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劇報告:第四屆僑商峰會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僑商發展

  深圳8月12日電 (蔡敏婕 陳啟任)第四屆僑商峰會12日在深圳舉行,峰會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僑商發展”為主題,海內外政、僑、商界的專家學者在峰會上縱論全球僑商如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海外的華人華僑已超6000萬,其中,僑商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成熟的生產能力、廣泛的政商環境和營銷網路,具有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是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力量。

觀劇報告:第四屆僑商峰會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僑商發展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在會上稱,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意味著從“引進來”戰略向“走出去”戰略合作 陳驥F 攝

  深圳市政協副主席王大平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以及配套的商業服務體系的建立,將會吸引更多的海外僑商資金、高新技術產業迴流,這種向心力帶來各項產業的發展,將向內地輻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首先要把“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放在東南亞地區,因為該地區和中國陸路相連,而且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透過建設鐵路和湄公河航運的開通,可以把這些物資運送到中國,中國的工業品可以運至中亞地區,同時,由於東南亞地區華人華僑資源豐富,可以為雙方專案“穿針引線”,將會帶來大量商機。

  對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稱,目前有人建議把粵港澳大灣區的英文翻譯改為“China bay(中國灣區)”,要形成一個世界級的城市群,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意味著從“引進來”戰略向“走出去”戰略合作,“過去我們吸引的是港澳地區資源,今後要攜手港澳地區資源一起走出去,在‘一帶一路’上拓展新的市場。”

  曲建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裡,既有工業化的後期城市,也有工業化的中期甚至初期的城市,經濟發展具有差異性,對於僑商來講,這是寬度很大的投資產業帶,具有前所未有的機遇。

  “值得關注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外‘走出去’。為了佔領國際市場,深圳有大量的IT的企業已經在‘一帶一路’上設廠,深圳將成為僑商與內地投資者聯合實施‘走出去’的新平臺。”曲建表示,今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時候,企業將依託僑商資源,在“一帶一路”一起“走出去”。

  僑區要發展關鍵在僑商,僑區是築巢,僑商就是引鳳。華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林勇認為,要把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做好搞活,才能用好僑商的海內外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裡起到示範作用。

  “以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為例,自2013年成立以來,為海內外產業專案提供智力支援,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很大,現在要與潮州官方建立高等研究院,拓展為產學研結合的理工學院,這也是中國目前的發展動力。”林勇稱,對於汕頭的華僑實驗區的建設,他認為可以利用僑智發展資訊化的產業和城市結合體,其中,人工智慧、新能源、基因與醫藥工程等新興產業應成為僑區發展首先選擇的產業。

  “華僑實驗區不僅要做貿易特區,還要做與‘僑’相關的各種經濟產業,例如,可以發展共享經濟。”林勇認為,潮商實驗區要有華僑聚居區,那麼華僑華人在“老家”才有安居地。(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53 字。

轉載請註明: 觀劇報告:第四屆僑商峰會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僑商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