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號”開進沂蒙老區 跑出脫貧致富“加速度”
費縣手繡、梁氏草編、葫蘆烙畫、蒙陰蜜桃……曾經沂蒙山裡鮮有人問津的“留守兒童”,如今排隊坐著高鐵,搭乘中國速度,變身“香餑餑”。 李欣 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復興號”開進沂蒙老區 跑出脫貧致富“加速度”
中新網臨沂8月18日電 (孫宏瑗 李欣)費縣手繡、梁氏草編、葫蘆烙畫、蒙陰蜜桃、中華蜂蜜……曾經沂蒙山裡鮮有人問津的“留守兒童”,如今排隊坐著高鐵,搭乘中國速度,變身“香餑餑”,到各地打卡。
小乘客在高鐵上體驗梁氏草編。 李欣 攝
“沒有高鐵,從臨沂到濟南就要四、五個小時,別說去更遠的城市了。”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費縣手繡傳承人卞成飛針線翻飛地繡著荷包說,高鐵開通後,到濟南不到2個小時,可以去各地參加展演。“如今,到我家買刺繡、學刺繡的人也越來越多,德州、青島等地的顧客和‘徒弟’來臨沂不用住,當天往返,特別方便。”
日蘭高鐵開通以來,高峰時段開行旅客列車56列,其中臨沂北站始發列車12列,旅客乘坐高鐵可以快速直達瀋陽、大連、北京和省內城市。
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費縣手繡傳承人卞成飛在高鐵列車上教小乘客體驗刺繡。 李欣 攝
“前方到站,臨沂北站……”在臨沂從事客運工作21年的臨沂北站副站長匡燕說,“高鐵拉近了臨沂與其他城市的距離。”高鐵開通前,臨沂到北京9小時,到濟南4至5小時,到瀋陽19小時,如今,臨沂到北京3小時左右,到濟南1小時30分,到瀋陽7小時57分。
葫蘆烙畫坐上日蘭高鐵,搭乘中國速度,變身“香餑餑”。 李欣 攝
臨沂北站是日蘭高鐵日曲段最大的車站,承載著臨沂市區及周邊沂南、沂水等縣700餘萬老區旅客的運輸任務,車站開通以來累計傳送旅客104萬人,日均近4000人。
臨沂市高鐵片區建設已全面展開,將撬動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投資和消費,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更帶出了當地脫貧致富的“加速度”。
在臨沂北站高鐵站內,蒙山媽媽手工布偶銷售火熱。 李欣 攝
“一聽從高鐵站到我們村還要4個多小時,買水果的人就不來了。”蒙陰縣孟良晏園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經理牛慶花說,她們村盛產水蜜桃、蘋果等水果,但因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優質水果銷路打不開。“高鐵開通後,從臨沂高鐵站到村裡不到兩個小時,客商再不嫌遠。蜜桃都賣到了廣州,盼著俺們村的山貨坐上高鐵賣得更遠、更多。”
牛慶花將農產品賣到了中國300多個城市,直接或間接培訓職業農民和青年農場致富帶頭人5000餘名,每年幫助貧困戶增收3000-8000元,被評為新時期沂蒙扶貧“六姐妹”之一。
在臨沂北站高鐵站內,新時期沂蒙扶貧“六姐妹”牛慶花的蒙陰蜜桃供不應求,現場下單,快遞到家。 李欣 攝
在外打拼多年的葫蘆手工藝人徐浩然現在與蒙陰縣常坪村聯合種植葫蘆、開發葫蘆工藝品和食品。“高鐵的開通對於我們老區人民的創業增收,返鄉創業青年再就業,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技術交流,包括文化的傳播,都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徐浩然說。
山東省派駐臨沂市蒙陰縣常坪村第一書記李明也表示,透過高鐵的帶動和宣傳,村裡的蜜桃和葫蘆產量和銷量都大大增加,直接帶動村產值、銷售額增加30%以上。“日蘭高鐵就是沂蒙老區致富的‘加速器’。”
與沂蒙老區牽手的日蘭高鐵,是山東省鐵路史上投資最大、沿線人口最多的鐵路,與京滬高鐵、濟青高鐵、青鹽鐵路貫通形成環山東省高鐵通道,途經濟南、青島、臨沂、泰安等8個地市,輻射5800餘萬人口,連線泰山、蒙山、曲阜“三孔”等知名景點。藉助高鐵速度,“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沂蒙風光和紅色文化遊、研學遊也不斷走俏,迎來新機遇。
臨沂市文旅局市場推廣科科長陳宏偉介紹說,該市的旅遊輻射區從300—500公里擴大到800—1000公里,市場半徑擴大了一倍多。
“人人都說沂蒙好,沂蒙山上好風光”,中國高鐵讓沂蒙山不再遙遠,讓沂蒙人走出大山。(完)