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13日從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了解到,被稱作“友好九條”的《北京市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年)》已於日前印發。“友好九條”明確提出,人行橫道訊號燈綠燈時長設定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出行實際,保證老年人安全透過。(10月14日《北京日報》)
據瞭解,“友好九條”主要從居家生活、家庭關係、社群環境、健康支援、智慧應用、交通出行、社會參與、公共服務、人文環境等方面營造老年友好環境,針對當前在公共服務、交通出行、智慧應用等領域存在對老年人不夠友好的現象提出瞭解決方案。其中,在出行這一點上,就特意點到人行橫道訊號燈設定要充分考慮老年人出行實際,這一點顯得太“友好”,值得推廣。
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老弱體病,耳不聰、目不明,反應遲鈍,判斷能力較弱,操控能力下降,表現在走路上,速度變得慢。而人行橫道綠燈時間如果過短,老年人根本沒有辦法透過。有時候會遇到,老年人走到一半,綠燈變紅燈了,多數路段中間沒有“安全島”,老年人進不得,退也不得。再加上有的司機缺乏良善之心,對老年人的緩慢表示不滿,喇叭亂叫,老年人更害怕了,走得也就更慢了。據報道,曾有多位市民向記者反映,北京豐臺區豐益橋、朝陽區雙井橋下十字路口、東城區廣渠門內大街和幸福大街交會的十字路口等地,人行訊號燈綠燈時間短,行走較慢者無法在綠燈時間範圍內透過馬路。其實,這種情況在許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綠燈時間短得很是離譜,甚至只有三四秒,即便是“飛人”也過不了。對於綠燈時間短的人行道,許多老人只能眼睜睜地“被”闖紅燈。據瞭解,人行道訊號燈是以行人1米/秒的速度進行設定,這基本可以滿足行人在綠燈時間透過馬路,但卻排除了老年人這個特殊的群體。具體的路段,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情況,要對老年人表現出該有的“友好”。
老年人在人行道上失去生命也不是個別現象。至於出交通事故的更不少。當然,這與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識不強有關,2020年9月27日,蘇州常熟尚湖大道某公交車站附近,一名老人在車流中橫穿道路,被一輛貨車撞倒並捲入車底,事故導致老人右腳粉碎性骨折。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有的道路設施在設計時並沒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年齡特點”。減少老年人交通事故,這需要一方面增強老年人的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在道路設施方面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出行實際,減少他們的出行障礙,更有安全感。訊號燈考慮老年人出行實際值得推廣,希望各地都能夠儘快行動起來。(王軍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