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塔是一座位於天津海河畔的摩天大樓,高336.9米,是天津環球金融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眾多超高層建築中,津塔既沒有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的“挺拔”,也沒有600米的廣州塔的“婀娜”,這座336.9米高的建築似乎顯得並不時那麼起眼。但這座摩天大樓外觀很“時髦”,呈風帆造型,建築主體結構板邊緣呈摺扇狀橢圓造型,向上收分式設計,比單純的直線延展更具張力,弱化了建築的垂直尺度,具有極強的現代感與視覺衝擊力。
津塔不僅僅是外形上的獨特,更具備在設計建造技術上的難度,尤其是在建築的抗震設計方面,說是“冠絕全國”也不為過。
位於渤海之濱的天津處於地震的高烈度區,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曾給天津帶來了巨大的建築物破壞,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所以在天津建這麼高的一座摩天大樓,抗震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津塔是如何進行抗震設計的。
首先,在摩天大樓的結構選型時,工程師們並沒有選擇高層建築中最常見、技術也最成熟的框架核心筒結構,而是選擇了純鋼板剪力牆的結構作為大樓的核心筒,再從核心筒中伸出伸臂桁架來“握住”外筒。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超高層建築中採用這種具有極好的抗震能力的結構體系。
主塔樓結構形式及鋼管混凝土柱、鋼板牆分佈
與一般的鋼筋混凝土的核心筒相比,純鋼板做成的剪力牆更加輕盈、強度更高,但對施工的精密程度要求也就更高。對於一般的混凝土結構來說,只要將流塑狀態的混凝土澆進模具,再經過一系列的養護和控制,等混凝土硬了以後自然就會成為我們想要的形狀,並且還能自動連線為一個整體。但對於鋼板來說卻不是這樣,要想將堅硬的鋼板連線在一起,就必須採用焊接手段。
在地面上的正常狀態下,焊接本來不是件很難的事,但是在超高層建築中,難度就上來了。建築用的鋼板動輒有幾米,甚至十幾米長,整個鋼板就如同一片輕薄的海苔,在焊接的時候會產生區域性的高溫,如果控制不當,在焊接冷卻的過程中,強大的熱脹冷縮就會使得整片鋼板扭曲變形,留下嚴重的安全隱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工程師們優化了施工流程,將一些區域,如鋼板牆頂部與框架樑預先在工廠焊接成“焊接單元”,隨後運到工地進一步焊接。在焊接過程中,採用了倒退焊接、跳躍焊接等難度極高的方式以控制誤差。
焊接單元示意圖(本圖來源參考文獻1)
津塔的核心筒是鋼板剪力牆,我們再說下它的外框筒,外框筒的設計同樣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
津塔的外框筒用鋼管混凝土作為主要承重構件,注意不是鋼筋混凝土,啥是鋼管混凝土呢?它是在空心的鋼管當中灌注混凝土,這樣被外面鋼管約束住的混凝土抗壓能力就會更強,是很好的抗震設計。
但是問題來了,如何將混凝土灌進細長的鋼管裡面呢?
有人說可以從鋼管頂部灌入,但這樣很容易混入空氣,造成空腔;還有就是將混凝土提升到幾百米的高空再落進鋼管內,經過這樣一波操作,混凝土的效能也會受到影響。那該怎麼辦呢?津塔採用了“頂升澆築法”的施工工藝;簡單點說,就是用高壓泵將混凝土從鋼管的底部“擠”進去,這樣操作,可以保證混凝土內部嚴絲合縫,沒有一點孔隙。
頂升混凝土的內部非常緻密
津塔擁有了純鋼板剪力牆核心筒和鋼管混凝土作為主要承重構件外框筒,大樓本身就很“硬”了,可光是大樓本身“硬”還是不行,如果與地面的連線不穩固,萬一發生了地震或者沉降,大樓整體傾斜甚至倒下來,那危害就大了。
基於此,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要挖一個深深的基坑,讓整棟大樓“坐”進去,大樓“坐”得深,基礎牢靠,就不容易傾倒。津塔的基坑最深達到了32米,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是天津最深的建築深基坑。設計好了基坑,工程人員們從基坑底部又向下打了1514根大大小小的樁,其中最長的超過80米;這些樁就像大樹的樹根一樣,將大樓牢牢地“栽”進了土壤裡,這樣大樓再也不用擔心傾覆了。
津塔基坑施工
看完這篇,津塔的抗震設計是不是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