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在杭州某培訓機構的展示牆上,貼著很多去往世界各地留學生的介紹。記者 嚴嘉俊 攝
海歸大貶值
早上8點半,小杰一路小跑趕到公司,在最後一分鐘打上了卡。對待這份工作,他是既珍惜、也有些得過且過。
去年從挪威研究生畢業回國後,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可對於現狀,他卻苦水很多。
“我現在在一家無人機公司做設計,我的工作看似朝九晚五,實則隨機性加班。工資嘛……”說到這裡,他有些猶豫:“怪難為情的,就六千。我是工作一年後再選擇出國的,其實出國前,我的月薪是八千。”
兩年的時間,40萬元的花費,至少目前來看,還沒有轉化為可見的收入。在小杰心中,這顯然是一場貶值了的留學經歷。在朋友圈子裡,小杰是一個十分開朗、愛和別人談天說地的人。但對於留學回國後的生活,他卻越來越不願多說。
出國留學,支付相對高額的學費和生活成本;畢業後回國發展,用海外經歷與所學知識換取不錯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曾經,在不少家長和學生的心中,是一筆值得投資的“教育賬”。
可如今,海外留學的價效比早已不復從前。
海歸的心理預期與現實差距到底有多大?快報隨機採訪了50位回國工作的海歸,聆聽了他們回國求職、就業的酸甜苦辣。
父母指責虛度光陰 工作經歷缺少與心理落差 造成“水土不服”
小杰夏天愛穿短袖拖鞋,冬天標配衝鋒衣,平時愛運動和登山。這都是出國前的工作帶給他的“後遺症”。
三年前,小杰從一所大學輪機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按部就班地當了海員。工作就是負責日常輪機的維護,半年出海,半年休假,每逢出海,生活就極其單調,釣魚、游泳已經是最好的娛樂。“這也養成了現在話多、嘴碎的習慣。”開朗的他總是不忘“自黑”。
那時候,拿著8000元的工資,小杰的日子過得也還算瀟灑,只是工作實在枯燥辛苦。一年下來,他攢了些錢,和家裡一合計,還是出國讀個研究生吧,改變一下就業方向。
運氣不錯的小杰,順利申請到了世界百強科技大學的offer,花兩年時間攻讀了產品與系統設計專業,研究船舶上的模組設計。國外的生活很瀟灑,性格開朗的他常和外國朋友一起聚會,其間還談了一個英國女友,可以說過得意氣風發。
學成後,帶著海外所學與經歷,小杰揹著行囊回到祖國。如數量龐大的國內應屆畢業生一樣,他也要面對就業的現實。回國後,小杰幹勁十足,希望能在北上廣打拼一番,可現實卻讓他非常無奈。他給馬士基、來福士等知名外企投出的海量簡歷都毫無迴音。接著,他又廣泛撒網,給所有機械製造公司都發了簡歷,也都石沉大海。在家裡蹲了四個月後,父母越來越焦急,不斷指責他在國外的這兩年是虛度光陰!
無奈的他只好再次降低預期,找了現在每月6000元的工作。
像小杰一樣遭遇的人並不少,懷抱著海外履歷,這些海歸往往希望能敲開一線企業的大門,但求職路上卻佈滿荊棘。
在快報隨機採訪的50位海歸中,僅有11位認為自己在求職階段適應得很好;有28位表示,在求職中發現,相比國內畢業生,自己工作經歷的缺失成了就業的主要障礙;有16位表示,自己對國內的就業形勢並不瞭解;有20位認為,最後找到的工作與自己的心理預設有強大落差。
失意時,小杰總結過自己工資低的原因。他認為,一方面是北上廣地區競爭激烈,和自己一起應聘的不少都是美國常青藤的畢業生;另一方面,近年來留學生越來越多,文憑含金量不復從前,企業在評判海歸時更為苛刻;最後,他認為跟自己所就讀的是傳統型專業有一定關係。
72%海歸畢業後
選擇馬上回國就業
對於大多數留學生來說,回國就業依舊是他們的首選。這與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國內就業機會多、國外難留等因素不無關係。“希望回國與親人朋友相聚”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就業機會增多”成為大家提及的最多話題。
在快報隨機採訪的50位海歸中,本科畢業佔比20%,碩士佔比80%。有72%的海歸在完成留學生活中選擇馬上回國就業,有10%選擇先在當地工作一段時間再歸國就業,還有14%選擇暫不就業。
大多數海歸都有一個共識:國外難留,國內也不錯。對於回國的選擇,不少海歸還提到了國外就業、移民政策、文化融入等問題。近幾年來,國外高校畢業後,想留下來越來越難,很多國家的移民政策越來越苛刻。
就業優勢不明顯
高投入、低迴報
僅有10%的海歸對現狀表示滿意
小費去年9月從英國華威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回國後,她立馬投入了就業大潮。“不順利,太不順利了!”出於個人考慮,她想去上海闖一闖,可當時一輪浩浩蕩蕩的秋招剛剛結束,大企業的崗位需求已經不多。
小費認為,剛回國時,不少留學生都同她一樣,對自己有一種盲目的自信,對自己的競爭力也會有錯誤的判斷。
“當我去面試時,發現同期競爭的都是國內211、985畢業的研究生。而企業相對來說會更認可國內的學校。並且,這些國內名校畢業生大多已經在知名企業完成了2-3段的工作實習。用熟不用生,企業的邏輯我們也能夠理解。”
“本以為語言能為我的求職加一份籌碼,但工作後發現,日常的英語已經足夠,除非你就職於外資企業或語言相關工作。在這樣的基準下,同期應聘者的能力幾乎是持平的,那也就直接導致了薪水的差距不大。”
在快報50位隨機採訪的海歸中,僅有22%的海歸進入外資企業,24%進入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則成為他們流向最多的地方,佔比42%,還有6%進入事業單位,2%選擇了創業。
關於海歸們最不滿意的薪水問題,在我們的隨機採訪中也可見端倪。在50位海歸中,有28%的起薪在6000元以下,最低的只有3500元;起薪在6001元-8000元的最多,佔40%;在8001元-10000元、10001元-20000元和20001元以上的分別佔18%、10%和4%。而近七成的海歸對於回國後的第一份薪水的期待值在6000元以上。
就留學支出來說,僅有8%的海歸每年留學花費在10萬以內,有20%的花費在10萬到20萬之間,花費20萬至30萬的最多,佔比40%,還有24%的花費在30萬到50萬之間,8%每年花費在50萬以上。
高支出形成高預期,低迴報造成心理落差,情緒低落在所難免。
提起現狀,僅有10%的海歸表示對現狀滿意,有36%直接選擇了“不滿意”選項,其餘54%在過渡段掙扎,表示“暫時滿意”,因為“降低預期”是他們求職初期的最大表現。
如今大量留學生歸國,企業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標準,有的企業會根據學校知名度,在求職者薪水中體現一筆“名校畢業費”。但海外高校紛雜,海歸能力也參差不齊,除一份文憑外,一些單位的HR沒有足夠的資訊去判斷一個海歸文憑的含金量。
面對海歸起薪的“低開”,一位知名留學行業人士表示:“用人單位招聘,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其中工作經驗很重要。剛畢業的海歸和其他應聘者比起來,沒有比別人強多少。如果要看海歸的發展,最起碼要等個四五年,甚至是看未來十年。25歲到35歲,10年裡是否能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或者創業成功。”
面對自己高投入、低迴報的現狀,未來發展能否“高走”?在我們的小調查中,大部分海歸在迷茫中還是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他們認為,雖說現在薪水不高,但出國的經歷對自己的成長和思維、能力各方面都有了鍛鍊。
杭州女生6年花200萬留學 回國工作被開2000元底薪
海歸,海外留學後歸國就業人才,曾是高階人才的代名詞。10多年前在人才市場,海歸人才招聘會都設在貴賓室,留學生是搶手貨。而今,這一現狀已發生劇變。
留學生也跟國內大學應屆畢業生一樣,要參加企業招聘會,擠人才市場。甚至有知名企業HR(人力資源經理)放言:現在海歸研究生還不如985高校本科生!海歸貶值了。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