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17時,洞庭湖城陵磯(七里山)站水位32.72米,仍超警戒水位0.22米,省水利部門預測退出警戒水位還需3天左右。以7月4日18時漲至32.5米為標誌,城陵磯(七里山)站維持超警戒水位已長達38天,創下新世紀以來洞庭湖超警時間最長紀錄。期間,還兩次超過34.55米的保證水位,持續時間分別達15個小時和40個小時。 今年洞庭湖洪水過程為什麼這麼長?在抗禦長江流域洪水過程中,洞庭湖發揮了什麼作用? 一、暴雨“車輪戰”,水位“連連漲” “接納四水,吞吐長江。”這是對洞庭湖調蓄功能的概括。更具體地說,湘、資、沅、澧四水匯入洞庭湖,總集水面積達26萬多平方公里,除了湖南省97%的面積以外,還包括貴州、廣西、重慶、湖北等省市部分地區。長江透過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河系流入洞庭湖。這些來水匯入洞庭湖後,再透過城陵磯(七里山)一個出口流向長江。因此,城陵磯(七里山)水文站也是洞庭湖水位的風向標。 洞庭湖漲水,主要原因就是流域內降雨偏多。今年以來(2020年1月1日8時至8月7日8時),全省累計降雨量1219.8毫米,較多年同期均值1039.2毫米偏多17.4%。入汛以來,全省遭遇13輪暴雨洪水過程,累計降水量795.1毫米,較多年同期均值760.8毫米偏多4.5%。 降雨匯流後,直接導致匯入洞庭湖的水量增多。今年以來,三口四水來水總量1782.6億方,較多年同期均值1512.3億方偏多17.9%;其中四水來水總量1396.3億方,較多年同期均值1245.9億方偏多12.1%。6月28日8時至7月31日8時,全省平均降雨量達272.6毫米,最大為張家界市556.3毫米,點最大降雨為張家界市桑植縣五道水鎮連家灣925.0毫米;長江三口入湖總水量236億立方米,相當於洞庭湖城陵磯站警戒水位以下湖容1.7倍。 暴雨“車輪戰”,水位“連連漲”。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過程,漸次推高了洞庭湖水位。從本輪過程最低水位30.66米算起,到7月28日13時洪峰水位34.74米,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累計上漲4.08米。 來水不斷,出口也不暢。6月下旬以來,長江中下游突發大洪水,鄱陽湖發生超1998年洪水,長江漢口站7月12日洪峰水位達28.77米,超過2016年的28.37米、低於1998年的29.43米。長江洪水對洞庭湖形成頂託的不利局面,減緩了洞庭湖洪水出湖速度,使洞庭湖形成上壓、下頂之勢,造成洞庭湖水位持續上漲、居高不下。今年,城陵磯與蓮花塘洪峰落差僅為0.15米,接近1998年大洪水時的0.14米,導致洞庭湖城陵磯河段水流嚴重擁堵,出流不暢,城陵磯水位減退速度緩慢。 在長江洪水頂託洞庭湖的同時,洞庭湖洪水也對湘江等四水形成頂託。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7月11日6時,湘江長沙站水位為35.95米,接近警戒水位,但湘江湘潭站流量僅5900立方米/秒。
二、水庫攔洪削峰後再均勻下洩,以時間換空間 洞庭湖防洪最嚴峻的局面,是長江洪峰與四水洪峰“碰頭”,形成惡劣組合,同時湧入洞庭湖。1954年大水、1998年大水就是如此。1998年,長江三口入洞庭湖洪峰流量超過19000立方米/秒,湘、資、沅、澧四水洪峰流量超過30000立方米/秒,而今年三口四水入湖總的洪峰流量也不過23200(7月24日)立方米/秒。 入湖洪峰流量大減的背後,是我省堅持長江流域“一盤棋”,科學排程各大水庫,與三峽水庫協同,一道攔洪削峰,儘量避免洞庭湖水系洪水與長江洪水疊加,為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減壓,彰顯了湖南防汛抗災工作的大格局。 “在高洪水位時,哪怕只上漲0.1米,堤垸出險的機率都將成倍增加。”省水利廳廳長顏學毛介紹。7月4日洞庭湖城陵磯(七里山)站超過警戒水位,並將繼續上漲,預報7月12日左右可能出現超保證水位洪水。關鍵時刻,我省迅速報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啟動三峽水庫對城陵磯補償排程,三峽水庫從35600立方米/秒的最大下洩流量一度壓減至18400立方米/秒。同時,省水利廳對五強溪、託口、柘溪、江埡、皂市等大型水庫開展聯合排程,其中柘溪水庫滴水未洩,配合三峽水庫聯合攔洪削峰錯峰,同時控制洞庭湖區農田澇片排澇泵站對洞庭湖排澇,減少入洞庭湖洪量。據長江水利委員會分析,包括我省大型水庫在內的長江中上游水庫聯合排程,降低城陵磯水位0.8米左右。如果長江蓮花塘站超保並將繼續上漲,按照《長江洪水排程方案》規定,將要啟用城陵磯附近蓄滯洪區。哪怕只是動用一個錢糧湖蓄滯洪區,也會使40萬畝耕地被淹,20多萬人需要轉移安置。可見,水庫科學排程發揮著巨大的減災效益。 6月28日以來,省水利廳先後87次排程四水流域大型水庫,透過反覆利用防洪庫容,三次在長江發生編號洪水和洞庭湖水位上漲的關鍵時期,累計攔蓄洪量68億立方米。我省各大水庫協同三峽水庫排程,為降低長江中下游高洪水位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長江水利委員會測算,在迎戰“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過程中,三次分別降低城陵磯(七里山)站洪峰水位0.8米、1.7米、0.6米,實現了城陵磯地區“不分洪、不潰垸”的目標。 省水旱災害防禦事務中心副主任常世名說,水庫的防洪功能,其實質是以空間換時間:將洪水的全過程削峰填谷,之後再按下游安全流量均勻下洩,使之平坦化,以降低下游水位,降低堤防出險機率。在洪峰到來之前,各大水庫控洩一部分水量,以騰出防洪庫容,攔蓄洪峰,減輕下游防汛壓力;洪峰過後,水庫再加大下洩流量,降低水庫水位,以應對新一輪洪水。 7月18日8時,三峽水庫迎來“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入庫洪峰流量達61000立方米/秒,為三峽水庫建成以來第三位,且這一峰值持續18小時之久。與此同時,三峽水庫出庫流量控制在33000立方米/秒,直接將28000立方米/秒的流量攔截在水庫中,削減洪峰流量超過45%。三峽水庫因此在36小時內快速上漲4米,於7月19日20時達到164.18米,超過建庫以來汛期調洪最高水位163.11米。之後,因預計未來幾日又將迎來新一輪洪水,三峽水庫適當加大下洩流量至4萬立方米/秒左右。長江中下游幹流城陵磯至漢口江段、洞庭湖水位由此轉漲,但漲幅已大為縮小。據省水利廳統計,6月28日以來,四水流域的總洪量達298億立方米,相當於警戒水位下兩個洞庭湖的水量。(資料截至8月10日20點)雖經各大水庫削峰錯峰,但洪水最終還是要匯入洞庭湖,這也使得洞庭湖維持警戒水位以上時間較長。
三、高洪作證,洞庭湖調蓄洪水功能不可替代 為了讓洞庭湖高洪水位儘快消退,從7月28日起,我省所有水庫、水電站在保證工程和上下游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應蓄盡蓄”的原則,最大程度減少出庫流量。其中,各工況正常的水庫、水電站在蓄至正常水位前,僅允許以滿足下游生活、生態的最小出庫流量執行,無生活、生態供水任務的水庫原則上按照“零出庫”流量執行,合力為洞庭湖攔截洪水,也為應對後期可能出現的旱情儲備充足水源。 受益於上述水庫排程措施,洞庭湖各站水位最近一週減退明顯,西、南洞庭湖減退速度快於東洞庭湖。目前,湖南境內沅水、資水、澧水流域各大水庫均已蓄得“盆滿缽滿”,調蓄作用已基本到位(湘江流域東江等水庫由於降雨少,蓄水相對較少),東、南洞庭湖水位減退速度趨緩。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分析,按照三峽水庫維持35000立方米/秒下洩,省內各水庫適度發電(四水合計流量小於3500立方米/秒),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將於8月10日前後退出32.5米的警戒水位。 從7月4日超警戒水位以來,洞庭湖區城陵磯(七里山)站先後於7月12日、7月28日出現兩次洪峰水位,分別為34.58米、34.74米。城陵磯(七里山)站水位32.5米至34.74米間,湖內淨增水量近60億立方米,比三峽水庫由145米漲至155米之間的防洪庫容還大。 透過省內各大水庫與三峽水庫協同排程,洞庭湖的防洪能力正在提升。 根據國務院批覆的《長江防禦洪水方案》,明確了三峽水庫對城陵磯地區實施防洪補償排程,即:三峽水庫水位在145米至155米之間的56.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用於對城陵磯地區的防洪補償,相當於增加了一個荊江分洪區的防洪庫容。7月上旬,我省就是據此報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啟動三峽水庫對城陵磯補償排程。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二級巡視員寧邁進認為,三峽水庫如按城陵磯補償排程,一般年份,我省洞庭湖區基本上可不分洪;遇類似1870年特大洪水,三峽水庫可削減洪峰流量,降低洪峰峰值約30%,配合分蓄洪工程運用,可防止洞庭湖區出現毀滅性災害。 作為長江中游最重要的通江湖泊,洞庭湖年均入湖徑流量達3018億立方米,是鄱陽湖的3倍、太湖的10倍,其調蓄洪水的功能依然不可替代。 “洞庭湖的洪澇問題,除了長江三口來水以外,也可能是由湘、資、沅、澧四水洪水引起的。”省水利廳副廳長羅毅君說,1996年洞庭湖大水,主要就是沅水、資水入湖洪水所致;1999年大水,則以沅水、澧水入湖洪水為主。洞庭湖本身作為長江超額洪水的天然調蓄湖泊,同時也具有調蓄湘、資、沅、澧四水洪水的作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洪水調蓄功能,決定其防洪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