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迴歸25週年 | 廖宜建:為京港兩地把握新時機,攜手開拓更好的未來

今年是香港迴歸祖國25週年、恰逢我加入匯豐銀行25年,更是我履職港區北京市政協委員第5個年頭,深感榮譽與責任並重,付出與收穫同在。一路走來,我很榮幸能見證內地與香港人員往來日益密切頻繁,經貿合作更具廣度、深度和速度,並能參與其中。我一直以此為契機,發揮港區政協委員“雙重積極作用”,為深入京港合作建言獻策,為香港經濟的繁榮穩定盡心出力。

香港迴歸25週年 | 廖宜建:為京港兩地把握新時機,攜手開拓更好的未來

擔任北京市政協委員五年來,我圍繞金融、創新、開放和增進民生福祉積極發聲,履職盡責。我很高興地看到,更多北京的企業選擇香港作為投資基地,利用香港“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很多港資企業傾向北上投資,看重的正是北京在科技、教育和政策等領域的優勢。

香港迴歸25週年 | 廖宜建:為京港兩地把握新時機,攜手開拓更好的未來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已不可與十年前同日而語。疫情延宕反覆、地緣政治風險再起,供應鏈瓶頸尚未緩解、全球通脹水平高企以及氣候危機迫近,疊加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加劇已存在的失衡和風險,或將進一步阻礙全球經濟復甦程序。同時,全球加速向低碳經濟轉型,科技創新空前活躍,世界競爭格局出現新的變數。

京港兩地面對相同的挑戰,也有各自的優勢和短板。作為一個小型開放型經濟體,香港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尤其敏感。要重拾增長的動力的關鍵,在於提升支柱產業的優勢,推進創科發展的步伐,並扣緊 “十四五”規劃。北京同樣進入創新發展、提質增效新階段,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及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數字經濟為主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範疇中許多都是香港產業的優勢所在。

可見,深化京港高質量合作正當時。兩地應繼續在資金、科研資源、人才、和市場空間等領域優勢互補,以綠色、數字、創新、開放為重點,推動京港合作走深走實,並在國家發展中擔當引領作用。

香港迴歸25週年 | 廖宜建:為京港兩地把握新時機,攜手開拓更好的未來

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我也深感肩上的擔子之沉、責任之重。為更好地發揮政協委員的“雙重積極作用”,我積極參與香港社會事務,密切聯絡商界和基層群眾,一方面,宣傳基本法、香港國安法、新選舉制度和中央惠港政策;另一方面,透過與市民面對面的交流,瞭解他們對政府的訴求和對金融業發展的期望。今年,我還作為新一屆選委會委員,有幸參與並且見證了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的行政長官選舉,看到來自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的選委們為香港的未來鄭重投下一票。我相信新一屆特區政府定能為香港的繁榮穩定開啟新篇。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仍需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重尋長期增長動力,我將繼續立足本崗本行業,發揮行業優勢,為京港兩地把握新時機,攜手開拓更好的未來,為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不遺餘力,做出貢獻。(作者系市政協委員,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

供圖/北京市政協辦公廳宣傳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編輯/譚衛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08 字。

轉載請註明: 香港迴歸25週年 | 廖宜建:為京港兩地把握新時機,攜手開拓更好的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