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黑人弗洛伊德在九泉之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的死讓美國鬧得天翻地覆。前總統在發聲,民主黨在作秀,共和黨建制派在反水,反正都是在跟特朗普政府做切割。
因白人警察對非裔黑人暴力執法致死案,在美國繼續發酵。前總統卡特、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紛紛站臺,聲討種族主義,萬分同情弗洛伊德的遭遇。前總統齊刷刷出來共同站臺,這在美國曆史上絕無僅有。國會眾議長佩洛西帶領一幫民主黨國會議員,在國會大廈門口單腿下跪8分46秒,以示愛民如子,對民負責。
共和黨的大佬們也沒有閒著,他們感到特朗普有些事情做得有點過,也加入了反對特朗普種族政策的陣營。前國防部長馬蒂斯、現任國防部長帕斯塔、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羅姆尼、美國退役四星海軍上將麥克拉文、退役三星海軍上將約瑟夫馬奎爾等,平時深居簡出,隱藏不露,這時都紛紛露臉,好像過去美國就沒發生過種族主義案子似的。由於與特朗普同屬共和黨,有勸告,有批評,有指責,每個人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
重磅出現的是共和黨元老級人物、前國務卿鮑威爾,他的亮相讓特朗普的信譽散落成一地雞毛。鮑威爾指責特朗普違背憲法,違背民主,其謊言和攻擊性言論毀掉了美國的形象,並聲稱要倒戈投票給民主黨拜登。特朗普惱羞成怒,發推回懟“鮑威爾是個非常頑固的人,把美國拖入災難性的戰爭。他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結果沒有,但我們卻發動了戰爭!”
特朗普火力全開,一不小心暴露了美國的國家機密。鮑威爾是小布什總統時期國務卿,他曾在2003年的聯合國安理會上拿出裝作不明物質的試管作為證據,指責伊拉克隱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顯示美國的正義性。
2014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接受採訪時說,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展示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也可能是洗衣粉。鮑威爾拿的是洗衣粉嗎?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拉克?今天我們來揭開其中的面紗。
談伊拉克戰爭,不得不談海灣戰爭。在中東,世俗化的伊朗曾經是美國的盟友。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並扣押美國人質,美伊關係迅速惡化並斷交。薩達姆當選伊拉克總統後,美國為了在中東對抗伊朗,就支援薩達姆政權,並與薩達姆打的火熱,結下革命友誼。在兩伊戰爭中,美國堅定地站在伊拉克一邊,精神鼓勵外加幾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美國不夠朋友的地方是用伊拉克當炮灰拼殺伊朗,結果伊拉克、伊朗兩敗俱傷。
由於受到美國的支援,兩伊戰爭後,薩達姆自信心爆棚,走路都是橫著走,夢想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老大。1990年,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薩達姆親自指揮佔領科威特,並稱科威特是伊拉克的第19個省。科威特是石油大國,美國在中東的小夥伴,這等於動了美國的乳酪,小孩子家太嬌生慣養就會上頭,於是海灣戰爭爆發。不到一個月時間,薩達姆老老實實的從哪裡來,再回到哪裡去。美國本來可以打到巴格達,活捉薩達姆,但老布什手下留情。當然這並不是說老布什心慈手軟什麼的,真要仁慈就不會讓成千上萬的人頭落地。老布什知道撼薩達姆易,撼伊朗難。如果薩達姆死了,伊拉克四分五裂,伊朗會乘機坐大。於是老布什演了一齣戲套用京劇來說叫“捉放薩”。
“9·11”事件後,美國首先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剷除了基地組織。美國認定薩達姆支援基地組織,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此為藉口,對伊拉克開戰。
美國本來想透過安理會把戰爭披上合法的外衣,中國、俄羅斯、法國、德國、阿盟、非盟和不結盟運動都表示反對,2003年3月20日,美國直接繞開聯合國,和英國、澳大利亞、波蘭、丹麥等組成多國部隊共60多萬人,向伊拉克發動代號為“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的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攻勢,宣佈以推翻薩達姆為目標,強調戰爭將“速戰速決”。美英聯軍先後向10餘座城市和港口投擲各類精確制導炸彈2000多枚,其中戰斧巡航導彈500枚。
伊拉克自稱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原來專家和“磚家”都預測可以抵擋一陣子,給美帝一點顏色看。沒有想到戰爭一邊倒,伊拉克這麼不吃打。所謂百萬雄師不過爾爾,許多人舉雙手投降。薩達姆感覺跟美國打正面戰是死路一條,命令軍隊化整為零,打游擊戰。這一化,人間蒸發真變成零了。數10萬共和國衛隊在美國攻入巴格達時,大難臨頭作鳥獸散,瞬間土崩瓦解。
由於實力不在一條街上,不到一個月時間,美國三下五除二就推翻了薩達姆政權。8個月之後,薩達姆在老家提克里特的地窖中被美軍抓獲。3年後,薩達姆被伊拉克法院施以絞刑,實際是誰讓處死的地球人都知道。
鮑威爾手持的試管裡到底是什麼,現在已經無從考證。美國當年以這個理由直接發動伊拉克戰爭,事後美軍接管了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區,然後掘地三尺,沒有找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拉克?
1.鞏固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
冷戰結束,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9·11”事件之前,美國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從地位和聲譽的角度來看待伊拉克,稱推翻薩達姆將“增強美國在整個地區的信譽和影響力,展示美國的政策是什麼”。“9·11”事件標誌著美國軍事和經濟主導地位的象徵被摧毀,超級大國受到了奇恥大辱,美國需要重新確立其無可挑戰的霸主地位。
從某種程度上看,小布什攻打伊拉克給後來的白宮主人樹立了制度標杆,就是重建美國作為世界中心和領導地位的新格局。美國在伊拉克的決定性勝利,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強烈訊號,美國的霸權將繼續存在。它也向其敵人敘利亞、利比亞、伊朗等人發出一個強烈的訊號,招惹世界老大沒有好果子吃。
2.軍方試手商界躺贏
美國這個國家很奇葩,只要幾年不打仗就手癢癢,炮火連天、彈痕遍地,美國似乎才快樂,當然不能在美國本土上落。小布什能當上總統,背後有強大的軍工和石油企業的支援。長期不打仗,槍械可能生鏽,導彈可能過期,這些東西一不能吃,二不能用,不在戰場上用就是廢鐵一堆。小布什一上臺,有人就催著開打,對於軍火商來說,炮彈一響黃金萬兩,政客得到選票,軍界受到鍛鍊,商界得到實惠,可憐伊拉克變成了一片焦土,人民流離失所,美國承諾的“民主”“自由”、麵包,什麼也沒得到。
3.建立石油美元霸權
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國建立了石油霸權。只有美元石油霸權長盛不衰,美國依靠印鈔機瘋狂印刷美元洗劫世界財富,真正是一個躺贏的國家。由於聯合國長期制裁,薩達姆手中沒錢心裡慌,憋的難受,就開始與歐盟接洽,試圖擺脫石油貿易中的美元結算模式,改用歐元結算來擺脫美國的制裁。歐元橫空出世,強勢崛起,不斷蠶食美元霸權的市場份額。薩達姆這是觸碰美國逆鱗的行動,觸動了美國在中東的乳酪,美國必須槍打出頭鳥薩達姆,殺一儆百。
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後,迫不及待地扶持臨時政府,臨時政府頒佈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佈伊拉克的石油出口改用美元進行結算。美國的世界霸權依然穩固,歐盟竹籃打水一場空,空歡喜一場。
4.控制中東石油
有人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似乎美國道德情操很高尚,不會做出“美國優先”的動作。實際上控制中東的石油資源,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手段。當時美國還沒有頁岩油,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對美國很有吸引力。美國透過控制伊拉克進而逐步控制整個中東的石油開採,以便控制石油定價權,減少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的石油出產及貿易,均由美國扶持的伊拉克政府掌控,自然也受制於美國的控制之下。
5.遏制俄羅斯
美國霸權來自於二戰以來的國際格局。在蘇東劇變之後,美國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帶給了美國巨大的紅利。美國和西方一片歡呼,沉浸在冷戰勝利帶來的狂歡之中,享受美國主導的單級世界氛圍。
在薩達姆政權下,伊拉克境內大部分國外企業開採的油井,均由俄羅斯掌控。伊拉克與俄羅斯還達成石油開採協議,透過石油償還對俄羅斯的債務,加深了俄伊兩國之間的利益關係,這對美國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中東從來都是美蘇爭霸的前沿。所以,打擊薩達姆也是為了打擊俄羅斯。這隻要看看當時伊拉克拿出來的武器都是“蘇聯製造”就明白了。
伊拉克這個國家,在戰爭中歷經摧殘,破敗不堪,陷入戰爭泥潭而不能自拔,並淪為各國博弈的舞臺。今天的伊拉克,為了所謂的民主和自由,失去的不僅有財富,還有安寧、和諧和幸福的生活,而且還得為侵略者唱讚歌。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當美國懷疑你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時候,你最好是真的有。不然的話,上次是伊拉克,下次可能是另一個國家;上次的證據是洗衣粉,下次可能是消毒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