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發生後,原本暮氣沉沉的西方世界彷彿被打了一劑“雞血”。幾個月前,“喀布林時刻”讓“美國回家了”引發熱議,現在西方又歡呼“美國回來了”,連帶北約也從“腦死亡”中滿血復活。
▲ 美國借烏克蘭危機綁架他國對外政策,尤其是歐洲各國,面對各種潛在危機,前途叵測。(漫畫 | 劉蕊)亂象背後是一個更加宏大的世紀命題:西方究竟是在重振,還是在沒落?
一百年前,德國曆史學家斯賓格勒提出“西方的沒落”,認為西方逃不出盛衰興廢的“歷史週期率”。一百年後,國際金融危機、民粹運動興起特別是特朗普上臺後,“西方的沒落”成為熱詞。
然而,俄烏衝突爆發後,“歷史終結論”的提出者福山第一時間發文,預言俄羅斯的失敗將使“自由的新生”成為可能,西方民主從衰退中重新振作,迎接新高潮的到來。從華盛頓到倫敦,西方充滿了“戰勝國”的亢奮,“歷史終結論”捲土重來。
事實果真如此嗎?從烏克蘭奔來的這隻“灰犀牛”,給西方帶來的究竟是迴歸重振、新一輪擴張的開始,還是迴光返照,西方中心時代謝幕,多極化時代加速?塵埃落定前,需要冷靜觀察。從一城一地的得失進退,放眼更寬廣的視野,不難發現西方世介面臨著深刻的危機。
一、安全危機
歐洲安全很大程度上是北約與俄羅斯互動博弈的產物。此次俄烏衝突的源頭是冷戰後北約的五次東擴。遏制戰略之父喬治?凱南和進攻性現實主義代表人物米爾斯海默早就警告,擴大北約是個錯誤,必將自食其果。俄烏衝突是冷戰後歐洲安全治理長期無視俄安全關切的結果,也事實上宣告了以北約為主體的歐洲安全治理架構的徹底沉淪和失敗。
首先,軍備競賽的“潘多拉”魔盒再次開啟。近來,歐盟以及德國、丹麥、瑞典、波蘭等30個國家先後宣佈增加軍費開支,提高國防費佔GDP比重。瑞典、芬蘭準備放棄中立國地位,北約正在籌劃第六次擴張。不少專家分析,歐洲正迎來二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備競賽潮,這將使歐洲日益籠罩在軍事化的陰雲中,地區安全愈發難以保障。
▲ 2022年3月15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表示,匈牙利必須遠離俄烏衝突,“對於世界大國來說,中歐只是一個棋盤,匈牙利也只是一枚棋子”。其次,核戰爭風險浮上水面。普京下令將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威懾力量置於高度警戒狀態。拜登放棄核裁軍的競選誓言,轉向強化核軍備,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力。法國最近成功發射改進型超音速核導彈,強化核威懾和打擊能力。波蘭公開表示歡迎美國在波蘭境內部署核武器。多國人士擔憂,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核戰爭風險從未像現在這樣高。第三,危機變得更加曠日持久。幾乎所有軍事分析家都承認,無論西方怎樣擴軍援烏,俄羅斯政府和民眾都不會屈服。美國對烏軍援已超過30億美元,各種進攻性重武器源源不斷運進烏克蘭,進攻、報復、再進攻、再報復的惡性迴圈無限上升。
烏克蘭正在成為歐洲新的巴爾幹。一百多年前薩拉熱窩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場本可以避免、本可以短期結束的區域性衝突,被無限推高、放大,歐洲化為廢墟。
▲ 隨著烏克蘭危機深入演進,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被西方社會無限推高。英國雜誌《新政治家》在2022年4月的封面文章中將其稱作“我們這一時代的英雄”。古希臘以來西方就有悲劇傳統,這次歐洲又將成為主角,而導演正是美國。美國的劇本是,擊敗俄軍、顏色革命、西方全勝,而歐洲正在為這樣的狂想付出慘烈代價。
二、經濟危機
過去一個多月來,西方對俄製裁可謂登峰造極,甚至不惜動用“SWIFT”這一金融“核武器”。然而令全世界大跌眼鏡的是,俄羅斯經濟雖然受到較大沖擊,卻並未傷及筋骨。拜登在訪問波蘭期間曾揚言“盧布即將淪為瓦礫”,但實際情況卻不同。俄央行資料顯示,盧布兌美元在3月11日觸底後逐漸走高,3月底已回升至衝突前水平。
▲ 2022年4月13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點名中國和印度,警告所有試圖削弱西方對俄製裁的國家都將面臨“經濟後果”。美國康奈爾大學歷史學者馬爾德認為,從20世紀實行封鎖禁運的效果來看,經濟制裁往往適得其反。美西方此次對俄製裁,只能說是再次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從目前來看,這輪超級制裁的“迴旋鏢”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首先,美元信譽正加速喪失。當G7各國凍結俄外匯儲備,甚至對俄扔下SWIFT這一金融“核彈”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懷疑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可信度。前美聯儲和財政部官員佐爾坦?波扎爾判定,以美元信用為基礎的“佈雷頓森林體系2.0版本”已經“腦死亡”,而以大宗商品為基礎的“佈雷頓森林體系3.0”正在崛起。其次,美西方在通脹泥沼中越陷越深。一季度,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創下32年來最大漲幅。美國原油價格上漲了近40%,歐洲天然氣價格升至1年前的10倍以上。美國3月通脹飈出8.5%的歷史新高,美聯儲治理通脹的能力受到市場質疑。歐元區(19國)3月消費價格指數增長7.5%,遠超預期的6.6%,創1999年歐元誕生以來的最高值。
▲ 歐洲跟隨美國步伐制裁俄羅斯,卻發現自己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再者,加劇了供應鏈“斷鏈”風險。全球70%的氖由烏克蘭、40%的鈀由俄羅斯供應,而這兩種材料在晶片生產中至關重要。據供應鏈風險管理公司Interos的資料,有2100多家美國公司和1200家歐洲公司在俄羅斯至少有一家直接供應商,如果包括間接供應商,這一數字將達到30萬家。隨著西方對俄製裁延伸蔓延,與俄烏原料繫結的西方高技術產業將不得不為此買單。
三、人道危機
從歷史上看,歷次危機最終受傷的還是普通老百姓。據聯合國統計,俄烏衝突已造成至少1000萬烏克蘭難民,其中400多萬人湧入歐洲國家。分析人士指出,這將是二戰以來歐洲規模最大的一次難民潮,歐洲正面臨著2015年難民潮後另一次極限考驗。
7年前的敘利亞危機中,超過200萬難民湧入歐洲,給歐洲經濟社會帶來巨大挑戰,造成的影響和衝擊延續至今。如今,面對更大規模的難民潮,歐洲國家表面笑臉相迎,實則心力交瘁。同時,美英作為戰爭鼓風機、離岸平衡手,在難民危機中表現出了教科書級的精緻利己。
▲ 2022年4月,越來越多的烏克蘭難民湧入墨西哥北部邊境蒂華納市,等待入境美國。整個3月,美國只接收了12名烏克蘭難民。
據《泰晤士報》報道,截至4月初,有3萬多烏克蘭難民申請英國簽證,僅有500人獲批。而美國更絕,承諾接納10萬烏克蘭難民,3月僅接收12人。對歐洲來說,所有的痛只能自己扛,烏克蘭危機的人道災難將在傷痕累累的歐洲身上劃開新的刀口。即便如此,在西方眼裡,政治始終大於人道,利益始終高於人權。3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人道主義局勢決議草案進行投票,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除中俄投下贊成票外,美英法3大常任理事國全部投了棄權票。烏克蘭的人道危機遭到西方國家的集體無視。
這並不令人意外,同樣的戲碼曾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反覆上演。此時此刻,仍有超過900萬阿富汗人民掙扎在飢餓邊緣,數十億美元“救命錢”遭美國扣押。西方口中的人權,和平時不過是霸權的遮羞布,戰亂時就是霸權填飽胃口的“人血饅頭”。
四、政治危機
如果說安全、經濟、人道危機是俄烏衝突在西方肌體上留下的外傷,那麼真正要命的,是造成內傷的政治危機。一些西方政治精英盡情消費烏克蘭危機,而在背後,極右民粹的“另類西方”正在加速崛起。
對於俄烏衝突,最興奮的莫過於民粹勢力。與美西方建制派將俄羅斯抹黑為“兇手”“殺人犯”不同的是,在反建制派、民粹、極右勢力眼中,俄羅斯卻成為“保守派的雄獅”。
最大的風向標,無疑是法國總統選舉。4月10日的第一輪投票結果顯示,極右翼領導人勒龐強勢殺入第二輪。西方主流媒體大為驚恐,認為西方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一面是俄羅斯在烏東發起的強大軍事攻勢,一面是西方民粹勢力發起的強大政治攻勢,媒體拼命炒作勒龐當選將意味著“普京的勝利”“北約的瓦解”。
▲ 2022年4月13日,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總統候選人勒龐表示,如果她在大選中獲勝,法國將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勒龐同時表示,不應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在美國,特朗普在躍躍欲試,準備東山再起。拜登並未獲得戰時總統的“聚旗效應”,支援率短暫上揚後,下挫至新低。埃默森學院最新一項民調顯示,如果2024年拜登和特朗普再次對決,特朗普將以45%對42%獲勝。更令西方擔憂的是,面對高通脹、難民潮,以及糧食、汽油價格暴漲的民生之痛,越來越多民眾對西方傳統政治敘事,甚至制度、道路產生懷疑。最近在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選舉中,武契奇、歐爾班這兩位西方眼中的“異類”取得勝利,其打動人心的口號正是不反俄、低油價、顧民生。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民主、民粹都是玩概念,民生才是真命題。揮舞制裁大棒、製造民主神話、編織反俄敘事,不過是精英的自編自導,人民需要的是和平與麵包。
▲ 2022年4月14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發言時稱,美國不打算向俄羅斯企業家返還其因制裁而被扣押的資產,而是要“用更好的方式利用這些資產”。世界範圍內,西方普世價值遭遇前所未有的塌方。世界見證了“民主”與“主權”的變戲法,美西方在阿富汗、伊拉克假民主之名搞侵略,是扼殺主權的“劊子手”,在烏克蘭搖身一變成了捍衛主權的“衛道士”。
更多的雙重標準令人拍案驚奇,正如有媒體總結的,西方標榜言論自由,卻封禁俄方聲音;標榜私產神聖,卻肆意凍結沒收俄個人財產;標榜體育精神,卻無端對俄運動員進行政治打壓;標榜藝術無國界,卻無端驅逐俄藝術家;標榜醫者天職,卻拒收俄方病患;標榜學術無界,卻叫停與俄教育合作。不得不說,所謂自由,是美國任意擺佈他國的自由;所謂普世,是西方強加給全世界的標準。
▲ 美國以“民主燈塔”自居,卻始終無法正視自身的“民主赤字”及美式民主千瘡百孔的現實。(漫畫 |劉蕊)
危機不僅給西方,也給各國帶來了挑戰。解決問題的出路,當然不是什麼西方的重振、霸權的復辟。西方的沒落,霸權的倒掉,恰恰是歷史的新生。“後西方時代”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應當做好準備,迎接世界多極化、文明多樣化、國際關係民主化新紀元的到來!
來源:微信公眾號“朝陽少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