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有的高傲,有的自卑,有的熱情,有的孤僻。
顯而易見都是,很多時候家長們還是更希望孩子的性格能更偏向於“正面”,陽光,積極,向上,自信,熱情,友善……
然而,很多時候孩子的性格發展並不因家長的意志而轉移,或者說,不因家長的直接意志而轉移。
事實上,孩子的性格形成是會受父母很大程度上的影響的,但這種影響並不在於家長心裡怎麼想,而在於家長行為上怎麼做。
那些自卑的孩子,家長嘴上肯定也是經常“鼓勵孩子要自信”的,但效果顯然並不如意。
孩子沒主見、不自信?往往和媽媽這3種行為脫不開關係,如果有請及時改正。
1、很少陪伴孩子
很多時候,媽媽都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如果媽媽很少陪伴孩子,對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孩子就容易失去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整個人活在一種害怕被拋棄的情緒之中,滿是不安和彷徨,連本該是最親近的父母都不喜歡自己,還能指望誰來喜歡自己呢?
久而久之,自卑的種子在孩子心底裡生根發芽,孩子再難找回自信。
2、經常打擊貶低孩子
小孩子都喜歡被誇獎,討厭被批評,他們可不懂什麼“滿招損、謙受益”,誇獎與批評,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父母喜不喜歡自己的風向標。
如果媽媽經常打擊、貶低孩子,會讓孩子自己也否定自己,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而且還有很多家長喜歡翻舊賬,孩子之前犯的一個錯誤,不管改沒改掉,總要拿出來重複,不斷提醒,自以為是讓孩子長記性,實際上卻是在強化孩子的陰暗記憶。
在父母不斷的貶低、不斷對錯誤的重複下,孩子會深陷愧疚、羞恥等情緒中,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3、在孩子面前哭窮
許多媽媽都有這種壞習慣,越是守舊落後地區越是如此,她們總在孩子面前哭窮,說自己不容易、說家裡沒錢、說孩子要好好努力賺錢還債……
孩子聽了,信以為真,過早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甚至會把自己當成是父母的負擔、家庭的負擔。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表面上看是節儉,實際上內心深處卻隱含著因為缺錢而底氣不足的深深自卑,與人交往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祝願孩子們都能身心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