負擔。”

反覆幾次,吳臘梅用同樣的話推辭著,做兒子、兒媳的也明白了意思,此時,不僅兒媳對這個婆婆傷透了心,連當兒子的都有些無語了。

“俺65歲,到兒子家裡養老,兒媳孫女待俺如客人,俺很後悔”

05

時間總是匆匆而過,吳臘梅的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沒有以前那麼硬朗,陰天就會腿疼、胳膊疼,有時甚至疼到下不了床,無助的時候,讓她感到很強的孤獨感。

看著別人家其樂融融,晚年的孤獨感越來越深,每次兒子給生活費的時候,吳臘梅都會問:“兒啊,啥時候回來啊,我想見見孫子。”

兒子都以工作繁忙為由,說過段時間,兒媳呢,也不願意帶孫子回去,說孩子的學習更重要。

偶爾回去一趟,婆媳之間不說話,孫子也對這個奶奶很陌生,就匆匆離開了。

再到後來,吳臘梅的腿腳不利索了,已經無法自食其力,兒子就把母親接了過去,再次來到這個家的她,感覺就像是寄宿一樣,完美沒有幸福感。

兒媳每天把飯端給她,一句話不說就離開了,孫子也從來不到她這個房間裡,對她形同陌生人。

兒子平時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匆匆就睡下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吳臘梅經常聽到,兒媳、孫子在客廳裡的歡聲笑語。

吳臘梅獨自躺在床上,經常夢到孫子圍繞在身邊,全家其樂融融的幸福景象,一醒來,發現是個夢,心裡感到格外的淒涼。

今年已經65歲的吳臘梅哭訴道:“後悔當初不管他們啊,如今看似給我養老,雖然餓不著,但內心裡是空虛的,真是悔不當初啊。”

“俺65歲,到兒子家裡養老,兒媳孫女待俺如客人,俺很後悔”

06

人生看似漫長,其實很短,善良會積累下了甜美的果實,自私一樣會慢慢長成惡果。

人到晚年,是否能幸福,全看年輕時候的如何對待家人,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有時候並不是兒媳記仇,而是在兒媳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得到婆家人的挺身而出,失去建立親情關係的最好時機。

導致晚年的時候,兒媳雖然不會欺負婆婆,但也不會用心的照顧,純粹是敷衍瞭解,走過場。

吳臘梅在年輕的時候,並沒有用一顆真心去接納兒媳,讓兒媳在忍耐中度過,雖然心中不至於恨,但多少有些心結沒開啟。

因為沒有與兒媳、孫子建立感情,導致雖然住在同一個房子裡,但如同陌生人,晚年的婆婆。就像一位寄宿的“客人”。

婆媳相處,從第一次相見,就應該坦誠相待,既是為了兒子的幸福婚姻,也是為自己的晚年考慮,一旦錯過最佳時機,在晚年,惡果就會慢慢長大。

人心都是肉長的,在建立婆媳關係時,只要拿出真心,以心換心,多一分包容與理解,種下的善果,同樣會在晚年開花結果。

心存善意,和諧的家庭、幸福的晚年自然而來。

--END--

圖片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41 字。

轉載請註明: “俺65歲,到兒子家裡養老,兒媳孫女待俺如客人,俺很後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