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著幸福的河流——望城區駐龍山縣洗車河鎮工作隊扶貧記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18日訊(長沙晚報通訊員 田振 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一灣綠水穿過古色古香的吊腳樓,點點薄霧籠罩著兩岸的飛簷翹角。初冬的清晨,龍山縣洗車河鎮熱鬧非凡,村民們紛紛來到鎮上趕集。叫賣聲、歡笑聲匯入這條古老的河流,一同匯成了幸福的交響。

長沙市望城區駐湘西州龍山縣洗車河鎮對口幫扶隊隊長鄧望站在涼亭橋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時,清晨的第一抹陽光正照在橋上。此刻,扶貧點滴在鄧望的眼前浮現。

流淌著幸福的河流——望城區駐龍山縣洗車河鎮工作隊扶貧記

2017年初,望城區計劃未來4年共拿出4000萬元對口幫扶洗車河鎮脫貧,並派駐幫扶工作隊開展扶貧工作。2019年初,第一批來洗車河鎮扶貧的幹部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回到瞭望城。

“透過多次請纓,我終於來到洗車河這個美麗的地方。”2019年3月,鄧望和其他兩名隊員接替第一批隊員的扶貧工作,來到了洗車河。

“這裡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特別多,我很想為他們做點事情。”鄧望在鄉鎮工作多年,還分管過教育醫療工作,剛來時對“空心村”的現象很有感觸。

扶貧隊在洗車河衛生院走訪

“每次望城的專家來鎮上義診,最忙的就是中醫醫生。”於是,鄧望下定決心幫忙把衛生院的中醫館建起來。

在洗車河鎮衛生院寬敞明亮的中醫館大廳,74歲的田金蓮告訴筆者:過去看中醫只能去幾十公里以外的縣城,“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可以治病。”田金蓮患有多年的風溼,近日來透過針灸好了很多。

“衛生院剛開了中醫館,大家都評價好。我們就來了。這裡確實搞得好。”梁春豔一歲的兒子感了冒,醫生透過推拿治療效果很好。

“留守老人大多患有肩頸病、風溼病,中醫館及時解決了他們的病痛。”院長向林介紹說:“衛生院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鄧隊長的關心,更離不開望城區的支援。”

“看一個醫院搞得好不好,首先看兩點:醫風醫技和老百姓的滿意度。精神面貌影響著服務品質。”目前,鄧望正在衛生院推行6S精益管理,初見成效。扶貧隊把務實和服務的精神帶到了這個貧困山區——從理念到行動,他們用全部才智改變著這裡的貧窮落後的面貌。

流淌著幸福的河流——望城區駐龍山縣洗車河鎮工作隊扶貧記

近兩年來,扶貧隊對接醫療專家3批次80餘人赴洗車河開展健康義診,診治3200餘人次。望城區共投入246萬元,對洗車河中心衛生院住院樓、停車坪進行提質改造,完善急需醫療裝置,援建村衛生室,讓城鄉公衛服務差距進一步縮小。

“一邊是留守老人,一邊是留守學生。都是弱勢群體,更需要關注。”在洗車河鎮九年制學校,這所鎮上唯一的學校,鄧望總牽掛於心。

在鄧隊長的幫助下,錄播室的開通,讓更多老師得到鍛鍊,提高了教學的水平。”該校教師姚劍群介紹到,扶貧隊組織開展“公益夏令營”、“講述雷鋒故事”、“寫一封信,牽一雙手”等系列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近四年來,望城區累計投入近600萬元對洗車河學校的基礎設施、教學裝置進行更新完善。

校園越來越漂亮了,在扶貧隊積極推廣下,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傾情支助貧困學生。

“望城是雷鋒的家鄉,雷鋒的精神融入血脈。我是一個父親,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知道這些留守兒童沒有父母陪伴的缺失,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鄧望與姚劍群交流著班上留守學生的情況,正在牽線愛心人士支助班上的困難學生。

“不僅僅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扶貧隊還幫助我們發展產業。”提到了工作隊,洗車河鎮鎮長賈美亮告訴筆者,讓他記憶猶新的最是2019年夏天扶貧隊幫果農賣黃桃的往事。

“黃桃產業是上一批扶貧隊開始發展的,2019年黃桃初有成效,全鎮產量超過了10萬斤,銷售是首要問題。”2019年8月是黃桃銷售的旺季,不幸的是鄧望因公負傷,左腳兩處骨折住進了醫院。

“當時,我們勸他回長沙療養,他說要幫果農賣黃桃,不能回去;我們要給他安排同志照顧,他說,千萬不能給鎮裡添麻煩。”賈美亮介紹,儘管鄧望一個人在縣骨傷科醫院躺了半個月,卻幫忙對接了長沙等地的銷售市場,並發動組織線上電商銷售,最終打贏了這場“銷售戰”。去年進一步打響了知名度,今年洗車河黃桃供不應求。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鄧隊長及扶貧隊創新、服務的理念。這恰恰是貧困落後山區的幹部們要不斷解放的思想。”賈美亮意識到:精神才是貧窮的根源,而扶貧隊是幹部的榜樣。

“除了銷售,能人是關鍵: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市場走。”談到鄉村產業發展,鄧望著眼於發揮能人大戶的帶動作用。

在天井村,沿著新修的產業路蜿蜒而上,茶園錯落有致,果園長勢喜人。

“這兩年,扶貧隊來了,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檔立卡戶彭運動正要去果園務工。

他介紹說,天井村曾是遠近聞名的“光棍兒”,因為太窮,小夥子難娶到媳婦。“去年我在果園、茶園務工,收入上萬元。村裡有產業了,村裡人可以在家門口務工,如今,外出打工的人少了。”

流淌著幸福的河流——望城區駐龍山縣洗車河鎮工作隊扶貧記

2019年,在外從商20餘年的天井村村民穆傑在扶貧政策的支援和工作隊的幫助和鼓勵下,返村創業,種植茵紅李、黃桃、紅心獼猴桃300餘畝,黃金茶300餘畝。其中,由於成功的經驗和利好的利益分配模式,26戶貧困戶紛紛自發入股種植茵紅李。

“我從事水果銷售20多年,不愁銷售,如今扶貧隊幫忙把產業路修好了,我還要擴大種植。”穆傑興奮地指著遠處的荒山,計劃明年把它們都變成果園。

近年來,扶貧隊引導和培養了黃維成、穆傑、魯平、宋宏成等一批返鄉創業能人。他們是洗車河鄉村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流淌著幸福的河流——望城區駐龍山縣洗車河鎮工作隊扶貧記

近兩年時間,扶貧隊幫扶洗車河鎮665人脫貧,並因地制宜的在多個村發展“一村一品”,鞏固培育了以水果、茶葉、油茶、中藥材為主導的特色產業,實現開發4276畝,2975人受益,樹立了當地穩定脫貧的支柱。

流淌著幸福的河流——望城區駐龍山縣洗車河鎮工作隊扶貧記

曾經,這條古老的河流,因為貧窮,越是美麗,越讓人心碎。

如今,這群最可愛的扶貧人,讓河流更美麗,讓陽光更溫暖,讓鄉親們更幸福。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72 字。

轉載請註明: 流淌著幸福的河流——望城區駐龍山縣洗車河鎮工作隊扶貧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