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怎麼養老的問題,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版本。
具體到每個人時,無非有這麼幾種,其一:在家裡僱保姆;其二:去養老院;其三:幾個子女之間實行“輪養”制度;其四:在自己家裡養老,子女每個月湊錢。
前兩種,是有退休金或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老年人,選擇的養老方式。
而對於無經濟基礎或無退休金的老人來說,一般會選擇後兩種方式。因為他們經濟基礎薄弱,只能靠子女的“供養”或“輪養”。
一般情況下是這樣,但也有例外。
就像下邊文章裡講的李大爺,他自己有退休金,但還是堅持讓孩子們每月給其1000元的養老費。
二,真實案例
01
雪上加霜的中年
李大爺年輕時,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妻子身體常年靠藥物維持,最關鍵的是:妻子沒有工作,也沒有醫保,在醫院裡花多少錢全靠自己掏腰包。
那些年,李大爺確實不容易,靠自己的工資,不但要養活三個孩子,還要負責照顧多病的妻子,家裡常常是清湯掛麵的,整年整月連個葷腥味都沒有。
那個年頭,沒有人重視教育,很多孩子上完小學或初中,就開始幹活了。
李大爺的三個孩子,學習一個比一個棒,像一般的家庭,可能父母覺得家庭條件太困難了,會鼓勵孩子早輟學去工廠掙錢。但李大爺卻沒有因為自己的貧困,而讓孩子輟學打工。
大兒李志剛,看到多病的母親和貧困的家庭,偷偷輟學回了家,並準備著怎麼掙錢,救全家人於“水火”之中。
被李大爺知道之後,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推到學校,並告誡他把習學好,就是對家裡的最大幫助。
02
退休後,為還債繼續發揮餘熱的晚年。
三個孩子的上學費用,以及妻子的病弱身體,並沒有讓他萎靡不振,而是時刻寬慰妻子:困難總有過去的時候,你要你能堅持住。
在孩子最需要錢的那幾年裡,妻子病痛加重,真的是屋漏偏逢連陰雨,為了度過這個難過,李大爺把僅有的房子抵押了,但還是沒能留住妻子的生命。
幾年後,孩子們大學畢業,陸續上班掙錢了,想幫著父親一起還債。但李大爺堅決拒絕,說:你們剛上班不容易,以後有的是花錢的地方,自己攢著吧。
李大爺退休了,賬還沒還完。但他也沒閒著,又找了個臨時工,繼續發揮餘熱。
到了65歲那年,身體漸漸地不好了,他跟三個子女說:我老了,身體也出毛病了,幹不動了,你們每人每月給我1000塊的養老金吧,我想找個好點的養老院,讓人伺候著,實在不願意動了。
子女們聽了李大爺的想法,紛紛表示贊同,大兒子堅定地說:你本應享福的年紀,放下重擔,由我們來挑吧。
三,關於老人養老,我想說的幾點建議。
01
甭攀比別人,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就是最好的。
有的人住在子女家裡,卻羨慕著別人可以住養老院;有的人住在養老院,卻羨慕能在家裡養老,並能享受天倫之樂。
其實,這大可不必。
每一種養老方式,都有利弊,沒有十全十美的。
如果你的老年生活,是在養老院度過,那你應該慶幸有專人照顧,有同伴聊天,有別人所沒有的各種好條件,對於老年人來說,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玩、有的陪,就是最幸福的。
如果你經濟不寬裕,只能住在子女家裡或有子女交錢供養,那你應該慶幸,經常能見到子女、享受子孫環繞,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老年人,最應該做的就是知足常樂、珍惜眼前。
02
老年人真正的幸福,不但是老有所養,更是兒女過得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什麼那麼多老年人,自己不愁吃不愁喝,還整天過得鬱鬱寡歡,就是因為操心子女,今天操心這個,明天操心那個,好好的日子,過成了哀怨惆悵、痛苦不堪的生活。
或許,對他們來說,與其希望自己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更希望子女過得快樂和幸福,在他們心裡,什麼都比不上子女過得好。
老年人,要學會簡單、學會放下,兒孫自有兒孫福,相信他們一定可以過好自己的生活。
03
父母有胸懷,子女就有擔當。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表率和榜樣,有的家庭在養老問題上,子女相互推諉、相互踢皮球,而有的子女卻勠力同心,給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風問題和家庭教育問題,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儘管也有後期的因素,但前期的影響是無可代替的。
作為父母,儘自己所能做好榜樣,將來無論如何都不後悔。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子女便是父母年輕時的影子,你有多大胸懷、多大擔當,你的孩子將來就會有多優秀,多努力、多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