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對華強硬之聲越來越多,議會政客在這當中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團長比蒂科夫批評相對溫和的法德兩國試圖單方面主導歐中關係,呼籲歐盟對華採取一致立場。上週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高票通過了一份挺臺報告草案,副議長卡斯塔爾多對該報告進行辯解,稱歐盟不能對中國“侵略性漸增”的外交政策保持沉默。
德國是中國在歐盟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是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但德國國內的對華強硬聲音也是不絕於耳。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主席魯斯武姆近日煽動說,歐洲企業在和中國做生意時,必須要認清人權等不可逾越的紅線。他還要求歐盟對中國享有的市場準入設立更嚴苛的條件。
美國把中國當成冷戰對手,全力對華施壓,惡化了中國的整體外交環境。歐洲政壇會將中國受到的壓力看成他們對華關係可以利用的槓桿,在包括“人權”在內的涉華問題上打破以往默契,放大言行尺度,一方面刷自己的政治存在感,一方面強化自己與中國打交道的地位,試圖讓中國做更多讓步。
中國要對中歐關係的基本性質和麵貌有充分認識,也要對我們有能力在對歐關係中充分維護自身利益有信心。我們還要看透一些歐洲政客想在此時趁火打劫、能撈什麼便宜就撈什麼便宜的猥瑣政治心態,不被他們假大空的那套表演所惑,將這些判斷作為我們制定對應策略的基礎。
必須看到,中國離歐洲大老遠的,我們從沒有惹過他們。近代以來全是歐洲列強侵略中國,今天也是他們主動伸過手來,干涉中國內政。立陶宛以打破一中原則默契的方式發展對臺關係,遭到中方抵制,歐方反過來說中方實施“脅迫”,這分明是政治流氓邏輯。一些歐洲人分不清這當中的是非了,自我利益中心主義嚴重膨脹。
西方被美國這個流氓頭子帶壞了,流氓習氣嚴重擴散。不過這個世界並不全由西方說了算,今天的中國已經很強大了,這決定了西方可以製造扭曲的意識形態,但卻無法像一個多世紀前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那樣來規定當前和今後的中西關係。
中歐關係的最實質部分是經貿合作,它的本質必須是平等互利的,意識形態在這裡充當不了貨幣。看看中國大街上跑著多少德國車,中國女性使用了多少法國化妝品,又有多少歐洲品牌在中國市場上找到了一根關鍵支柱,中國資本的流入又帶給了歐洲多少工作崗位,我們就可以確信,歐洲雖產生被中國趕超的焦慮感,但他們經不起同中國的“分道揚鑣”。對華強硬過過嘴癮可以,真要一一轉化成行動,那他們是與歐洲自己的未來過不去。
德國股票綜指DAX的30家企業在華經營額平均佔其總經營額的15%,其中關鍵車企的在華銷售比例甚至比這個數字翻倍。一項民調顯示58%的德國受訪者願意為實施強硬的對華政策而蒙受一定經濟損失,把同樣的民調放到中國來做,人們也會選擇寧肯犧牲利益而對歐洲強硬。但有趣的是,中歐貿易一直在不斷增長。
歐洲施行的“民主體制”更容易釋放極端情緒,歐洲的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透過“民主”方式上臺的,今天的右翼政黨也在以當地的合法途徑擴大影響。中國則穩健平衡得多。我們該反擊時必須針鋒相對,但同時無需與歐洲激進政治勢力進行一來一去的緊密糾纏,我們需要更有智慧地處理對歐關係,把握有利於雙方的大局。
中美對立,歐洲在美國那邊的行市同樣會悄然上漲。特朗普對歐洲橫了一陣,拜登很快就向歐洲露出諂媚的笑臉。然而美國從阿富汗強行撤軍讓歐洲痛感美國不可靠。中國越有定力,我們將越有更多機會看美歐之間的各種推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