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澳大利亞莫里森政府“反華”動作不斷,針對臺海和南海問題發表了一系列不當言論。本以為中美元首會晤後莫里森政府能有所改變,未曾想其仍對華保持敵意。要知道中國與澳大利亞既無歷史矛盾,又無現實衝突,莫里森政府頻繁挑釁中國又能得到什麼好處?這不,澳媒給出了答案。
澳大利亞對中國敵意有多深,先看幾個事例。上個月底,澳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公開表示,一旦臺海發生戰爭,澳大利亞是“有義務”幫忙“保護臺灣”的。
接著,澳議員埃裡克·阿貝茲鼓吹道:澳政府應當放棄多年以來一直堅持的“一箇中國”政策,並與臺灣方面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因為雙方存在大量的共同點。
到了11月份後,澳大利亞人的話更加肆無忌憚。澳防長彼得·達頓叫囂道:中國大陸沒有權利統一臺灣,若美國政府表示派兵“保護臺灣”,作為盟友的澳大利亞不參與到其中是難以想象的。不僅如此,達頓還在接受採訪時抹黑中國,暗示中國在澳從事“間諜活動”。
隨後,澳內政和教育部兩位部長髮布聯合宣告,稱將更新“反外國干涉高校”指導方針,以加強對入境外國留學生的“審查和保護”。此舉也存在針對中國的意思,畢竟澳大利亞國際留學生大部分來自中國。
除了莫里森政府現任官員積極炒作臺海問題外,已卸任澳官員也加入到了“反華”序列中。一位名叫吉姆·莫蘭的澳前陸軍少將談到中國事喊話道:未來3到10年後的日子裡,一場圍繞臺灣的戰爭將會打響,屆時澳軍也得參與到這場衝突中。
此外,莫蘭還叫囂稱“如果澳政府不制止中國大陸的行為,待其從臺海脫身後,下一個就是澳本土了,所以澳方要增加軍費以對抗中國”。
透過前文所述事例可以看出,澳大利亞人的“反華”動作越來越頻繁且漸顯激進,甚至到了動不動就要跟中國“一決雌雄”的地步。
當然,從中澳兩國的地理位置和利益關聯來說出現這種情況是極其不正常的。正常的情況應是,由於中澳兩國貿易規模的擴大,雙方的關係應更加緊密才對。就算達不到推杯換盞的地步,但也談不上“動武”。
就像中日關係一樣,日本政府雖一直跟著美國圍堵中國,但是在官面上日本人幾乎不會發表要“保護臺灣”之類的言論。如今美國、日本還沒站出來,澳大利亞就忍不住上場了,究竟是什麼在背後推著莫里森政府往前走?
除了美國在背後故意挑撥中澳關係外,澳大利亞《金融時報》11月21日發表了一篇報道,認為莫里森將炒作“中國威脅”變成了選舉的一種手段。
據悉,澳大利亞將於2022年5月舉行大選,由於在疫情控制和疫苗接種等事情上毫無建功。在《澳大利亞人報》最新舉行的一項民調資料中,澳現任總理莫里森領導的政黨支援率只有47%,遠遠落後於反對黨工黨的53%。
在佔據主場優勢的情況下,莫里森所在政黨比反對黨低了6個百分點,而離大選只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倘若莫里森在這段時間內拿不出傲人的成績,明年大選時極有可能落敗。
於是,他只能在短時間內透過製造“中國威脅”來煽動民族主義、製造恐慌等情緒來提高支援率。另外,莫里森若積極“反華”,還有可能獲取美國人的幫助。
不過,在澳媒看來一味地跟著“反華”可能不會給莫里森帶來想象中的好處,反而有可能讓澳捲入美國的軍事謀算,進而使澳大利亞陷入孤立地位。
一週前,中美元首舉行會晤,美國總統拜登突然一改常態強調道:美國堅持“一箇中國”政策,不會支援“臺獨”,這與同時期澳政府大肆炒作“臺海”議題的行為截然相反,讓澳大利亞在外交政策上處於不利地位。所以,莫里森利用與中國對抗來為自己造勢的行為不會獲得成功。
現今,莫里森政府對華政策都要透過“中國威脅”稜鏡來看待,這是一種極度政治化、單一性的外交政策,致使澳國內理性聲音被淹沒在“爭當對抗中國榜樣”的滿足感之下。對於澳大利亞整個國家來講,這種在中美競爭中提前打光外交子彈的行為,已經使澳大利亞“騎虎難下”,澳未來的路將會更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