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風高浪急,更見砥柱中流。
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
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
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英雄的中華兒女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
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
深刻詮釋了英雄本色,
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平凡與偉大。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出征武漢的醫務人員們
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
黨員、幹部帶頭拼搏,
人民解放軍指戰員、
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民警奮勇當先,
廣大科研人員奮力攻關,
社群工作者日夜值守,
物資保障人員勇挑重擔,
快遞員冒疫奔忙,
環衛工人起早貪黑,
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
千千萬萬志願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
△出征武漢的醫務人員們
一個個凡人善舉所點亮的,
既是一個國家的溫暖記憶,
更鑄就了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
尊重科學、命運與共”
的抗疫豐碑。
疫情中,最打動你的是哪一個瞬間?
是那些除夕夜
在請戰書上摁下的手印,
那些面頰上被口罩勒出的印痕,
那些充滿水汽的護目鏡,
那些防護服上
“我是黨員”的醒目簽名,
還是一對對伴侶
“隔門相望”“隔空擁抱”?
回眸一個個
樂觀昂揚、飽含深情的瞬間,
一幅幅堅定勇毅、義無反顧的畫面,
一句句樸實無華、發自肺腑的話語,
記錄了中國人曾經在困境中
怎麼樣奮力搏擊。
年過八旬的鍾南山 ,
明知疫情嚴峻,
卻硬是擠上餐車,
向著最危險的地方去。
△鍾南山
膽囊手術後的張伯禮 ,
本該靜養臥床,
卻偏要連軸轉,
調侃與武漢人肝膽相照。
△張伯禮
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 ,
忍住下肢疼痛,
拖著蹣跚的腳步,
奔走在危重病人身邊。
△張定宇
幾個月白了頭的陳薇 ,
眼裡佈滿血絲,
一頭扎進實驗室,
鼓勵同事“精神不能退”
……
△陳薇
大戰當前,逆行不是選擇,而是使命。
生命至上,初心就是方向,堅如磐石。
你一定不會忘記,
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的日子,
鍾南山難抑的熱淚。
這淚水,
是為識大體、顧大局的
武漢人民而流,
更是為前赴後繼的白衣戰士而流。
“學醫很辛苦,
但是透過抗疫
他們懂得了當醫生的價值。”
如果你敬仰鍾南山,
請你用心聆聽,
他對年輕後輩的期許:
“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
我們更要加倍努力。”
△鍾南山給學生上課
你一定不會忘記,
為了推進中西醫結合治療,
張伯禮把武漢當成了家。
每兩個月,他要回去,
去看康復的病人,
再去療愈更多的“家人”。
“志願者們說每個人多流一點汗,
聚集起來就成了及時雨”;
如果你敬佩張伯禮,
請你用心體會,
他對“人民才英雄”的感悟:
“感染治癒後的醫務人員,
挽起袖子就獻出了寶貴的血漿”
……
△獻血漿的志願者
如果你點贊張定宇,
也請你為他們豎起大拇指。
把11歲的兒子託付好,
醫生塗盛錦
和同在隔離病房工作的妻子曹珊
以車為家,堅持了將近1個月;
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家屬
默默捐獻了逝者遺體,
只為更多人獲得生的希望。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57名
黨員醫務工作者,
沒有一個逃兵!
△以車為家的塗盛錦和曹珊
如果你欣賞陳薇,
也請把鮮花和掌聲送給他們。
113天,
每天凌晨三四點,
“踩著油門往前衝”。
先後兩期、616名志願者
參與疫苗臨床試驗,
年紀最大的84歲;
累到想哭的時候,
他們最愛唱起,
《咱當兵的人》!
△陳薇與84歲的志願者
誰不是血肉之軀?
可是他們,
只聽祖國一聲號令;
誰沒有父母兒女?
可是他們,拋家舍業,
只為天下蒼生康寧。
我曾在心中默默祈禱:
與死神掰手腕的白衣戰士,
你們一定要保重自己。
今天,
我向你們深深俯首:
從冬到春,
你們為我們堅守了太久,
付出了太多。
我致敬你,周寧 ,
在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後,
你居家隔離寫下“自愈日記” ,
安撫了一顆顆絕望的心。
痊癒後再度請纓,
你一次次流著熱淚,
為那些被重新點燃的生命。
△周寧
△周寧的“自愈日記”
我擁抱你,陳靜 ,
你帶領護士們
走入紅區時的必勝手勢,
你進行感控檢查時的硬核喊話,
你搶救病人時默唸的“家人在等你”,
都讓我懂得:
火神山,沒有神。
撐起火神山的,
就是如你這般
常在丈夫面前掉淚的小女生,
就是千千萬萬你我之中,
挺身而出的平常人。
△陳靜
△陳靜(左三)與同事們
我也曾日夜當起“雲監工”,
急盼人間奇蹟從一片灘塗拔地而起。
今天,我要把這注目獻給他,
在工地堅守83天的“80後”小夥兒尹典 。
△尹典
15個箱式板房,
30輛汽車的重量,
尹典和工友們手抬肩扛,
為搭建火神山醫院
搶出整整4小時。
負壓病房風管鬆動,
汙染區隨時危及清潔區,
尹典強自壓下“會不會中獎”的恐懼,
把10分鐘的維修當作“賭命”。
毅然告別時,
他悄悄把3歲女兒的臉
看了一遍又一遍,
告訴她“爸爸要去建造一座
消滅病毒怪獸的城堡”。
安然歸家時,
他把所有和火神山有關的
證件當做勳章,
贏得一句:“爸爸真牛”。
△尹典和女兒
披星戴月,他們不知疲倦,使命必達;
捷報傳來,他們功成身退,無問西東。
今天,
我要把這致敬獻給他,
火神山醫院警務室的
“90後”民警燕佔飛 。
正是有了他和同事的堅守,
1萬多名建築工人、
4000多臺施工機械有序穿梭,
醫院2900多名病患絕對安全。
△燕佔飛
我還要致敬一群人,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他們中,有的意外受了傷,
治療後仍要返回工地;
有的把全部工錢買成牛奶,
悉數捐給醫務人員;
有的哪裡缺人哪裡去,
不計報酬不叫苦
……
△好心人為醫務人員捐贈牛奶
火神山,沒有山,
卻有山一樣的肩膀。
你連著我,我連著你,
扛起了一座城,護住了一國人。
疫情如魔,
嚇不退“95後”女孩兒甘如意
4天3夜的騎行返崗。
夜深了,她就拼命騎;
摔倒了,她再爬起來。
雨水和淚水,
分不清哪個鹹,
“單位需要我”的念頭,
卻始終清晰。
△甘如意
民警施虎不會忘記,
這個名字
和他女兒小名一樣的女孩兒,
怎樣從全部淋溼的衣服裡,
小心翼翼地掏出返崗證明。
醫院的同事不會忘記,
面對眾人的點贊,
她只笑著說了一句:
“因為我姓甘,所以不怕苦”。
△甘如意的通行證
△甘如意的返崗證明
疫情如魔,
擋不住葉九思
送去1500多份救命藥的匆匆腳步。
自己的車子騎壞了,
就把女兒的車子拿來用;
三條褲子磨壞,
又有兩雙鞋子磨穿。
身為慢性病患者,
他深知停藥有多麼危險;
作為退伍軍人,
他時刻牢記退伍不褪色。
他和一批批志願者排起的長隊,
連起了江城剪不斷的生命線。
△葉九思
△葉九思為病患送藥
疫情如魔,
敵不過陳爾真 和148名
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
隊員的拼盡全力。
白色的戰袍記住了,
55天救治
332位危重患者的生死時速;
防護服上的編碼標記著,
跪在地上給病人
做胸腔閉塞引流的妙手仁心;
櫻花、黃鶴樓的手繪圖案見證了,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手足之情。
△陳爾真
△寫滿148個名字的防護服
疫情如魔,
攻不破李德青
和社群工作者們
逐戶排查築起的第一防線。
她制定戰“疫”民情圖,
將5358名居民
按照紅、綠、橘色分類管理;
高齡獨居老人的藥品“彈盡糧絕”,
她又和同事冒著風險去醫院領取
……
△李德青
甲狀腺癌的病史,
提醒她切忌過勞,
可她覺得:
“我乾的就是這份工作,
趕上了就要衝上去。”
四五個月不著家,
她也惦記著88歲的老父 。
誰知老人的一通電話,
撫平了所有焦慮:
“我也是老黨員,
知道你沒時間回來看我,
我也不想讓你分心。”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
千千萬萬個社群中的滄海一粟,
拼出了中國戰疫的壯闊圖景。
人間大義,遍地英雄。
億萬個李德青式的浪花一朵,
推動了同心抗疫的歷史巨瀾。
△李德青與同事制定戰疫民情圖
65萬個城鄉社群的
400多萬名社群工作者,
拉起了人民戰爭聯防聯控的銅牆鐵壁!
9000多萬名共產黨員
關鍵時刻衝在最前,
讓鮮紅的黨旗高高
飄揚在基層黨組織的堅實堡壘。
今天,還有一個群體,
我們也要致敬。
他們第一時間趕往疫區,
見證生死之間的勇敢堅持;
他們用真實的筆觸鏡頭,
記錄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
95天,通宵達旦,
董倩 感到最難的一次,
是面對蔡利萍。
這位重症病房的護士長,
剛剛失去摯愛的丈夫,
她的身後,幾重門內,
還有那麼多命懸一線的病人,
還有一群義無反顧的“孩子”需要指引,
還有連夜奮戰的外地同仁需要協助
……
“我要讓你活”,
是他畢生守持的信念。
“我要讓更多人活”,
也是她餘生要為他存續的信仰。
△董倩採訪蔡利萍
以生命捍衛生命,把感念長留心底。
以堅強告慰堅強,讓悲痛化為力量。
風浪再大,
摧不倒14億人的眾志成城。
苦難再多,
壓不垮愈挫愈勇的中華民族。
人民的英雄!
英雄的人民!
總有信仰與精神,
引領我們築起新的長城。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綜合時代楷模釋出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