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無人機或拯救航母 航母真的會被替代嗎?

由 秋長紅 釋出於 綜合

  無人機或拯救航母 是否會成真

  中國導彈終結航母時代?美刊:無人機或拯救航母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8月30日發表題為《航母時代結束了嗎?》的文章,作者為克里斯托弗·考恩,編譯如下:

  幾十年來,核動力航母一直是美國實力和威望的終極象徵。這些航母具有極其強大的能力,但其造價也貴到令人髮指。不過遠端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武器系統的擴散和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CAW)作用距離的下降,使得未來美國海軍航母艦隊所能發揮的作用(至少在一場重大戰爭中)受到了質疑。

  力量投射需要有效進入和控制行動區域。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旨在阻止或阻礙對方進入這些區域,即便對方進入了這些區域,也要確保對手無法取得行動區域的控制權。精確的遠端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巡航導彈和先進的地對空導彈系統的持續發展,正日益讓軍事大國建立反介入/區域拒止“防護圈”或者“堡壘”,一旦水面艦船和航母進入這些區域,它們將面臨很大危險。中國的兩種“航母殺手”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和東風-26)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擁有大約900海里(1海里約為1.85公里)的射程,而東風-26的射程大約在1800到2500海里之間。

  東風-21D

  讓人對美國航母的未來提出質疑的不僅僅是對手的武器發展。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的作用距離和多樣化一直在穩步下降,海軍的縱深打擊能力亦是如此。目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聯隊包含62架飛機——以“大黃蜂”F/A-18艦載戰鬥機和“超級大黃蜂”F/A-18E/F艦載戰鬥機為核心,其平均作戰距離僅為496海里。未來艦載機聯隊的核心F-35C在這方面略有所改進(630海里),但這種飛機的有效載荷更小。

  這些數字表明,在美國航母能夠發起攻擊的距離和對方攻擊美國航母的距離之間,兩者的差距正變得越來越大。這種差距使得美國航母在過去幾十年裡所扮演的“海上機場”角色變得危險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如何才能讓航母發揮作用?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增加艦載機聯隊的作戰距離。能夠從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的射程外發起縱深打擊的艦載機,對於航母的持續生存至關重要。為F-35C配備外部或保形油箱是一個選擇。為艦載機新增遠端無人飛行器是另一個選擇。

  福特級航母首艦福特號下水

  不過,美國海軍或許應該重新考慮航母的作用了。考慮到導彈技術的發展,航母的一個潛在作用是發射遠端隱形ISR(情報/監視/偵察)無人機,後者能夠為潛艇、艦船或者陸基飛機發起巡航導彈攻擊提供實時瞄準資料。要使反介入/區域拒止“防護圈”發揮作用,它需要一個龐大的海上偵察平臺網路來建立必要的“殺傷鏈”。透過偵察網路來輔助攻擊,航母戰鬥群可以幫助降低反介入/區域拒止“防護圈”的作用,使己方戰鬥機進入該區域發起攻擊的風險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另外還有機會成本的問題;考慮到建造一艘福特級航母所要花費的巨大代價,一些人爭辯說,把這筆錢花在艦隊的其他地方效果更好。其實,轉而使用較小的核動力航母、組建較大的艦隊會犧牲許多重要能力,但並沒有節省多少資金投入。

  對美國海軍航母的未來構成威脅的挑戰或許是不可逾越的,它們也許會導致航母走上戰列艦的道路。要讓航母繼續成為一種可行的戰鬥工具,就需要對其扮演的傳統角色進行開拓創新。考慮到這些航母面臨著快速發展的新威脅,美國海軍越早應對這些挑戰並去適應它們(或徹底淘汰航母往前走)就越好。  

  X-47B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