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一個人,獨來獨往,有些事情覺得自己做要好過和別人合作,在缺愛的環境下,更容易培養的是自我的獨立,但更多的,這是一種病態性的不穩定性的獨立。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覺得這樣對小孩好,儘早培養他獨立。
缺愛的結果很明顯,你讓孩子過早地從石殼裡破殼。你以為他還是小孩,但他飽受摧殘的心智說不定比你,比你的父母還要成熟。
比起獨立,我更願意孩子啃老“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句話,好像後半句有時候迫於現實的壓力真的很難做到。慢慢地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
現代的年輕人自信獨立,大多數都是不願意在成年工作時候還留在家中啃老,很多人都是願意透過在外工作賺錢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的。
年紀大了,孩子“啃老”父母還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這位七十多歲的大爺是認識的一個街坊,兒子順利從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工作,結果受不了其中的高強度壓力,辭職了。
然後又找了一份離家近的,雖然工資不多,但是吃住在家裡,父母時常還用退休金補貼一點。
其實老人對自己的老去和存在價值也是非常在意的,人怕老怕的不是年齡,而是年齡帶來的無能和無力,兒女的需要是老人對生活的熱情,這就是生活現狀。
孩子“啃老”在家,其實也是對父母的陪伴
家的本質不是一個住所,而是陪伴,國學大師季羨林曾寫過一篇散文,名為《永久的悔》,在文中,季羨林這樣寫道:“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
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
馬雲說自己後悔建立阿里巴巴,有人說他虛偽,那是因為你只聽見了這前半句,而沒聽他的後半句。
馬雲的後半句說:“我後悔終日忙工作,根本沒有時間陪家人。要是能再活一次,我絕對不會再這樣了。我的妻子說,你並不是我的人,你屬於阿里巴巴。”
在許多國人眼中,掙錢遠比陪老婆、孩子重要,面子遠勝於家庭溫暖。
其實,隨著父母年紀的增長,他們漸漸的失去了勞動能力,甚至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了,這個時候他們非常需要我們的陪伴。
我們“啃老”能夠讓父輩燃起希望,讓他們覺得自己仍然是被需要的,仍然能夠創造價值。同時我們也能夠好好地照顧他們,陪伴他們渡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但對於“啃老”,那只是老人希望留在身邊的現象,但是對於我們年輕人,就要做到不“啃老”,要用自己的實力去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