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7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食品外賣熱潮或將削弱“限塑令”計劃 每天都有大約10個塑膠袋進入李欣(音)位於北京的家中,袋子裡裝滿從商店或網上購買的食品和日用品。這名家庭主婦扔掉其中不結實的薄袋子,把剩下的當垃圾袋。她購物時很少帶可重複利用的袋子,因為覺得“很麻煩”。
中國(全球最大塑膠消耗國之一)將在大城市的超市、購物中心和正盛行的食品外賣服務中,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膠吸管、塑膠棉籤和發泡塑膠餐具,也將不被允許。
但環保人士擔心,就像中國12年前首次開展抗擊塑膠汙染行動一樣,新“限塑令”或許也不會帶來太多變化。一種原因是仍難改變公眾態度。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在超市買個塑膠袋的花銷(0.2元)可忽略不計。
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產生超過2.11億噸的城市固體垃圾,其中塑膠約佔12%。全球範圍內,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是塑膠垃圾的最大來源地,佔比1/4。新“限塑令”規定,到2025年,中國地級以上城市餐飲外賣領域的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
北京環保人士表示,新規一方面要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膠,另一方面想勸阻人們使用塑膠袋。比如,餐館會因塑膠袋漲價而使用更多可重複利用的容器。但已在上海開面館20年的王旭亮(音)表示懷疑,“至少短期內,人們仍將習慣於把餐盒放在袋子裡。”他認為在切實展開打擊行動前,人們不會(自覺)使用更昂貴的(可降解)塑膠袋。與此同時,形勢愈加嚴峻。隨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近年來發生鉅變,塑膠袋消耗量正激增。(作者左茂紅,崔曉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