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終於盼來的離婚明星狗血大戲,居然這麼無聊”

由 鍾離綺琴 釋出於 綜合

對此,作為看客的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和意見嗎?歡迎點評哦
很高興與大家見面,請多多指教。
指聽Vista看天下
最近,有檔節目比我想象的“糊”。
還記得這個打著“離婚明星夫妻單獨相處”旗號的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一開始宣傳,網友們可是興奮的不得了。
有人發起投票“最期待上節目的夫妻”,得票高的基本分為兩類——
要麼是像宋仲基宋慧喬這種,原本甜甜的愛情突然急轉直下,讓外界意難平的;
要麼就是離婚時沒那麼體面的,比如動了刀子的張雨綺袁巴元,或者是深陷出軌風波的賈乃亮李小璐。
節目上週正式開播,但跟當初網上的討論盛況相比,卻顯得冷清了不少。
01
像“離婚夫妻再聚首”這種情節,大家期待的也無非是兩樣:要麼是舊情難
忘的曖昧,要麼是劍拔弩張的狗血。
但反正,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
沒看到乾柴烈火,沒看到狗血撕X,最大的感覺反倒是——憋屈。
第一對夫妻,李英河和鮮于銀淑,兩人都是上世紀70年代的國民演員。本來是娛樂圈的模範夫妻,卻在結婚26年後突然宣佈離婚。
離婚至今已經過去14年,雙方也都沒有再婚。
還沒等兩人見面,鮮于銀淑跟兒子兒媳的幾句抱怨,已經為觀眾勾勒出了他們當年的婚姻圖景:
“經常有酒局,一週七天,有六天都是凌晨回家。”
“蜜月旅行也只去了兩天就回來了。”
“從來沒有兩個人獨處過,要麼是孩子,要麼是朋友。”
從種種細節來看,這顯然曾是一對非常典型的傳統夫妻——
男方愛玩愛應酬,而女方則在家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情感。
儘管在前妻面前少言寡語,李英河卻不是情感匱乏的人。
面對工作人員時隨和又健談,而且根據節目組的介紹,“是這片區域的人氣王,接連不斷地收到聚餐邀請”;
出發去跟前妻獨處的房子,還不忘周到地給鄰居準備了年糕作為見面禮。
看到這裡,有網友開始評論:“好了,已經知道他們為什麼離婚了。”
畢竟,熱衷交際不愛回家的爸爸,任勞任怨卻總是抱怨的媽媽——像這樣相處模式,同為東亞價值體系下的中國網友簡直太熟悉了。
前一陣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渣男”陳嶼,也是類似的形象。也不能說他對生活沒有熱情,但好像總是不會把熱情用在伴侶身上。
這大概是如今年輕人最厭惡的婚姻模式之一。
有不少人聯想起家裡的某個女性長輩,感慨“這樣沒有情感回饋的婚姻,還不如干脆結束。”
《三十而已》裡的情節,是鍾曉芹憤而離婚後獲得了新生,失去了妻子的陳嶼則幡然醒悟,開啟了追妻模式。
在大家的想象中,事情也本該是這樣發展——“那個男人總是對妻子的付出習以為常,只有離婚後日子過的一團糟,他才能懂得家庭的寶貴。”
然而讓人沮喪的是,節目中呈現出來的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從家裡出發之前,李英河吃著自己煮的冷麵,還不忘放上點音樂,日子過得似乎頗有情調。
倒是看起來“逃離火坑”的鮮于銀淑,對待這段感情始終耿耿於懷。
帶上了幾大箱子衣服、食物,甚至出發前特地去理髮店做了髮型,還會想“他會不會拿我當做一個女人看待呢?”
驅車前往節目組準備的房子,“看著距離一點點變短,想起了過去的很多事情。”
兩個人見面之後,場面更是一個比一個尷尬。
節目的錄製地是在韓國的清平湖,這恰巧也是兩個人第一次約會的地方;
鮮于銀淑以為這是前夫給自己的小驚喜,帶著點期待問:“有(跟節目組)說過選在清平嗎?”
得到否認的回答後,有點不爽地翻了個白眼。
在追憶過往時,她那句“不覺得時間可惜嗎”的感慨,讓女主持人直接飆淚,觀眾聽了也都倍感唏噓。
但是坐在對面的李英河,就……看起來也沒什麼反應嘛,甚至還有幾分不知所措。
跟很多人想象的“分開就是解脫“不同,離婚後的鮮于銀淑依然在負責給李英河找房子、裝修,甚至共用同一個打掃阿姨。
再看兩個人的相處方式,對這段關係更加習慣和留戀的,好像反倒是那個本該被視為“逃離不幸婚姻”的妻子。
一個讓很多人感到扎心的細節是,在吃晚飯的時候,鮮于銀淑提到自己會向掃地阿姨打聽李英河的近況,比如有沒有出門、最近在幹什麼。
然後她帶著點期待地反問前夫:“阿姨在你家也會說關於我的事情吧?”
李英河:“沒有,從來不說。”
有人說像是在看女方的單口相聲。
你看,觀眾本來期望看到的,是“今天的我對你愛答不理”的爽劇情節,是冷漠丈夫的悔不當初;
結果等來的依然是妻子的“熱臉貼冷屁股”,還是所有人都能看見的那種。
這可太氣人了。
02
《我們離婚了》的憋屈氣質,不止在於沒有大快人心的反轉劇情。
更重要的是,觀眾能感受到當事者的痛苦,卻發現無法解決他們的痛苦。
這在另一對年輕嘉賓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幾乎每個看完節目的人,都恨不得衝進螢幕讓他們兩個按頭複合。
男方崔烤肉30歲,女方柳紫蘇28歲,兩個人都是事業有成的影片博主。
如果說李英河和鮮于銀淑是剃頭挑子一頭熱,那麼這對離婚剛滿7個月的前夫前妻,看起來依然是滿滿“雙箭頭”。
剛一見面,男方掐住衣服顯擺自己的胸肌和腹肌,女方超級配合地捂嘴驚呼:“啊,真的瘦了呢!”
兩個人一起吃飯、一起洗漱,男方還幫女方撩頭髮,看起來跟普通的情侶沒什麼兩樣。
到了睡前,彼此間湧動的曖昧和試探氣氛愈發濃厚。
先是崔烤肉推三阻四地不去睡覺;
柳紫蘇雖然說了不下十遍的“今天好睏啊”,但依然抱著枕頭,靠在對方臥室門口沒完沒了地閒聊。
傍晚他們站在房頂露臺上,崔烤肉突然脫口而出:
“我很喜歡這個房子,要不以後我住到這裡,你住到隔壁吧。”
“你離開家之後,我會經常聽到門鎖的聲音,以為你回來了”
看到這兒,相信不止一個觀眾在內心無聲狂叫:“為!什!麼!還!不!復!婚!”
但這是個離婚節目,而大多數離婚夫婦,生活中都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對於崔烤肉和柳紫蘇來說,這個矛盾是男生的父親。
崔烤肉是個老來子,父親已經80多歲了,非常大男子主義,性格也火爆。
他一直看不慣紫蘇,覺得她“不懂規矩”——不給丈夫做飯、不跟長輩打招呼、逢年過節不上門問候。
本來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問題雖然難辦,但並不是在婚姻內部無法解決的。
大不了少跟對方的父母接觸,畢竟兩個人感情深厚還有個孩子,總不至於為此就鬧到離婚的地步。
但崔烤肉的父親又不僅是脾氣差,說話更是難聽。
在節目中,不顧5歲小孫女就在身邊,直接放話“這個女人無論是做女人還是做母親,都是零分”。
而烤肉也提到,在當初兩家人籌備婚禮的時候,父親因為費用問題和紫蘇媽媽發生了爭執,當面說過非常難聽的話。
婚禮雖然順利舉辦了,雙方的心裡也有了芥蒂。
儘管已經過去這麼多年,在談到母親被罵的時候,紫蘇還是捂著眼睛哭了。
在這段感情中,女方當然是受害者。但當節目呈現出了更多細節,“誰該為此負責”這件事就變得愈發模糊不清。
在採訪中崔烤肉曾經提到,父親常常把“我是要死的人了”掛在嘴邊,而他作為兒子,“一聽到這話就很不忍心”。
在節目中,父親的強勢也是顯而易見的。聽說兒子要跟前妻見面,當即翻臉:“我覺得不怎麼樣。”
而當烤肉反駁“她性格就是那樣比較小心的”,又被罵:“可不像話啊,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女人!”
指責男方“沒能保護好妻子”當然很容易,但如何解決父親的道德綁架,沒有人能給出方案。
至於改變一個80歲老人的固執偏見,更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這也讓被兩人甜到的觀眾,與他們一起陷入了兩難的糾結:
一方面是可惜他們的感情,心疼孩子的未來;
但再想想紫蘇又要回頭面對公公的辱罵——“那可能還是不要復婚比較好”。
03
於是有人說,看了這個節目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遠離婚姻長命百歲”。
畢竟,即便是看起來最瀟灑的李英河,也算不上從婚姻中全身而退。
與“操心的妻子”形象一體兩面的,常常是“強調自己付出的妻子”。
鮮于銀淑會幫李英河找房子,但同時也會說“你住的地方這麼好,都是多虧了我”;
還會引用小姑子的話,暗示自己的“偉大”。
付出後渴望回報,當然是人之常情。
但另一方面,對於自我意識顯然很強的李英河來說,這些付出並不見得重要。
《幸福三重奏》裡的于謙其實也是類似的丈夫——愛玩、喜歡交朋友,但對親密關係的情感需求並不是特別強烈。
當時觀眾之所以全去吐槽于謙,一方面是因為妻子白慧明實在是過於“懂事”;
但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依然是夫妻關係。
人在婚姻裡總要做妥協的。因為在親密關係中,即使是合理地堅持自我,也有可能傷害到另一半。
就像李英河熱愛社交,卻無法滿足銀淑的情感需求。
我們當然可以指責他曾是一個自私的丈夫,不顧家,也不在乎妻子的付出。
可如今,這段婚姻關係早在14年前就已經結束,他也不再有任何遷就的義務。
甚至在前妻一直有意無意地提到“複合”這件事時,都始終沒有接話。
《我們離婚了》這檔綜藝,本意是在韓國離婚率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試圖展現“離婚後夫妻的相處模式”。
節目一開始的時候主持人也提到,相比之前婚姻破碎就變仇人的情況,如今的很多離婚夫妻正在開始嘗試正常而和睦地相處。
沒想到,卻嚇壞了很多還沒結婚的人。
這或許是一種下意識的保護機制——當發現自己解決不了某個困境,那就從一開始避免自己踏入這個困境。
其實,我在看到兩對嘉賓的糾結時,也覺得他們不如根本就沒有遇上彼此。
但事實是,在壞事情發生之前,你永遠無法預知自己是不是選對了。
節目中邀請的精神科專家曾談到“會給人生造成最大壓力的事件”,前十項中有四個與婚姻相關。
帶給人壓力的或許不止是婚姻本身,更是對於“選錯”的擔憂。
我們在討論現實中的很多難解的婚姻悲劇時,經常將解決辦法推向“這樣的人就不該選擇結婚”。
但這或許暗示了一個人人都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我們並不是總有能力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為伴侶做出的忍耐,有一天可能會爆發;
一開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問題,最後卻可能變成無法解決的大山。
或者就拿最直觀的例子來說:一對夫妻約定丁克,幾年後其中一方後悔了。
這是背叛嗎?能夠被理解嗎?
我們看多了書籍中、電影中毫無芥蒂的浪漫故事,卻常常忽略了那些灰色的角落。
就像在晚餐時,崔烤肉談到了獨自撫養女兒之後,更加理解了紫蘇當年的育兒壓力,並認真地說對不起;
然而在聊到父親的態度,卻只能以含糊其辭來結束對話——那是他無法改變的部分。
作為人生中最私密的關係,外人很少有機會能看到一段婚姻的全貌;
在這一點上,《我們離婚了》恰好為我們展現了更加複雜的婚姻圖景。
其中有感情的錯位,有不夠勇敢的反抗,有難以改變的現實,也有遺憾與釋然的撕扯。
而這些充滿著“不完美”的故事也在提醒著旁觀者,生活是由一個個複雜的、充滿雞毛蒜皮的小事組成的。
婚姻沒有過來人,人生更沒有所謂可以一勞永逸的“避雷秘籍”。
或許想明白這點,也能讓我們更加大膽地做好生命中的每一道選擇題。
畢竟,哪怕偶爾選錯了,也不代表未來就此完了。
大不了就像網友們勸說鮮于銀淑的那樣:“放下吧,就當是買錯一筐水果那般,不要再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